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文王姬昌是怎么奠定取代商朝的统治基础的?

周文王姬昌是怎么奠定取代商朝的统治基础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4/2/18 22:32:48

周文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逝于公元前1056年,享寿九十七岁。他也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年龄超过古稀的君王。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对他的记载也不及其他皇帝多,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明君,却是名副其实的。

周文王姬昌的身世

周文王是周西伯季历之子,而季历,也是一个清明的君王。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都很有治国才干,离不开他的积极、正面影响。在季历统治周国时期,周国就有很强的进取之心,不但战胜了戎狄部落,还扩大了统治范围和土地。也是因为周国的实力逐渐强盛,引起了商王文丁的猜忌,所以文丁以名义上的封赏召见季历,实际上却是想软禁他,来使周国陷入无主,从而来削弱周国的力量。

这对于商王,是非常常用且实用的计俩,作为邦国的君主,面对宗主国君主的征召,他们是没有理由和能力来回绝的。因此,季历最后的结局自然不会很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害。

自此,周文王姬昌继位,对于父亲季历的死因,他心里也非常清楚,但这时没有足够的实力,没有办法给父报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统治好周国,使周国的实力更加强大,不辜负周族先祖为此做出的努力。

⚪周文王姬昌治国有道

在其后的统治中,姬昌也表现出了十分杰出的统治才能,不但勤于政事,而且擅长挖掘人才、应用人才。这在《唐语林·卷二·文学》中也有记载:“姬昌好德,吕望潜华。城阙虽近,风云尚赊。渔舟倚石,钓浦横沙。路幽山僻,溪深岸斜。豹韬攘恶,龙钤辟邪。虽逢相识,犹待安车。君王握手,何期晚耶?”因此,在众多人才的加入下,周国更加人才济济,欣欣向荣,显示出一种蒸蒸日上的国家运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姬昌继承了父亲季历的治国理念,并且发扬周国先祖重视农业,重视农民的思想,从而使周国国库充盈,上下富足。相较于其他邦国,甚至商国的国民,周国国民也显得更加积极和乐观,满是因生活条件提升的幸福感。

商纣王统治时期,商朝也更加黑暗和血腥,商朝无论是各路诸侯、贵族,还是平民,都深受其害。尤其是纣王使用的各种酷刑,尤其是“炮烙”,更是让商朝上上下下都非常恐惧。为此,周文王姬昌看不过去,但又无法制衡纣王,只能用周国的一块富庶的土地,来换取纣王取消“炮烙”的酷刑。面对周文王的要求,纣王欣然接受,这不仅显示出纣王的贪心,也显示出纣王的残暴和无道。尽管这一次交易成功了,但商纣王却觉得姬昌并没有资格和他交易,献出土地也是他应该做的。因此,纣王对姬昌也是嫉恨起来。

但对于姬昌来说,这次交易不仅仅是取消“炮烙”这个酷刑这样简单,他也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干预到了商朝刑罚,得到了天下百姓的认同和感激,他的仁德之名也由此不断流传。

⚪周国受到其他诸侯国尊敬

因为周文王姬昌治国有方,而且仁德治国,所以周国社会也是流行仁义道德,崇尚礼法。周边邦国也有百姓来到周国,都觉得周国才是他们向往的乐土和国家。因为周国的人大多都是彬彬有礼,并且很有讲究,很有秩序,而且人们身上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可以见得的。相反,这一期间的其他邦国的社会都是一片萧条,没有礼法规矩,百姓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在这样的社会中,百姓的生活都没有安全和保障,更别说努力谋生,积极工作了。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邦国国、芮国发生了纠纷,闹得不可开交,因为没有办法解决和停息,两国君主就想请姬昌来仲裁。当两国君主到了周国之后,看到周国人相互和睦,讲究礼法秩序,便感到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因此便相互礼让而去。而其他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后,有了矛盾和争端,都会找姬昌评判。此时姬昌虽然是普通的诸侯,但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西伯侯仲裁虞国、芮国争端有方,也成了一个出脱于其他诸侯的标志性事件,由此使得周国显得非常特殊,姬昌也被各路诸侯拥戴为王,史称为“周文王”。

以上论述,表现出的不仅是周文王姬昌的治国才干,还表现出姬昌心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及建立和平盛世的决心。这些,也是周文王统治之下的周国能够取代商国的基础。

标签: 周文王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和谈的提出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

    中国古代史上,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是一段嘈杂的战争史,明朝、满清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却由于李自成的插入,让这段历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议和,并且提出了三个条件。对于这种无数皇帝梦寐以求的好事,走

  • AD1945年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外蒙古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宣布独立。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届政府都为保留这块领土付出了种种努力。1、清政府时期早在19世纪的80年代,沙俄就开始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在外蒙古扩张势力,把外蒙视为它的势力范围。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早已觊觎外蒙的沙皇俄国,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无暇顾及边防的时候

  • 北洋军阀当政期间全国地方军事长设置及军官名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洋军阀

    1、巡阅使兼管两省或三省(有的不辖省,如长江巡阅使),类似于前清的总督,但设置无一定法则,多因人而设,废置不常。但实际权限因人因时而定,未必真有能力掌管所辖诸省。2、督军各省的军事长官。在不同时间正式名称不同,但职责权限大同小异(下文中一般通称督军),各时间的名称演变如下:1)都督:辛亥各省起义后,

  •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京

    一、南京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之变迁1.发生期(19121927)1912年10月17日,北洋政府颁布《中央行政官官俸法》。根据其规定,官吏的俸给用货币来支付,一般按月计算,称为月俸,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按年计算,称为年俸。将文官分为两类,一类为行政官,另一类技术官。每一类文官按官等又分为简任、荐任和委任三

  • 周孝王篡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推翻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孝王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孝王篡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推翻嫡长子继承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朝建立后,定下了很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就是正室生的大儿子,在顺位上,嫡子是拥有优先级最高的继承权。如果不是正室生的,即使是大儿子,也没有嫡子的地位高,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 唐太宗与康熙帝为何贬低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

    巍巍长城,瑟瑟边风,绵延万里、历经千年的古长城,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经历了巍峨壮丽与断壁残墙之后,原本的物质防御逐渐的转变成了文化的符号。然而,人们长城一直都是十分有争议的对象,褒贬不一!从古至今,修筑长城,端赖“举国体制”。“夫以秦始皇之强,带甲四十万,不能窥河

  • 赵构为什么要签订绍兴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绍兴和议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绍兴和议”。按照和议条约规定,南宋向金国称臣,两国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割让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每年向金纳贡

  • 后周的江山为何被赵匡胤兵不血刃的夺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

    周世宗柴荣,可谓是五代十国时期第一明君。可是,就是由于太过聪明,在弥留之际,自以为是的安排,导致柴家江山被手下心腹大将赵匡胤篡夺,令人唏嘘不已。一、殿前司的崛起:禁军一分为二五代始于后梁朱温,朱温本为唐末宣武节度使,称帝后,就以自己的宣武镇兵为禁军,禁军长官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到了后唐,改为侍卫亲军司

  • 宣太后为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宣太后

    在我国历史上,太后这个称谓是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对于皇帝母亲的称呼,这个称呼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宣太后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被尊称为太后的人。说起秦宣太后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是要说起她的另一个名字,那你们就很了解了,前阵子有一部非常火的电视剧《芈月传》便是以她为原型改编的,而且在那个非常火爆的

  • 汉武帝为何要发罪己诏?罪己诏都有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

    《轮台罪己诏》是前89年(征和四年)汉武帝所下达的诏书,公开向臣民反省过错,使到西汉的统治方针发生了急剧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及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可以延续数十年国祚,避免了像秦朝般迅速败亡的结局。《轮台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及保存完整的罪己诏,此后每当朝廷出现危机、遭受天灾及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