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国是被谁所灭?

鲁国是被谁所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409 更新时间:2024/1/2 10:29:47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虽然在战国时期,除了战国七雄还有不少诸侯国。但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之下,这些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消灭了。

比如秦国消灭了巴国、蜀国,赵国消灭了中山国,韩国消灭郑国。至于本文所要说的鲁国,则被楚国所消灭。值得注意的是,鲁国和齐国比较邻近,都位于今山东省一带,所以今山东省一带,也被人们称之为“齐鲁大地”。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为何消灭鲁国的是楚国,而不是旁边的齐国呢?对于齐国来说,为何没能吞并鲁国这一姬姓诸侯国呢?

首先,公元前261年,楚国大军进攻鲁国,夺取了徐州之地。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大军消灭鲁国,迁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地。因此,对于鲁顷公来说,自然成为鲁国最后一位君主了。公元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一带),鲁国绝祀。在消灭鲁国后,楚国将势力扩张到今山东省一带。而这,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楚国的国力,促使其可以继续抵抗秦国。

在战国后期,之所以消灭鲁国的是楚国,而不是旁边的齐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鲁国是一个中等体量的诸侯国。在战国初期,不管是齐国还是楚国,实际上都无法轻松消灭鲁国。鲁国(前1032年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鲁国和周天子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基于此,在春秋时期,齐桓公等人既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自然不好全力消灭鲁国。当然,在春秋时期,鲁国也不是一个软柿子,比如在长勺之战中,鲁国就在兵力不占据优势的背景下击败了齐国。至于春秋末期,鲁国更是在孔子的治理下走向强盛,这甚至引起了齐国的警惕。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鲁国在春秋时期,完全拥有和齐国一较高下的实力,再加上和周王室之间的关系,这更让齐国感到忌惮。

鲁国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多位于今山东济宁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也即到了战国初期,鲁国和宋国、越国、中山国等诸侯国一样,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大国。想要消灭这些大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举例来说,赵灭中山之战是战国时期的战争。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开始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在攻打中山国期间,赵武灵王还派出使者到秦国等大国,以此避免其他诸侯国的干涉。至于齐国消灭宋国时,实际上也联合楚国、魏国这两个大国的力量。因此,在战国初期,正在经历田氏代齐的齐国,需要巩固自己在齐国的位置,并获得周王室的认可和册封(田氏代齐时,田氏被周烈王册封为诸侯),自然不好攻打鲁国。即便强行攻打,也很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从而给其他大国以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到了战国中期,齐国经历齐威王齐宣王等君主的努力,已经成为不输秦国的大国。因此,此时的齐国,已经具备了轻松消灭鲁国的实力。不过,在笔者看来,相对于鲁国,齐国更看重富庶的宋国,也即拥有定陶、商丘等城池的宋国,对齐国更具吸引力。公元前286年,齐国联合楚国、魏国消灭了宋国。按照这一节奏,齐国完全有机会在未来几年吞并鲁国。

最后,但是,让齐国没有想到的是,在消灭宋国之后,齐国在公元前284年就遭到了五国伐齐。此战,乐毅率领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这五国的大军,连下齐国70余座城池。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后来有田单复国,不过,元气大伤的齐国,已经没有实力和勇气再向鲁国动手了。在齐国因为五国伐齐走向衰落后,楚国在秦国的打击之下,不断将自己的重心东移。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度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都城郢都。楚顷襄王退往东北固守陈都(今河南淮阳),并将都城迁到陈都。

自楚顷襄王开始,因为秦国在楚国西边的不断施压,楚国希望向东边扩张,以此弥补疆域被秦国蚕食的损失。于是,靠近齐国的鲁国,自然是首当其冲了。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担任令尹,将淮北十二县封给他,号春申君。不久之后,春申君黄歇率领楚军逐步消灭了鲁国,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楚国的实力,促使楚国可以在战国末期继续抵抗强大的秦国。在楚国消灭鲁国时,齐国已经衰落不堪,更没有和楚国较量的勇气,至于韩国、赵国、魏国等诸侯国,在秦国的进攻之下已经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来干涉楚国消灭鲁国的战役,所以楚国消灭鲁国没有遭到什么阻力。

标签: 鲁国

更多文章

  • 宋太宗为何能轻易消灭北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太宗

    前因1.刘崇建立北汉:公元951年(后周广顺元年),刘崇得知儿子死讯后在太原继位,继承后汉,史称北汉。2.宋太祖灭南唐: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北宋军攻克金陵(今南京),南唐国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3.吴越国纳土归宋:公元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吴越国灭亡。后果高梁河

  • 宋灭南唐之战始末 南唐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唐

    前因后周进攻南唐:公元955年12月,五代十国时期的周世宗发兵进攻南唐,战事一直持续到958年,南唐最终战败,从此衰落。后果1.宋太宗灭北汉: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灭亡。2.宋太祖雪夜访赵普:宋太祖曾雪夜访赵普,制定出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 戊戌变法慈禧太后为什么与光绪帝决裂?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慈禧为什么与光绪决裂?最让慈禧不能容忍的是,光绪召见新军统帅袁世凯,试图抓军权。而慈禧也没有闲着,6月15日,也就是戊戌变法进入到第5日,慈禧要求光绪连下三道上谕:一、下令免去帝师翁同龢的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职务,逐回原籍;二、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慈禧亲信

  • 戊戌变法背景简介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改革运动。其失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法的思想准备不充分。变法理论没被国人完全接受,因而缺乏指导作用,缺乏说服力;对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员不够得力,变法力量单薄,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变法领导者对变法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第二,行动上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改革方式过于

  • 戊戌变法意义及影响 如何正确评价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戊戌变法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失败的?维新变法终究还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而且没有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也不适合中国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性。而且维新变法的领导者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且即使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也不会成功,并且当时的变

  • 戊戌变法中改革者自身有哪些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戊戌变法

    古今变法,都一定会触及既得利益。因此一定会遭到依靠旧制度不合理之处寻租的既得利益者反对。如果改革者的策略不对,也有可能遭到不是依靠寻租、而是依靠公平竞争获得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寻租和非寻租既得利益者的联合反对,很有可能导致改革的失败。历史不可能重演,但是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我国今天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 司马昭为何会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昭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

  • 唐朝五代时期“河朔三镇”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河朔三镇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河朔三镇的覆灭也非常的感兴趣,为什么呢?其实也非常简单的,因为河朔三镇当时多让这个唐朝头疼啊,但是不管多么的让唐朝头疼,最后也还是别覆灭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河朔三镇到底具体是怎么覆灭的呢?其实问题很简单,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看看吧。河朔三镇在唐朝的中后期是众多藩镇割据里面的佼佼者

  • 河朔三镇哪个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河朔三镇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河朔三镇到底哪个比较强一些,哪个最强,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也都比较的关心,所以这个河朔三镇到底哪个最强呢?下面我们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详细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一般的情况下,河朔三镇中很多人还是说这个卢龙节度使比较强了,卢龙节度使一般是指幽州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