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的封爵制度历史介绍

蜀汉的封爵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3/12/17 20:16:17

向魏晋南北朝的五等爵制转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爵制问题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不过,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也有令人感到遗憾之处,即以往的研究多将重点放在曹魏与孙吴的爵制问题上,而忽视了对蜀汉爵制的关注。就笔者所见,相关的研究成果仅有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1999)和沈刚《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等少数几种。这一方面是因为蜀汉爵制的材料相对较少,难以展开研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研究者普遍认为蜀汉爵制问题比较简单,略述即可,没有多少可用来发挥的空间。

笔者以为,作为中国古代封爵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蜀汉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有必要将蜀汉封爵制度做一番细致的梳理,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对蜀汉王爵和侯爵授予情况做了一些辨析,如有不当之处,乞请方家指正。

蜀汉奉祀两汉正朔,在很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两汉特别是东汉的典制。蜀汉的爵制大致可分为二等,其中郡王为第一等,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等属于第二等。二等爵制构架,既是对东汉爵制的直接继承,同时也是蜀汉爵制的主体。杨光辉先生在《汉唐封爵制度》一书中认为:“三国时,吴、蜀爵制承袭汉制,无所改创。”“无所改创”不免失之绝对,但如果只针对爵制的构架而言,却也不是没有道理。蜀汉立国借助“汉”的名义,制度上也对两汉有较多的继承。虽然出于天下三分、偏居一隅的立国现实,在封爵特点上与汉制稍有异,但总体框架上,似并无太大出入。

根据笔者的统计,除去诸王外,蜀汉始封侯有四十余人,除武邑侯刘辑、爵名不详的张裔以及诸关内侯外,共有县侯、乡侯、亭侯共计41人。蜀汉所封诸王较少,原因之一大概与先主后主的兄弟子嗣均有限有关。仅就先主而言,史籍中未见其有兄弟的相关记载,只是说:“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应该承认,这种“少孤”无手足的情况客观上造就了蜀汉没有像魏、吴那样大规模的宗室王侯。先主生三子,长子刘禅继位为帝,另二子刘永刘理章武元年分别受封为鲁王、梁王。而后主子六人,除太子睿外,其他分别为安定王瑶、西河王琮、新平王瓒、北地王谌、新兴王恂、上党王虔。其他见于史籍记载的宗室王,还有刘理的子嗣。据《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记载,“延熙七年(刘理)卒,谥曰悼王。子哀王胤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倾颓,朕用伤悼。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辑,理子也。”刘理早卒,其子嗣亦早夭,最后不得已由刘理庶子刘辑来承袭了爵位,刘辑是唯一见诸史籍的蜀汉王子侯。

就封王的时间来看,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登基,始封其子为王,“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同月,“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即帝位而立太子、封诸王,是符合礼制的一般举动,但封二子为鲁王、梁王则应别有一番深意。按鲁、梁均在当时曹魏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这两个封爵实际上为遥封。这样的分封,一方面可视作是蜀汉政权强调自己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或许也反映了蜀汉王朝北伐统一全国的战略取向。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二王先后改封,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这次改封,据《三国志》的记载,乃是由于“孙权称帝,与蜀盟约,共交分天下”,而二王所封“鲁、梁在吴分界故也”。如果说蜀汉立国之初,尚有统一全国的志向的话,从徙二王封地则可看出,此时的蜀汉战略已发生转变。在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联吴抗曹,共分天下成为了新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遥封的鲁、梁二王封地,也不得不服从实际需要而做出改变。

标签: 蜀汉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封爵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封爵制度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

    封爵制度是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爵等级制度,对一个朝代的政权统治与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封爵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较为程序化、制度化与法制化的封爵制度,既有与历代封爵制度相同处,也有许多独特点,抓住其特点及成

  • 中国古代历代的封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封爵制度

    爵位虽然只是一种称号,但它却是社会地位高低和享受物质利益多少的标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商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封爵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嬗变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1.先秦时期商朝时期,封爵即分封诸侯,爵称同时也是官称。商王朝在王畿之外,设有侯、伯、甸等称号,分封给商王的子孙和亲族进行管理。这些爵称,

  • 国共十年内战开始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内战

    国共十年内战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这十年之间。这场战争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反抗为主导,主要是国民党为了争夺共产党的地方政权而发起的战争。国共十年内战是蒋介石投降了帝国主义之后,对共产党的一次大范围的屠杀行为。在国共十年内战中,蒋介石对共产党一共进行了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都被

  • 东北为什么分三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北

    说起东北地区,大家的第一反应自然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这个说法没有错。因为目前,东北地区确实只有3个省。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东北地区的辖区变化非常大。最初,东北地区确实是3个省,随后变成了东北4省、东北9省、东北6省。到了1954年,才确定了东北三省现在的样子。那么,东北地区的变化为何这么大呢

  • 庐山会议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其实庐山会议召开过三次,分别是1959年、1961年和1970年,特别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又叫八届八中全会,从彭德怀献“万言书”开始,整个会议转向批判彭德怀,这段历史众所周知。1970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也

  • 庐山会议的过程和结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一般是指:1959年7月2日到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会议,又简称“八届八中全会”。会议过程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中央政治局

  • 八七会议前后都发生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七会议

    前说过建军节,因为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迫害,在南昌武装起义。之后过了几天,在汉口开了一天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为了方便记住,就叫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汉口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人物: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

  • 八七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八七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八七会议

    参加人员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

  • 八七会议的历程 八七会议的主要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八七会议

    会议历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

  • 湖北最发达五大城市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湖北

    第五名,黄冈市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2016年GDP为1726亿,人均GDP为27439元。黄冈市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在2007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评选中排第五。黄冈市的科研能力很强,2014年申请专利近2500件,而黄冈在教育方面更是全国出名,黄冈中学可以说是全国名校,没有人不知道这所学校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