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冈起义简介 黄冈起义的领导人 黄冈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黄冈起义简介 黄冈起义的领导人 黄冈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28 更新时间:2024/1/3 17:29:51

黄冈起义简介:黄冈起义的领导人是谁?黄冈起义第一枪谁开的?本这就为你介绍:

黄冈起义简介

黄冈起义,全称潮汕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丁未起义、丁未革命,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5月22日同盟会在广东潮汕饶平县黄冈镇发动的反清起义。

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子渊等发动黄冈起义,一举占领了潮州饶平县黄冈城。

清潮州总兵黄金福立即带兵前往镇压,革命党人被杀害200余人,其余起义军流亡香港,历时6天的黄冈起义遂告失败。

黄冈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一、许雪秋

许雪秋(一作湫),原名有若,又名梅,1875年出生于广东海阳(现潮安)县彩塘宏安村,年轻时往新加坡继承父亲一大笔遗产。

他从小好练武术,功力过人,又仗义疏财,广交潮汕一带“三合会”成员,对会员们经济上常有资助,被江湖会党们誉为“小孟尝”。

二、何子渊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1903年与丘逢甲、萧惠长等先贤创办兴民学堂,并首任学监。

1904年冬,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任董事会主席;1906年,与萧惠长等人创办兴宁县立中学,是中国第一批示范性高中兴宁第一中学、粤东名校兴民中学和石马中心小学的创始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梅州文化教育界先驱、兴宁新学的开拓者。

何子渊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后,最早入盟的盟员,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黄花岗、黄冈起义,为推翻满清腐败政权积极筹款,在学生中宣扬革命,始终一节。

黄冈起义的过程

一、准备工作

黄冈起义是孙中山委派许雪秋和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发动起来的。

许雪秋(1875-1912)亦作雪揪,原名有若。广东海阳(潮安)人,新加坡华侨富商之子。初曾清廷捐得候补道衔,后立志“逐满兴汉”。1904年(光绪三十年)归国。次年会同嘉应州革命党何子渊、丘逢甲等人以承筑潮汕铁路工程及召募团练为名,聚众千余,约期举义,未发事泄,再赴新加坡。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得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被委任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主持岭东军务,遂返粤为武装起义做准备。雪秋回潮州后,召集何子渊、谢逸桥等同志会商进行办法;并往香港会晤冯自由(1881-1958)等,谓事机成熟,惟人才缺乏,请电同盟会总部速派同志归国相助。

后孙中山派人配合雪秋,加紧了起义筹备工作。适萍浏醴起义失败后,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孙中山出境。1907年3月4日(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日),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赴安南(今越南),到河内后立即在甘必达街61号设立了领导西南武装起义的总机关,准备就近组织领导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的起义。

他认为这些省份地处边陲,群众基础较好,易于发动;地域宽广,便于迂回作战;尤其有利于从国外输送武器和人员。

为此,孙中山决定先在广东西部的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廉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部的潮州、惠州四府同时起义;许雪秋仍负潮州方面起义之责。

二、黄冈起义

许通过会党首领余既成、陈涌波、何子渊、萧惠长等人在会党中做发动组织工作。但由于走漏风声,引起清潮州总兵黄金福、黄冈都司隆熙的警觉。

5月21日(四月初十),黄金福派兵勇数十名进驻饶平黄冈镇,并借故捕去会众2人。次日余既成等聚集党众200余人于黄冈城外起义。

经一夜血战,攻克黄冈。23日(十二日),起义者在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指孙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孙”名义布告安民。

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贫民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

三、起义失败

这次起义事出仓促,具体主持者不了解通盘计划,事发后才派人去香港请许雪秋来督率义军。适时黄金福部清军已抵离饶平黄冈20里的潮州。

起义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涌波率领,直趋潮州、汕头,目标是乘黄金福带兵外出之时,攻占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领,直接奔向潮州,攻击黄金福部。25日(十四日)两路军队同时出发。

余部抵达潮州时,天已黎明,而清军早有准备,因此初战失利。进攻潮汕之义军,得知潮州失利,即改变计划,转援余部义军。两路会攻黄金福清军,敌势危急。

恰于此时,清广东水师提督准所派援军到来,双方夹攻义军,因而潮州未能攻下。27日(十六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余决定解散队伍,转往香港,起义遂宣告失败。

义军失败后,官兵得义军遗落的名册,大肆捕杀党人。

黄冈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黄冈起义失败后,许雪秋赶到河内向孙中山报告起义经过和失败原因。认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军火落后,如能购得先进军械,可图再起。孙中山同意许雪秋的主张,立即派遣其在日本时结识的助手、日本志士萱野长知往日本购置军火。

1907年10月13日,萱野长知运载枪械的轮船抵达汕尾,起初,许雪秋委托一位名叫许佛同的汕尾人代为接收,但这位汕尾人失约,许雪秋只得匆匆忙忙雇了一小船前来询问情况,萱野心急,责备许准备不周,许赶紧去联系大船来接。

由于该轮是日本船只,当地群众好奇聚集观看,引起清兵戒备加强。日轮原为运煤来香港,包租期限已到,船主怕引起意外,遂将轮船驶离汕尾,使许雪秋接应军火的计划落空。

此次失约,使当时主持南方乃至南洋一带革命事务的同盟会首脑胡汉民对许雪秋的印象变坏,指责许雪秋“妄言无实,不负责任”。萱野历尽艰辛,碾转千里,未能完成计划,也十分懊丧,表示今后不与许雪秋合作革命事宜。

关于此事失败的原因,史料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上文所述,此说是长期支持家乡革命的旅暹华侨、饶平人陈梅湖在其《饶平黄冈革命记》文中披露的;其二是冯自由在其《革命逸史》中的叙述:许雪秋在香港准备登轮往汕尾时发现船中有清兵侦探,故折回而延误了一日。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论何种原因,都并非许雪秋本人“妄言”或“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同盟会批评许雪秋是可以理解也是应该的,但从此疏远、不信任他就显得过分了。

正是由于这一疏远和不信任,加上许雪秋革命前捐献的家产所剩无几,革命后余下的家产被清政府抄没尽,使许再不能象先前一样广罗会党人士,因而对孙中山和同盟会产生失望情绪。

从此,许雪秋一度离开同盟会改投虽在推翻满清上理念一致,但在思想、策略、行为上与同盟会有重大分歧的光复会。

但他革命的精神不减。在潮汕光复中,他偕同陈涌波、陈芸生(一作“宏生”)等在潮汕招募旧部,组成革命队伍,配合张酉录村、孙丹崖的民军,攻汕头、陷潮州,收复饶平、惠来等县。

在此期间,许雪秋等的军事行动不免损害了部分地方官绅、商民的利益,有一段时间,许雪秋去港公干,军纪约束放松,其部属、士兵也有不少扰民之处。

在这一背景下,反动势力乘虚而入,将许雪秋,还有他的战友陈涌波、陈芸生等杀害,上演了潮汕近代革命史上惨痛的一幕。

如何评价黄冈起义?

黄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首先在于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次真正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革命斗争,它响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代表了民主、进步、光明的力量,唤起了民众,在一定范围内动摇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高度评价说,“此次死难的同志都属同盟会干部,若无此次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澄入军舰之美果?!”

其次,它激发了潮梅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对潮梅及其周边的民主革命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黄冈丁未革命的影响下,潮梅各地更多进步人士参加了当地的革命团体,同时也推动了同年继之而起的惠州七女湖、安庆、防城、镇南关各次起义。

及后,兴民学堂、金山学堂的一部分青年学生也纷纷展开反清秘密活动,如:海丰汕尾又再次筹划武装起义等。

第三,它在华侨史上,是广大爱国华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光辉一页,它充分体现了广大爱国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与国内乡亲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而且在后来得到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潮州黄冈丁未革命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她是潮汕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

后世纪念

丁未革命烈士陵园(即塔护村古人公墓),坐落在饶平县钱东大北山主峰南麓,气脉恢宏,龙度非俗,靠山面海,建于公元1907年4月15日。

根据县有关资料记载,丁未年4月14日由孙中山先生指挥策划的义军直捣驻汫洲镇台黄金福,由于敌众我寡,当天被清军击溃。

77位义军英勇牺牲,以余汉生为首的19位义军壮士尸首被潮水漂入塔护村村前海滩,塔护村国际红十字会会员林家凫等人组织群众将尸首埋葬于此,坚碑为“古人公之墓”,后为避开村节日抵触才定每年2月15日祭日。

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22年中国国际红十字会饶平分会派员前来修建,使陵墓更加完整,每年前来朝拜的仁人志士络绎不绝。

标签: 黄冈起义

更多文章

  • 秦朝的赋税徭戍与法律制度体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

    1、秦的赋税主要由土地税和人头税两种,其中土地税要收取土地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除粮食以外,每顷田还要收饲料三石,柴草二石。一律按授予你的田的数量征收,不管你实际耕种不耕种。2、秦的役名目繁多,主要可分为兵役和力役两种。3、成年男子需服兵役两年,一年在京师担任卫士、一年在本郡根据需要担任材官(步兵)、

  • 为什么有人说关宁锦防线拖垮了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

    说到明朝事情的关宁锦防线还是很有话说的,话说当时明朝就被这个防线给拖累了很久,最后很多人也说了这个关宁锦防线也是拖垮了明朝的只要原因,看到这个小编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

  • 清朝捻军是什么组织 捻军最后结局又是这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捻军

    说到捻军其实大家应该听说过,但是具体它是个什么组织就比较难以知晓了,那么有的网友也说了,这个组织到底是什么组织呢?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与太平天国同时期,在北方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人数众多,有20多万人。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打得清军丢盔弃甲,不可一世的

  •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什么把陪都选在重庆而不是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重庆

    说到抗日战争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屈辱的历史,当时的日本因为要扩大自己领土,所以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在中国是烧杀抢掠,当时中国对应日本的方法便是打游击战。拖垮日本的战斗力。在迂回前进中,中国也是有好几次改变国家的首都,有不少的网友也是在问小编,抗日战争中为什么陪都选在

  • 大沽口事件背景过程简介 大沽口事件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沽口事件

    大沽口事件简介:大沽口事件的背景是什么?大沽口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大沽口事件结果怎么样?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大沽口事件简介1926年3月,日本军舰在天津大沽口炮轰驻防此地的中国国民军部队,蓄意挑起了践踏中国主权的「大沽口事件」。大沽口事件的背景大沽口地势险峻,历来为京津屏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

  • 华胥国发展历史简介 华胥国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胥国

    华胥国简介:华胥国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华胥国在哪儿?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华胥国简介华胥国又称华胥古国,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领华胥氏所创立的国度。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华胥是中国

  • 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历史介绍 为什么如此坚持嫡长子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嫡长子继承制

    中国自古以来,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为了解决死后爵位财产继承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到了西周时期,定下了一项制度,叫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此几乎奠定了此后中原王朝3000年的继承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前后两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优先级降低

  • 晋文公是如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崛起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历史上,晋文公属春秋五霸之一,和齐桓公并称“齐恒晋文”,那晋文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番成就的呢?晋文公从小就谦虚好学,更善于社交,总能发现有才之人。晋文公上位后,重用狐偃、先轸等能臣,实行新政,使得晋国国力日益增强,此后还平定周室

  • 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历史介绍 告老还乡难不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退休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春秋公羊传》上&l

  • 永乐盛世简介 怎么来评价永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简介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