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推行军功爵位共有二十级。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
秦军功爵位分别是:
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20级军功爵位待遇详情
等级
爵位
岁俸(石)
1
公士
50
2
上造
100
3
簪袅
150
4
不更
200
5
大夫
250
6
官大夫
300
7
公大夫
350
8
公乘
400
9
五大夫
450
10
左庶长
500
11
右庶长
550
12
左更
600
13
中更
650
14
右更
700
15
少上造
750
16
大上造
800
17
驷车庶长
850
18
大庶长
900
19
关内侯
950
20
彻侯
1000
军功爵位是强秦根基
当时的秦国,实行世卿世禄制度,贵族享有诸多特权,社会风气不佳,且乡里常有百姓进行打斗,商鞅以为与其私斗伤民败俗,不如上战场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商鞅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法律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如何,一律按其所立军功的大小进行赏赐,即便是宗室贵族,未立军功者同样不能拥有爵位。这样就大大地鼓舞了官兵们的士气,使得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从这以后,秦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这对于秦最终横扫六国、完成全国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