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灭亡之际岭南的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没有回援?

秦朝灭亡之际岭南的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没有回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084 更新时间:2024/1/20 18:20:59

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嬴政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之后正式建立秦朝。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奠定了中原王朝版图的雏形。不过,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赵高胡作非为,最终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促使秦朝于公元前207年走向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朝末年,岭南地区还存在数十万的大军。那么,问题来了,秦朝灭亡之际,岭南的数十万大军为什么没有回援呢?

首先,就岭南,也即今广东、广西一带的数十万秦朝大军,是秦朝南平百越之地留下的士兵。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秦攻百越之战,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该战是秦朝建立后最艰难激烈一仗。据《淮南子》记载:秦军共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南粤(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秦军分一路攻浙闽,兵力约10万;分四路攻两广,兵力约四十余万。

经过数年的激战,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是,秦始皇还是将今广东、广西一带纳入到秦朝的疆域中。在此基础上,当时的数十万大军,自然留在了今广东、广西一带,也即岭南地区。不过,在秦朝灭亡之际,特别是刘邦、项羽快要消灭秦朝的时候,这些大军却拒绝回来救援。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就岭南的数十万秦军,对于秦朝缺乏足够的忠诚。就岭南的秦军,不少是来自于齐楚燕魏赵韩这六国的士兵,特别是楚国的士兵,而不是主要来自于老秦国的。

再者,对于这些秦军来说,进攻岭南地区可谓一种流放,也即当时的岭南地区非常偏僻,人烟稀少,和中原地区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凡此种种,促使当时的秦军对秦朝缺乏忠诚度。同时,在秦朝南征百越的过程中,遇到了百越士兵的激烈抵抗。由此,对于当时的秦军,不仅实力有限,也即不是原来秦国的精锐士兵,而且需要镇守辽阔的岭南地区。在此基础上,当时的数十万秦军仅仅能够自保,一旦挥师中原的话,艰难进攻下的岭南地区可能就此丢失。由此,不管是任嚣,还是赵佗,都拒绝回援秦朝。

最后,对于当时岭南地区的秦军,和中原地区实在相隔太远了。对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人的起义,主要发生在中原地区,这和岭南地区相隔千里,也即秦朝的情况,岭南地区的秦军不能及时地了解到。加上秦朝灭亡的太快了,可能岭南秦军得到消息后,秦朝已经被刘邦、项羽消灭了,也就没有回师救援的必要了。而且,在秦朝末年,岭南秦军缺乏一个明确的统帅,在任嚣病逝后,赵佗一开始只掌握数万兵马。在秦朝灭亡后,赵佗才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从而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明朝军器制造归哪个衙门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明会典》中有记载“军器造于工部而散则兵部掌行,禁卫营操、内外官军,莫不有定数”。也就是说,明朝的军器制造的衙门是工部。根据李伯重先生的研究,明朝的军器制造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中央的军器制造占据了中心地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所以,明朝的中央又分为南京和北京两

  • 孙恩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恩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曾经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那么,孙恩为什么起义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出生在南朝梁时期,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孙恩年轻时曾经在官场上任职,但是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和不公,他开始怀疑社会的正义和公正性。后来,他又

  • 东晋孙恩卢循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恩

    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然而,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孙恩卢循起义为什么失败了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

  • 湘军水师创始人彭玉麟,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彭玉麟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1816年生于安徽安庆。作为投笔从戎的湘军水师名将,由于其字,彭玉麟也被称为雪帅。晚清有“三杰”和“中兴四大名臣”之说,“三杰”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和彭玉麟,而在一个版本的中兴四大名臣中,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彭玉麟中国南方水系众多,因此水师成为南方战争中

  • 冯子材屡败于太平军,为何却能战胜法军?彭玉麟:七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彭玉麟

    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长达一年半的中法战争中,法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多数战役占了上风,清军节节败退,嚣张的法军在攻占广西西南军事重镇镇南关后,更是炸毁关门,并在关前废墟上得意地用汉字写了“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尽管清廷对指挥作战失败负有责任的两广总督、广西巡抚和广西提督等地方大员及高级

  • 曾国藩第一次见到彭玉麟后,为何决定用二十两银子考验他的诚信?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彭玉麟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十四(原创稿件,拒绝转载)曾国藩读书很杂,除了四书五经外,还喜欢研究一些冷门书籍,如古玩鉴定以及麻衣神相等书籍,随着知识不断丰富,他在选人用人上也能融会贯通,慧眼识珠。其中,在他出差去四川主持乡试的途中,在河南开封一条卖杂货的街道上,就意外遇到了一位个子高大、浓眉大眼的大汉。由于

  • 张作霖有多狡猾?看他如何智斗冯德麟,成奉天督军就懂了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冯德麟

    张作霖有多狡猾?看他如何智斗冯德麟,成奉天督军就懂了借电视剧《少帅》的热播,还有李雪健老师的演绎,无数人心目中都有了一个精明强悍,兼具狡猾霸道的枭雄张作霖身影。那入木三分的演绎,让张作霖的话语: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被无数人念叨,进而成了名言。军阀无需颂扬,不过张作霖其人却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是

  • 张作霖与绿林前辈冯德麟争当东北王,靠什么完胜?不争一时高低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冯德麟

    张作霖在奉天崛起时,冯德麟是他最大的对手,威胁程度甚至达到了卧榻之侧,猛虎难驱的程度。冯德麟是张作霖的绿林老前辈,最早张作霖加入董大虎匪帮,引荐人就是冯德麟。后来,张作霖在赵家庙自组保险队,被另一股悍匪金寿山偷袭得手,走投无路下,他一度要去投奔冯德麟,做冯的手下小兄弟。只是途径八角台时,张作霖遇到了

  • 冯德麟与张作霖平起平坐,最后被张作霖免掉兵权?事实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冯德麟

    冯德麟不是奉系军阀,也不是张作霖的部将,所以张作霖对冯德麟没有任免权。冯德麟与张作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张作霖出身草莽,实际上,冯德麟曾经也是一个“匪类”,并且在这个领域是张作霖的领路人。张作霖的父亲因为抱打不平被当地的小土豪给打死了,张作霖和他二哥带着枪去报仇,结果枪走火打死了土豪家的一个老婆子,

  • 东北王的格局:冯德麟附逆张勋被捕,张作霖却以德报怨为其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冯德麟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二十六):刀切豆腐两面光。在北洋历史上,东三省地处关外的优势,更具备割据一方的筹码与资本,然而东北王张作霖的崛起,却离不开自己的格局。这个擅长于扮猪吃虎的小个子,一开始在关外比其实力强劲的枭雄巨擘有很多,冯德麟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张作霖崛起之路上无法回避的羁绊。张作霖和冯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