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杂文马说品读

韩愈杂文马说品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337 更新时间:2024/2/21 10:35:51

韩愈马说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韩愈书法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均有写道千里马难遇伯乐,借物言志,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韩愈,人如其名,愈,超越也,前超古人,后无来者,绝非平庸之辈。韩愈其人着实担当起这个这个名字。而此名的由来也是韩愈幼年时自己所立下的壮言,因其两位兄长韩会、韩介皆以人字头的字为名,韩愈遂遵循其规律,以愈为名,另为其增添了深意。

韩愈塑像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才及第进士,逐渐在政坛上施展自己的抱负。

韩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散文

韩愈的散文,内容复杂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他的"杂著"或"杂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韩愈画像

《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作品立论鲜明,语言平易,虽多阐述孔子、颜渊、子路、孟子等人的意见,而不引经据典,这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他不顾流俗的诽谤,大胆地为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文章感情充沛,说服力也很强。他的《杂说四》,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

标签: 韩愈杂文品读韩愈马说唐代文学家一篇借物寓意

更多文章

  • 汉朝皇帝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皇帝,刘邦,怎样,炼成,刘邦,怎样,炼成,本来,一介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刘邦本来是一介布衣,没有任何的才能,也没有读过书,甚至在参加起义之前,刘邦连个名字都没有。在当时,刘邦是非常有名的无赖,喜欢酒和女色,连他的父亲都一直叫他无赖。但是刘邦最后却成功的逆袭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一代名君,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色彩。那么刘邦是怎样炼成的呢?刘邦剧照刘邦,

  • 刘邦项羽起义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项羽,起义,经过,介绍,刘邦,项羽,起义,都是,历史上

    刘邦项羽起义刘邦和项羽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特别是刘邦项羽起义,可以说是对灭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相传在刚开始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想过起义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刘邦只是一个无赖,在沛县谋了一个小吏的职务,有一次刘邦奉命压着一群犯人去咸阳,这个时候,陈胜还有吴广正好起义。于是犯人人全部都逃跑了,刘邦看好像没有

  • 红楼梦人物香菱的判词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红楼梦,人物,香菱,判词,分析,红楼梦,香菱,判词,中的,这

    红楼梦香菱判词红楼梦中的香菱判词在这部小说中算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个判词主要是揭示香菱一生的命理,从红楼梦香菱判词之中我们可以知道香菱的一生将会经历许多的波折。《红楼梦》香菱剧照在红楼梦之中对于香菱的判词其实是一首诗,整首诗共有四句话,其的完整内容为“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商。自从两地生孤木

  • 刘邦得天下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天下,关键,一点,是什么,刘邦,天下,熟悉,历史,人都

    刘邦得天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和项羽之战最终刘邦得天下。刘邦得天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才,对待人才他是势在必得,他的成功与他信任谋士人才有关。刘邦得天下在《史记》中就有记载,说的是刘邦得天下之后与大臣探讨经验,大臣们说是刘邦把将士们攻打下来的城池都奖赏给了他们,这样获得了大众之心,而项羽不同

  • 汉高祖刘邦什么生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高祖,刘邦,什么,生肖,刘邦,什么,生肖,在历史上,公元前

    刘邦什么生肖刘邦在历史上是公元前256年出生的,于公元前195年去世。刘邦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有名的贤君,非常能够体会民间疾苦,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哪本书是专门记录刘邦的。我们对于刘邦的一些认识,都是来自于史记和汉书。刘邦是草根出生的平民皇帝,因为在他没有起义的那四十多年里面,历史上记载的也是少之甚少,

  • 红楼梦贾惜春人物资料 贾惜春的扮演者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红楼梦,贾惜春,人物,资料,扮演者,红楼梦,贾惜春,我国,著

    红楼梦贾惜春《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女子的形象。而贾惜春则也是小说中的人物之一。那么红楼梦贾惜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红楼梦》贾惜春剧照对于贾惜春这个人物的描写,在红楼梦中她的出场次数与其他人相比较并不多,然而从小说中对于惜春的描写,我们还是能从中对于这个人物有相关的了解。

  • 苻坚的读音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苻坚,读音,怎么,苻坚,怎么,两个,读音,一个,发音,一样

    苻坚怎么读苻,有两个读音,一个和福的发音一样一个和蒲的发音一样。苻,名词指草木植物,苻蓠就是白芷的另一个名称。苻通莩,芦苇杆里的薄膜,稀薄的意思。苻,通符,符文,符命,指预言命运。苻,作为姓氏,通蒲,有两个音,一个福音,现代的读音,一个蒲音古代的读音。苻氏现在读福音,古代为蒲氏。苻坚墓地为什么出现两

  • 在小说中薛宝钗是怎么评价香菱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说中,薛宝钗,宝钗,怎么,评价,香菱,宝钗,评价,香菱,可以

    宝钗评价香菱可以说在这部小说巨作之中,香菱是里面最苦情的一个角色。不过在香菱的生命中还是有着贵人出现,其中最开始出现在香菱生命之中的贵人就是宝钗,那么我们看看宝钗评价香菱是怎样的吧。《红楼梦》薛宝钗剧照只要是认真看过红楼梦的人就会知道,薛宝钗曾经给了香菱“本来就呆呆傻傻的”这样的评价。那么为什么薛宝

  • 如果项羽杀刘邦结局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如果,项羽,刘邦,结局,有何,不同,项羽,刘邦,鸿门宴,其实

    项羽杀刘邦在鸿门宴上,项羽杀刘邦其实并不困难,他有很多机会都可以下手。但是最后项羽却还是没有杀他,还放他走了。很多人都说,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那么可能历史的结局就会不一样,其实,就算项羽真的杀了刘邦,也不一定就能改写历史,只不过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刘邦的皇帝而已。项羽杀刘邦项羽并非不想杀了刘邦

  • 香菱学诗是拜谁为师父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香菱,学诗,拜谁,师父,香菱,拜谁,为师,红楼梦,这部,小说

    香菱拜谁为师《红楼梦》这部小说记载了多位奇女子,香菱便是其中之一。香菱自幼离开父母,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可是在众位小姐的身边待久了之后,香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了学诗的决心。那么在小说中,香菱拜谁为师的呢?香菱又是向谁学诗的呢?《新版红楼梦》林黛玉剧照香菱在潇湘馆中见到了黛玉,便央求黛玉教自己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