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篡汉的经过

王莽篡汉的经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960 更新时间:2024/2/4 13:13:40

王莽篡汉简介

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

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

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

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

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

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

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

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王莽篡汉的背景

自汉武帝以后,朝政为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馀荫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独揽大权。王氏子弟大多骄奢淫逸,独王莽为人恭俭,雅好儒术,礼贤下士,故声誉日隆。

汉平帝在位时,王莽推行惠政以笼络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后裔,捐私产以救济贫民,扩充京师太学,增加五经博士名额,於郡国县邑广置学校等。

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王莽利用”汉德已衰,新圣将兴“之说,假托符命以新圣人自居,取得国人之拥护。

王莽篡汉的过程

一、篡汉自立

公元5年(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在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却死了。

皇太子孺子婴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临朝听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

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王莽,声势浩大,王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

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王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

次日王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王莽年五十四岁。

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二、新朝政策

王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

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

但是百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

“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

王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王莽篡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先后颁发了一系列诏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着手进行改制,这在历史上叫做“王莽改制”。

这些改革,有些措施触到了当时社会重大问题,但并没有起到维护王莽政权的作用,相反,改制或多或少触及了大地主商人的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制度本身的弊病,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因此很快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

公元17年(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代粮充饥,无效。饥民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

在公元23年,绿林军一支劲旅起事军攻入长安,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掉王莽的头颅,悬挂在城市之中。

王莽篡汉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的,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篡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

但是,王莽篡汉以后的改革思想和谋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结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内容十分混乱,其结果是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导致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

标签: 王莽

更多文章

  • 东周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历史演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代表了整个东周时期,我们用春秋和战国把东周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那这两个时期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春秋年间,周天子权势每况愈下,其他强大的诸侯国渐渐占据上风,已不把曾经的王放在眼里,所以才会诞生春秋五霸。晋国分裂后,春秋步入战国,战国七雄开始长达百年的角逐。那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曹操重用曹姓和夏侯姓的本家亲戚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曹操一直宣称自己用人不论门第与血统,更是在建安十五年(210年)颁布了“唯才是举”的《求贤令》。然而在曹魏、季汉、东吴中,曹魏本家亲戚重臣的数量是最多的,权力也是最大的,比如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等等。正因如此,陈寿编撰的《三国志·魏书》专门为曹

  • 称帝后的唐玄宗为何通过“先天政变”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玄宗

    在古代的皇宫之中,发动政变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而大部分的政变基本都是为了皇位,对皇子们来说,只有成为皇帝的时候,才算是自己人生中一件很圆满的事情,因此即便是政变再残酷,也还是不能避免。不过对于当上了皇帝的人来说,政变可能就不一定和自己的预想完全一样了。但是唐玄宗已经通过一场政变得到了皇帝之位,为何

  • 唐朝之后为什么没有朝代定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长安

    说起我国古代史中的都城,西安绝对算得上一号。西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城市,在古代被称之为长安,而如今我们说的长安仅仅只是西安的一个行政区。西安有着“13朝古都”的美誉。这“十三朝”中的秦、(西)汉、隋、唐都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从公元

  • 色目人是什么人 色目人现在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色目人

    如今在我们对元朝人的认识当中,蒙古人的“四等人制”长期被聊起,被视为蒙古民族歧视统治的重要理由。作为蒙古人的爪牙“色目人”,长期在蒙元帝国扮演者特殊者,而对他们的身份,我们也经常模糊地认为,这是蒙古征服之后来到中国的西域人的统称。那么,回到历史当中,&

  • 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掌握大权,地方的实力派们不服气,便组织了联军讨伐董卓。这些人一共十八人,所以叫“十八路诸侯伐董”。当然历史上的伐董并没有那么多人,这里以《三国演义》为准,望周知。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

  • 秦昭襄王做了41年王才开始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昭襄王

    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早年的时候,被迫前往燕国去做人质,在燕国,他受尽了屈辱,到处忍让,对人十分热情,生怕得罪别人。正是因为长时间这样,最终使得秦昭襄王养成了隐忍和谨慎的性格,其实这也为以后夺权,埋下了伏笔。大家都知道,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不幸被砸死,此时秦国王位空出来了,秦惠文王的王后希望立公子壮

  • 宋武帝刘裕称帝后为何屠杀司马氏皇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武帝

    公元419年,刘裕派自己的心腹王韶之杀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随后就把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扶上皇位,为自己称帝铺平道路。早在公元418年,刘裕被封为宋公晋九锡。九锡是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最高礼遇,当年的曹操也有这般待遇。从这时开始,晋九锡就是皇帝上位的前奏。公元420年6月,刘裕来到了建康。傅亮奉命来找

  • 明熹宗朱由校为何兄终弟及传位弟弟朱由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熹宗

    时间回顾到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23岁的明熹宗朱由校因游玩时不慎落入湖中而患病,最终在乾清宫驾崩,朱由校这么年轻就早早病逝。明熹宗朱由校早逝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朱由校的突然驾崩势必会造成一些朝廷动荡,因国不可一日无君,容易出现“有心人”来破坏,此时就需要立新的皇帝来稳定

  • 隋朝将领杨玄感为何反叛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玄感

    杨玄感简介:杨玄感(?―61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司徒杨素长子,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杨广的贵族首领。仕隋官至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因隋炀帝猜忌大臣,使得杨玄感内心不安。于是开始策划谋反。大业九年春,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命玄感在黎阳督粮。此时民变已经陆续爆发,玄感以为机不可失,遂滞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