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瓯是如何对抗秦军的

西瓯是如何对抗秦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49 更新时间:2024/1/27 7:19:31

公元前236-221年,地处北方边地的秦国先后鲸吞六国,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秦始皇并不满足于现有成就,于是盯上了南边还未降服的百越之地。

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军,兵锋所指所披靡。可百越这块在中原人眼中的蛮夷之地,竟让让秦军打了十几年,战况极其惨烈。

“百越”地如其名,指的是吴越、越、南越等越人部族所居住的地区。它位于南方沿海一带,范围大致涵盖现在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甚至还包括了现代越南北边的部分地区。

在战国时期,百越尚未开发。有限的人口分布在丘陵之间。对于秦军来说,当地到处都是充满危险的森林、致命的瘴气残暴的野兽遍布其中。当地土著在抵抗中也打的很有章法。

百越在当时农业不发达,可以提供象牙、犀角、翡翠、珠宝等特有的自然资源。一条源自印度-缅甸的陆上贸易线路,直接通过云贵高原与中土联系。另一条的海上路线从印度-新加坡-越南延伸,一直通向今天的广州番禺。所以,岭南看似没有价值,但实际上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使尉屠雎率领大军向岭南发动进攻。由于当地平原较少,不适宜部队的展开,所以屠雎将部队分为5路南下,分别驻扎在镡城、九疑、番禺、南野和干。

他们将同时面对西瓯、南越、闽越这三大战略方向,以战略包围+分兵进击的态势前进。百越各部族对此非忌惮,明白秦军人数是远远超过任一方。

很快,在秦国虎狼之师的猛扑下,那些不成建制的部落被直接被击溃。秦军便在沿海的东越和闽越方向也取得了绝对的统治权。但是在更远的南越和西瓯方向,秦军就能轻易攻克下来。其中又以西瓯国被认为最难对付。

此时的西瓯国是百越中最为强大的势力。这个部族尚处在全民皆兵阶段,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相比其他部族来说,西瓯的军队是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

他们在首领译吁的带领下,集合成一支以西瓯人为主,本地土著武装为辅的反抗军。他们不断与秦军进行大小战斗,持续抵抗了3年之久。在他们的连续袭击下,秦军的后勤运输变得十分困难。

这对于数量庞大又无法在当地得到足够物资的秦军来说,这时的情况就非常致命。除了有限的几条水道外,他们几乎找不到其他运输物资的安全方式。因此负责监督运输的监禄安排人力凿通水渠,为船只运输提供便利。这样一来,秦军既可以依赖战船不断深入敌人的境地,又可以避免运输不济的尴尬局面。

而且,屠雎的部队是以之前攻灭楚国的原班人马为主,军队中还有部分是征用的原楚国兵士。

尽管兵力相差悬殊,但西瓯军队也并不是毫无抵抗力的鱼腩。况且在岭南的地形下,想要将浩浩荡荡的军队铺开进攻显然是及不现实。好在秦军通过西北技术输入路线所掌握的武器,还是具有很大优势。

在中原战场练就的阵战技术,也是岭南地区的对手所没有领教过的。但西瓯首领译吁宋显然并未认清这一点,主动带着主力西瓯军和其他零散的越人集合起来,正面抵抗着秦军入侵。这种较为强硬的方式,最终换来了秦军一鼓作气的冲破西瓯阵线。译吁宋也在乱军中阵亡。

此后,西瓯人还是没有停止抵抗,希望能卷土重来。他吸取了之前的失败教训,放弃集结西瓯军与秦军正面冲突的想法,而是秉承着游击战的思路进行抵抗。

为此,百越人全线退守进山林里,甚至是不惜和野兽为伍。秦军则大部分来自北方,在较为干的环境里生活多年。一下子来到南方这么个湿热的环境里,部分人出现明显的不适并开始生病。随着瘟疫扩散,秦军的战斗力开始大幅跌落。

西瓯军队在河多谷深且山高林密的地形下翻转腾挪,对秦军进行连番不断的偷袭。结果让南下的秦军几乎不敢在休息时脱下盔甲。

而且随着战场逐步远离当地的主要水系,秦军的后勤困难又再次显现出来。一些建立不久的临时据点,很快因为附近的百越人袭击而与外界失去联系。只要没有劳师动众的增援,小股秦军的后勤就可能被完全切断。但在大军离开后,当地土人的包围又会继续下去。

然而,最后首先坚持不住的却不是秦军而是对面的西瓯等部族。由于长期的战争,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秦军可以不用估计破坏当地环境与产业,但百越人却在战争中损失更多。

如果不能尽快将秦军赶走,他们就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这些因素迫使游击战大师们主动走出山间营地,向看似已经虚弱不堪的秦军发起最后一击。

公元前218年,西瓯军队在夜里悄然向秦军的驻扎地摸索前进。秦军很快就发现了来者不善,并迅速组织起抵抗。但已经四面楚歌的兵士,早已疲惫不堪,对于蓄势待发的西瓯部族的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秦军在此时一直还坚持只从中原战场带来的大规模战阵。但这种需要各类步兵混编配合,甚至用战车和骑兵掩护两翼的作战模式,很难适应岭南地区的狭小战场。之前由于对手人数不多,秦军也很少考虑进行大规模正面交战。现在却发现自己完全难以施展。

相反,虽然百越军队被中原人视为不善阵战,却能够更好的在林地进行突击。在北方战场上可能被视为不合格的阵法,在百越当地却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冲锋。西瓯等百越联军,也就用这种对手很难接受的方式,击败了南下秦军。

至此,第一次秦吞百越之战就以秦军惨败而结束。秦军在兵力和战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

标签: 西瓯

更多文章

  • 赵佗如何治理南越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佗

    赵佗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是中原人与百越人混居的一个国家,面对复杂的民族构成,他作为一个中原人是如何治理南越的呢?政治在政治上,赵佗在岭南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赵佗建立南越政权时,起初是以“中国人相辅&r

  • 北宋厢军的主要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厢军

    “厢军”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厢军”是一种能征惯战的“藩镇之兵”。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手段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当中

  • 后赵是怎么灭亡的 羯族还有后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后赵

    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后,紧接着便发生了五胡乱华。当时很多北方游牧民族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其中后赵便是由羯族建立。就整个历史来看,羯族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原本是匈奴的奴隶军队,后来匈奴被灭,羯族逐渐强大。后赵先后经历七个皇帝,但整个政权只有短短33年,那后赵是如何被灭的呢?今天借此机会跟大家简单介绍下

  • 骆越名称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骆越

    骆越古国,是先秦壮侗语系民族祖先在岭南建立,骆越人是今天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仡佬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为什么要叫骆越呢?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学术界公认,骆越古国的范围北起广西红水河流域,西起云贵高原东南部,东至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南至海南岛和越南的红河流域。骆越文化的源

  • 邗越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邗越

    邗越,是远古时代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一个部落名,为百越众支系下其中一支部落。最早定居在江淮之间,今合肥市、滁州市、扬州市一带,是百越的一支。商朝末年已广泛分布在江淮各地,亦有迁移至今安徽省南部、江西省北部等地。邗越有三支,一支位于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一带,今属江淮方言区;一支位于江西省鄱阳湖一带,今属赣

  • 扬越具体在哪个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扬越

    扬越,汉族先民之一,是百越众支系下的一支部落,即居于九州扬州地域的越人部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江淮之间、岭南地区,包含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扬越包括句吴与邗越两个分支。《史记》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之后为赵佗南越国领地,可见岭南地区

  • 百越人为什么要断发文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百越

    百越人有断发文身的传统,当时的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对于越人的断发文身很不赞同。越人断发文身是怎么回事?《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

  • 南北宋朝地图 南北宋朝疆域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

    南北宋疆域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宗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

  • 南汉的疆域有多大 南汉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汉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领土范围在高祖刘当政的二十五年时间里,南汉疆界的变化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南汉

  • 南汉历史介绍 南汉建立过程 南汉怎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汉

    南汉的实际开创者是刘隐。乾宁元年(894年),他的父亲刘谦去世,广州官员上表朝廷委任刘隐代替刘谦担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乾宁三年(896年),清海节度使刘崇龟去世,嗣薛王李知柔前往广州,赴任清海节度使。李知柔行至湖南时,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一作覃玘)作乱,据守广州抗拒李知柔入境,由谭弘玘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