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板桥开仓济民的故事 郑板桥的为官之道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故事 郑板桥的为官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05 更新时间:2024/1/25 11:45:16

郑板桥开仓济民

大家都知道的是,郑板桥是一位清廉、正直的人,做官的时候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据说,在他做官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郑板桥开仓济民的事,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被作为章《郑板桥开仓济民》,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郑板桥开仓济民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郑板桥先生在潍县任县官时,正好遇到当地发生百年大荒灾,百姓饥饿到想要吃人的地步。郑板桥作为县令下令开仓济民。当时有人阻止他,说没有上级命令不可以这样做。板桥当时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要上面请示?来回周转反复,百姓怎么活命?如果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我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他就这样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使得上万人可以活命。缓解了当时的饥荒。等到他任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都沿路送他。在那样一个时期,人民对他感恩德,称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一时被广为传为佳话。

《郑板桥开仓济民》这篇文章,从文中一开始就说郑板桥从来不受贿赂,说明他的清正廉明,而且平时生活中喜欢与文人喝酒吟诗,在工作上能做到从不拖欠公文,再到碰到饥荒时果断开仓济民就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富有文学气息、有才,为官时可以做到关心百姓、受民爱戴、清正廉明、爱民如子、敢于负责,虽然才识渊博但是为人谦虚的良官。

郑板桥的品质

郑板桥是我国古代清朝时侯的著名诗人,画家,有着高洁的品质,在后世一直为人们所敬仰。那么郑板桥的品质有哪些呢?

郑板桥图片

郑板桥的品质有很多,很多都值得后人学习,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说说郑板桥的品质。

首先郑板桥有着乐善好施,无畏强权的品质。据说郑板桥曾经在当县令的时候,正好遇到闹饥荒,我们也都知道,在古代对于这样的天灾,官府是很少会管的,只能靠老百姓自己撑过去。而在当时,也确实如此朝廷对于此事没有任的反映,但是郑板桥看着黎明百姓的悲惨生活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私自做主,打开粮仓救助灾民。后来因为此事他被罢免了官职。

其次就是郑板桥刚直不的品质。据说在当初他任职县令之初,有一位高官为了能够有好的业绩,而谎报从民间调查得来的情况,郑板桥知道真实的情况,立即就反映了上去,他及时的反映使得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却也因此使得他在后来的官场生活中处处受到排挤。

再次就是有着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可以说郑板桥的一生他都没有放弃过对于天下百姓的关心,但心系百姓,就算是在他被罢官之后,只能够依靠卖画来维持生活的时候他也是竭尽所能的来帮助穷困百姓。

最后就是他有着谦虚的品质。可以说郑板桥虽然有着极好的才华,但是对于他的才华他去不卖弄,甚至是谦虚好学。当然,郑板桥除了以上的几点之外,也还有着其他的品质,如他能够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等,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郑板桥名言

郑板桥,清朝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兼诗人,有着坎坷的经历。在他的一生之中有着很多的闻名后世的作品,其中不乏有着很多的名言佳句,以下几个是较为出名的。

郑板桥诗

“难得糊涂”,凡是知道郑板桥的人都会知道,这是郑板桥名言之一,郑板桥曾经先后在朝廷的两个地方当过知县,对于官场中的黑暗有着很深的体会,可是他自己却是不会同流合污的,可是想也知道,再官官相护的官场之中,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对于那些黑暗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又无能为力,因此就想装糊涂,但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够装糊涂,因此他就发出来“难得糊涂”这样的感叹。一句话代表了郑板桥对于现实的无奈心酸。

标签: 郑板桥开仓济民故事为官之道郑板桥开仓济民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不杀元顺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不杀元,顺帝,原因,是什么,朱元璋,何不,杀元,顺帝

    朱元璋为何不杀元顺帝古代元朝末年元顺帝在位的时候,国内各地涌现出农民起义,当时最大的起义势力为朱元璋为首的队伍。元顺帝昏庸无能只顾贪图享乐加上百姓受灾害,使得元朝天怒人怨。朱元璋顺应民心带领人们一直攻打到了元朝的首都。然而最后元顺帝却逃脱往北方去了。朱元璋为何不杀元顺帝,在历史上引起了许多猜测。朱元

  • 里贝里是朱元璋的后人吗 里贝里中国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贝里,朱元璋,后人,中国,血统,贝里,朱元璋,曾自曝,自己

    里贝里朱元璋里贝里曾自曝自己可能有中国血统,并说他的家族一直流传着祖宗曾做过和尚和乞丐的故事。里贝里的一位堂兄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发现,自己家族流传下来的传说与明太祖朱元璋极其相似。而当时的法国的《队报》甚至还找出里贝里是朱元璋后代的四大证据:据说里贝里的一位祖宗当了皇帝不久后,被亲人夺位而逃亡到波斯,

  • 朱温和朱元璋的关系 朱元璋是朱温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温和,温和,朱元璋,关系,朱温,后人,朱温,朱元璋,刘备

    朱温朱元璋刘备和刘邦相差400多年,刘备声称自己是高祖刘邦的后人。朱元璋和朱温也相差400多年,那么朱元璋会是朱温的后人吗?正因为朱温、朱元璋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点,所以会产生朱元璋是朱温后人这一说法。从资料记载来看,朱温出生地是安徽砀山,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朱温画像从俩人出生地方来看,地缘十分相近

  • 解密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解密,陶渊明,隐的,原因,陶渊明,归隐,曾于二,十岁,踏上

    陶渊明归隐陶渊明曾于二十岁踏上仕途,在官场为官十余年,最后辞官归隐,过上悠闲舒适、平静自在的田园生活。他的归隐可以说既出于他自身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也是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所迫。陶渊明画像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陶渊明自二十岁踏入仕途,虽有一身才华和抱负,但是

  • 陶渊明归园田居抒发了什么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陶渊明,园田,抒发,什么,感情,陶渊明,园田,归园田居,共有

    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诗一共有五首,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形象的描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及感悟,抒发了诗人远离仕途重返家园的愉悦心情和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陶渊明《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生活、理想的逐步呈现。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首先表明辞官归隐的庆幸和喜悦之情,抒发

  •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后人,陶渊明,评价,如何,陶渊明,评价,对于,几句话,都不能

    对陶渊明的评价对于陶渊明的评价,用几句话都不能完全说清陶渊明到底有多优秀,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为杰出的诗人。在世人眼中,陶渊明还是一个悠闲飘逸、不热衷于名利的诗人,就好似一个不在世俗之中的隐士,他的诸多诗作都表达了他归自然生活的喜爱与对官场之类的厌恶。陶渊明

  • 朱元璋和李世民之间的异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李世民,间的,同点,李世,民和,朱元璋,李世民,即为

    李世民和朱元璋李世民即为唐太宗,是唐朝时期的第二位帝王,一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朱元璋是明朝时期的开国皇帝,勤政爱民,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洪武之治”的盛世,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世民和朱元璋处于不同的朝代原本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但是他们之间是怎么有联系的呢?朱元璋

  • 红楼梦人物司棋和潘又安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红楼梦,人物,司棋,潘又安,爱情,司棋,潘又安,高大,丰壮

    司棋潘又安司棋,高大丰壮,是贾府的家生奴才。潘又安,品貌风流,为贾府小厮,是司棋的姑舅表弟,与司棋同在贾府为奴。两人青梅竹马,暗生情愫,发誓非对方不嫁不娶。司棋与潘又安画像司棋性格泼辣、雷厉风行,但潘又安却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有一次,司棋与潘又安在大观园幽会,却被鸳鸯不小心撞破。之后,司棋抑郁成病,

  • 揭秘贾迎春的丫鬟司棋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秘,贾迎春,迎春,丫鬟,司棋,之死,司棋,之死,虽然,表面

    司棋之死司棋之死,虽然在表面上看,是由于她与表弟私相授受,罔顾社会道德约束,伤风败俗,再加上表弟胆小畏事,潜逃出走。好不容易盼到表弟潜逃归来,但是司棋的母亲又横加阻拦,不让司棋跟他走,才导致刚烈的她一头撞上墙壁而死。但是,司棋之死,却并不是必然的,偶然因素也是有的。司棋画像首先,司棋性格刚烈,加上大

  • 陶渊明咏菊直抒胸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陶渊明,咏菊,直抒胸臆,咏菊,陶渊明,花在,心中,有着,举足

    咏菊陶渊明菊花在陶渊明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咏菊自然成了诗歌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可以说菊花是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象征,特别是他归隐田园生活后,还在院旁种下了大片大片的菊花。农作归来,倚菊而坐,对酒当歌,好不快活。陶渊明陶渊明爱菊成迷,对菊花情有独钟。据陶渊明诗歌中的描述和周瘦鹃的考察,陶渊明最喜爱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