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灭亡后皇族的下场

西汉灭亡后皇族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36 更新时间:2024/2/11 18:55:09

初始元年十二月(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西汉宣告灭亡,国祚二百一十年。

王莽未篡汉时,因笼络人心的需要,他对刘姓宗室可谓是极其厚待,比刘姓皇族更甚。自西汉开国至王莽当权,在这二百余年的时间里,有许多的刘姓宗室因绝嗣、削藩、因罪夺国等种种原因丧失了王族的身份。为此,到了王莽当权时,王莽为了获得刘姓宗室的支持,遂采取了“兴灭继绝”的政策,在全国遍寻沦落为平民的刘姓宗室,为他们恢复王侯身份,以此来达到笼络刘姓宗室人心的目的。

元始元年(1年)春,王莽“立故东平王云太子开明为王,故桃乡顷侯子成都为中山王,封宣帝耳孙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元始二年(2年),王莽又“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王莽就恢复了四十余位刘姓宗室的王侯爵位,其力度之可谓是空前绝后。由此,一时间是有一大批刘姓宗室选择拥护王莽当政,将他视为自己利益的代表。

但是,王莽厚待刘姓宗室并非是因为他真的想厚待于他们,只是为了便于自己接下来的夺权罢了!因此,当9年王莽代汉建新后,刘姓宗室也就再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身为前朝王族,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始建国二年(10年),新朝立国将军孙建上奏王莽:“请汉氏诸庙在京师者皆罢。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其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上当天心,称高皇帝神灵,塞狂狡之萌”,大意就是孙建建议王莽废除设在京城的汉朝宗庙,所有刘姓王侯全部废去王侯爵,根据封户的多少赐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对于这个提议,王莽是欣然应允。

就这样,在王莽建立新朝不到三年间,曾经被厚待的西汉刘姓宗室,其待遇是急转直下,“贬为公,明年废”,而王子侯“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他们一一失去了曾经显赫的待遇,沦落为毫无实权的平民百姓。

到了公元25年,随着刘秀称帝,重建大汉。因刘秀建国之时,就自己承认是延续西汉的统治,既然是重建大汉,由此,曾经西汉的那些刘姓宗室王侯的爵位自然也就需被再次认可,因为只有认可了那些宗室的地位,天下人才会认可刘秀是大汉皇帝的身份。再加上,刘秀开国之初,皇权并不稳固,地方上前汉的刘姓宗室,诸如长沙王刘兴、中山王刘茂等都是手握重兵的割据势力,因此为了稳住这些地方实权派的刘姓宗室,刘秀必然就得善待前汉宗室。

由此,刘秀一登基,就下诏:“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将之前被王莽废除的西汉宗室爵位全都恢复,曾经为王的再次为王,为侯的再次为侯,也就是说被废前是什么爵位,现在就是什么爵位。同时,如若这个爵位的拥有者已经去世,其后继者只要能证明是他的子嗣,就能继承这个爵位。

总得说,东汉刚立国时,碍于稳固皇权的需要,刘秀对待前汉宗室还是极其优待的。但是,我们需知道,刘秀与那些西汉宗室的关系并不亲密,他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是出了五服,连远房亲戚都算不上。因此,基于这种关系,刘秀显然是不会信任他们的,更不会给予他们重权。由此,东汉初期,前汉宗室虽然再次获得了显赫的王侯爵位,但是曾经他们在西汉所拥有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却是不复存在。

简单的说,东汉初期,前汉宗室就是一个吉祥物,一个用来彰显刘秀就是大汉正统皇帝身份的证明人。

当然,与王莽时期一样,前汉末年的那些宗室就是一枚棋子,一枚用来稳固他们皇权的棋子。因此,一旦他们皇权稳固了,这些前汉宗室也就再也没有任何的用处,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抛弃。

对于这点,刘秀与王莽的作法是出奇的一致。

建武十三年(37年),刘秀在皇权已得到彻底的稳固下,终于对前汉宗室下手了。这一年,刘秀下诏:“长沙王兴、真定王得、河王邵、中山王茂,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其以兴为临湘侯,得为真定侯,邵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王兴为鲁公”,将前汉宗室那些封王的一一降为列侯或公爵,如长沙王刘兴降为临湘侯、真定王刘得降为真定侯,赵王刘良降为赵公、太原王刘章降为齐公。

此后,经过数年的“整顿”,前汉刘兴宗室再无王爵,最高只是列侯。想来也是,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是什么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是与前汉那些依旧身居高位的宗室而言,刘秀与皇族的关系早已是很疏远,是比远房亲戚更远房的亲戚,他与那些汉末宗室早已没有任何的关系。因此,试想刘秀怎可让他们去继续享受着他拿命换来的天下呢?要知道,他们富贵的时候,可没管过刘秀的死活,所以刘秀又怎可能让他们去享受他拼来的富贵呢?

当然,刘秀还算仁义,虽说降了他们的爵位,没有给予他们实权,只是给了他们一个虚的爵位。但是,他还是给了他们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荣华富贵,基本上之后只要他们不惹事,只要安安心心的做他们的富贵侯爷、公爷、伯爷,然后混吃等死,就能安享晚年,富贵万代。

标签: 西汉

更多文章

  • 西汉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汉

    郡国并行制,简称郡国制,是指西汉初年在推行郡县制同时,又采取分封制分封诸侯国的一种统治方式。西汉初期的郡国制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异姓诸侯王阶段和同姓诸侯王阶段,而刘邦在这两个阶段推行郡国制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异姓诸侯王阶段:刘邦的无奈妥协所谓异姓诸侯王,主要是指西汉初期曾被分封的八大非刘姓诸侯王

  • 西汉的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定都长安。西汉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那么西汉在军事上采取的是什么样制度呢?

  • 西汉的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西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汉

    西汉的行政制度,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九卿”。地方行政机构,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王,形

  • 西汉疆域地图介绍 西汉藩属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汉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六月定都长安。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参加反抗王莽政权的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汉朝建立初期,各地叛乱不断,高祖连征叛乱而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南越,闽越,黔中地汉朝地图区趁机与汉朝脱离,后

  • 西汉怎么灭亡的 西汉灭亡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汉

    如果说汉元帝导致西汉由盛而衰,那么汉成帝就是在西汉衰弱的过程加大了一个砝码,直接让西汉王朝走向覆灭的边缘。汉成帝刘骜在刚出生时,颇受汉宣帝的喜爱,他的名字也是汉宣帝亲自给他起的,而汉宣帝传位于汉元帝说实话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刘骜的缘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骜开始变得不学无术,沉溺于玩乐之中。在汉元帝时

  • 西汉和东汉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

    从上帝视角来看,西汉和东汉的历史角色不同,西汉的使命是彻底消灭中央集权的第一个反动者:分封制,而东汉则孕育了中央集权的下一个反动者门阀。可以说西汉是旧贵族没落的时代,东汉则是新贵族开始形成的时代。用现在比较通俗的说法,秦灭六国,以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结束了周创建的分封制。但事实上,周式分封

  • 什么是“辽饷” 辽饷的主要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饷

    辽饷是明末辽东驻军的饷项,又指筹措此项军饷而加派的田赋款项。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辽东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发兵抚顺,明辽东军饷骤增300万两,时宫内虽有积储,但不肯拨发。为解决军饷不足,于是决定加征饷银,每亩加派3厘5毫,共增加赋银200多万两。简介辽饷亦称新饷,明朝后期加派的税赋名。始征

  • 明末三饷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饷

    三饷是指田赋加派。三饷即辽饷、剿饷与练饷的合称。辽饷加派是为后金入侵,辽东战事紧急,军饷不足而起,剿饷是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军费,练饷为镇压农民起义练兵所用。当初,尚属临时加派,事毕即止。及至辽东战事兴起,加派迭增,并且成为经常性的“岁额”。为明末人民的沉重负担。清初,曾明令废

  • 庞统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计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益州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

  • 西晋将领张方开创泯灭人性的暴行:吃人肉做军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晋

    对于西晋末年开始的“五胡十六国”,网上有不少令人惊恐的说法,比如“两脚羊”。然而,根据史书记载来看,那段时期的首个大规模吃人事件,发生于公元304年春。这个时候,匈奴人刘渊还在邺城给司马颖当小弟;羯人石勒刚刚被免掉奴隶身份,边打工边打劫;氐人李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