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故事 揭秘袁绍为何败给曹操

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故事 揭秘袁绍为何败给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56 更新时间:2024/2/12 15:44:19

曹操和袁绍

曹操,字孟德,沛国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是当年丞相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曹操最后投奔了袁绍,这是怎么回事,曹操和袁绍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袁绍和曹操

汉灵帝之时,曹操官拜太尉,历经了四代汉帝,曹操崭露头角的时候还是震惊全国的黄巾军起义爆发之际。曹操以骑都尉的身份领兵,同黄埔嵩一道大破了颍川的黄巾军,为平叛起义军立下了功劳。后董卓入主洛阳,残害忠良,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反造追杀。曹操逃出洛阳,回到老家聚集了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是曹操投奔了袁绍。

袁绍出生于“四世三公”的世族大家,所以早先的名气就要比摸爬滚打的曹操来的大。袁绍早年在地方任县令的时候,就以能干闻名,当他看到汉室政治日趋黑暗后,在家聚集了众多的党人。董卓祸乱洛阳都时,袁绍避祸逃出,后召集天下诸侯组成联合盟军西进讨伐董卓,其中就包括曹操。奈何盟军并非齐心,只是吓跑了董卓,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性的作用。

讨伐董卓无果后,袁绍巧占冀州,并令曹操代理关东地区。当袁绍同公孙瓒相互厮杀的时候,曹操抓住了时机迅速发展壮大了自己。期间曹操力排众议,迎来了东逃的汉献帝,从而能够令诸侯,为其政治手段的实现提供了诸多方便。

当袁绍收拾完公孙瓒后,才发现原本的小弟曹操已经有了威胁之势,故而集结重兵南下同曹操进行了战略性的决战——官渡之战。因为袁绍的刚愎多疑,优柔寡断,任人唯亲等诸多弊端,导致官渡之战惨败,从此一蹶不振。

袁绍为何败给曹操

袁绍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的大家之中,袁家的旧臣遍布全国。当袁绍起兵之时,各地都有人响应,所以他的人望是极大的。诸如田丰许攸逢纪审配颜良文丑等等这些文武人才都聚集在袁绍的营下,除此之外他还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为基础,势力之大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豪强。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不及于他的曹操,大抵原因有一下几个。

袁绍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出在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虽然谋略较多,却是不善于决断之人,从而时常错失良机。在官渡战役期间,刘备起兵反曹,田丰劝袁绍奇袭曹操后部。但是袁绍却以小二病重,而不愿出兵,等到了刘备败于曹操,他才兴师动众讨伐曹操起来了。再有就是袁绍虽会用人,但不懂的识人。袁绍手下的田丰、许攸、逢纪等人都是有名的谋士,但是他们内地里常因为不合而时常相互争斗,袁绍又部分忠良。田丰极力谏言要以持久战术拖延,令曹操断粮而败。但是袁绍非但不听反而将田丰关入大牢。还有就是袁绍心存妇人之心,部下受伤他会很伤心,但是倘若手下立功了,他有对封赏极为吝啬。导致袁绍军中很多人才没被重用,最后反而投降了曹操。

另外就是曹操无论在政治上的决策,还是军事上的部署,其能力和见识都超过了袁绍。曹操挟天子就为他的政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袁绍还嫌弃天子吴用。曹操面对袁绍的远超于他的大军,重点设防,做到从容应对。加上曹操对人才的渴望,才会令许攸背离袁绍,成为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关键因素所在。

曹操打败袁绍的战役

袁绍本来是坐拥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的极大豪强,是当时割据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相对于袁绍而言,曹操则还是刚刚兴起的新军,无论是后方的基础,还是前线的军队士兵,都不及袁绍的一半。但是正是这样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却是更为强大的袁绍在官渡战役中败给了较弱的曹操。

标签: 曹操袁绍之间的故事揭秘袁绍为何败给曹操袁绍

更多文章

  •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生平事迹,介绍,梁启超,简介,梁

    梁启超简介梁启超生出生时间是1873年,家乡是广东省新会县。想先我都有学习过有关于梁启超的事迹,梁启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文学家,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照片梁启超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而且梁启超天生聪慧,在他还只是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写文章,梁启超的年纪到了九岁,他就已经可以背诵千字

  • 楚国大公主芈姝和惠文后芈姝是同一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国大,公主,芈姝,惠文,一人,国大,公主,芈姝,楚国,母亲

    楚国大公主芈姝芈姝是楚国的公主,母亲为楚威后,为楚国的嫡公主。芈姝从小深受母亲的宠爱,在楚国的宫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母亲贵为楚国之后,芈姝的身份自然也是十分尊贵。《芈月传》芈姝剧照在楚国的王宫中,母后楚威后对芈姝溺爱万分。芈姝从小便娇生惯养,芈姝长得十分漂亮,并且喜欢穿亮色系的衣服,衬托出她的肤色

  •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揭秘 曹操如何评价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袁绍,关系,揭秘,如何,评价,曹操,袁绍,关系,三国

    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在三国的历史上以及后来的演义小说中,袁绍和曹操是三国前期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袁绍割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颇有吞并四方的气势。然而却被曹操在官渡一战中打败,成就了曹操,令他有了真正实力令诸侯,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曹操和袁绍纵看袁绍和曹操的生平,他们走的是从合作到分裂的一种道路。当曹

  • 三国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角起义反抗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张角,创立,平道,起义,反抗,汉朝,三国,张角,汉末

    三国张角张角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本来是个没能考中举人的秀才,在一次上山采药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有着青绿色的眼睛年轻的容貌,手上握着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把张角叫到一个山洞中,传下太平要术三卷。张角当时,南华让张角向天下宣传教义,叫他普度众生。如果心里有邪念的话会遭天谴。张

  • 袁绍的谋士有哪些人 袁绍手下大将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绍,谋士,哪些,手下,大将,实力,如何,袁绍,谋士,身为

    袁绍的谋士袁绍身为一个作用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的势力庞大的军阀,是东汉末年风云变换的中原最为抢眼的一位。所以像袁绍这样有着深厚家底的人,自然是有人来帮他打底和运筹的谋士。袁绍手下有着最为出名的四名谋士,分别是田丰、许攸、逢纪和审配。田丰田丰为人比较耿直,原本是东汉朝中的官员,因为不耻与专权的宦官为

  • 孟子的仁政思想总结 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子,仁政,思想,总结,哲学思想,是什么,孟子,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派的“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孟子的政治核心理论是以王道治国,但究其本质,还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画像孟子把君臣庶民的关系比作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他认为君王和士族,都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他们的人民,而人民也应像子女对待父母一样去尊重他

  • 明朝首辅张居正家世如何 张居正的老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首辅,张居正,家世,如何,老师,张居正,家世,父亲,名

    张居正家世张居正的父亲名叫张文明,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得志,后来,在湖北买了一个“府学生员”的名分。张居正小时候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已经中了举,而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在40多岁的时候,仍然未中举。张居正故居张居正后来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此时张居正23岁。张居正是年少得志的典型代表,在

  • 梁启超的代表作是什么 梁启超的文章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启超,代表作,是什么,文章,赏析,梁启超,代表作,我国,近

    梁启超代表作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学泰斗,留下了多部作品,以勉励后世之人努力学习。梁启超除了在有生之年留下诸多著作,还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由于其号为饮冰子,因此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画像《少年

  • 出自孟子身上的成语 孟子浩然正气的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出自,孟子,身上,成语,浩然正气,故事,孟子,成语,春秋战国

    孟子的成语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辩论高手,他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读《孟子》常常被里面生动的故事,严谨的思维逻辑所折服,这也是《孟子》区别于《论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论语》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和门生之间的对话,文学性不强。所以孟子还被后人誉为中国第一位文学家、散文家。孟子的成语《孟子

  • 孟子欲休妻是怎么回事 孟子后代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孟子,欲休,怎么回事,后代,都有,孟子,资料,春秋战国,时期

    孟子的资料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他为发展和壮大儒家学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他吸收了孔子的部分主张,但是又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使得儒家思想更加广阔饱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孔孟思想最大的区别,但是他们都为儒家学说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孟子孟子跟孔子一样都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