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弊端?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弊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78 更新时间:2024/2/15 18:40:35

一、孝文帝改革北魏的覆灭

历史上对孝文帝改革评价颇高,但是恰恰是其完全汉化,导致鲜卑贵族的分化,成为北魏分裂乃至覆灭的起点。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迅速分化,进入洛阳的显贵迅速汉化,其经济、政治待遇大为提升,而曾经是北魏基石的六镇戍边军人则倍感失落,他们虽然仍然抱有贵族身份,但是地位与待遇逐年递减,逐渐被内迁的政府所遗忘,成为弃儿。孝文帝改革后,鲜卑统治阶层分化为汉化鲜卑与非汉化鲜卑,两个阶层关于汉化及引起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矛盾尖锐。

524年,北魏戍边的六镇军人发动起义,破六韩拔陵成为领袖,昔日帝国的精锐部队敲响了北魏灭亡的丧钟。破六韩拔陵最终兵败身亡,但是导致北魏兵权外移,皇室统帅不堪重用,地方将领势力趁机做大。随后葛荣发动叛变,尔朱荣借镇压起义迅速崛起,成为北魏的权臣。尔朱荣借胡太后毒杀孝明帝之机,率军攻入洛阳,杀死了胡太后及幼帝元钊,屠戮汉化贵族,把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河阴之变是北魏戍边贵族对汉化贵族的疯狂报复,标志着孝文帝改革彻底失败,北魏皇族在事实上丧失了执政地位。

尔朱荣杀戮过多,不敢进入洛阳,自己在晋阳掌控朝政,孝庄帝不甘心做傀儡,杀死了尔朱荣,随后被党尔朱兆再杀死。尔朱兆不久被尔朱荣的部将高欢击败,高欢接管了朝政,继承了六镇起义以来的政治、军事遗产。高欢拥立元修为帝,为孝武帝,孝武帝不愿意受制于高欢的摆布,在534年出走投奔关中的宇文泰,孝武帝出走成为高欢最大的政治败笔。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北魏分为东、西两魏,魏皇族依然没有取得执政权,沦为权臣的工具,预示着两魏国祚不会长久。

二、胡化的东魏、北齐:胡化后的极度腐朽

东魏政权一直掌握在高欢一族手中,元善见被高欢之子高洋废黜,高洋建立北齐。高欢虽然是汉人,但是从小在六镇长大,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逼走孝武帝,导致皇权正统性遭受质疑。高欢执政标准着鲜卑戍边贵族的成功夺权,汉人开始受到轻视,鲜卑、汉民族矛盾尖锐。东魏、北齐由鲜卑武将控制,与十六国的政权毫无区别。胡人执政,君主道德素养偏低,高洋、高湛、高纬都是出了名的昏君、暴君,残杀手足、淫人妻女、沉迷酒色,北齐在这帮禽兽皇帝的统治下迅速衰亡,统治者素质低下是主要愿意,北齐皇室是中国封建史资质最差的皇族。

三、西魏、北周的改革

孝武帝出走长安投奔宇文泰并没有摆脱其傀儡地位,宇文泰毒死了孝武帝,立元宝炬为皇帝,西魏也是被权臣控制的短命王朝,二世而亡。宇文氏出身武川军人,是六镇之一,其政权建立是武川军人与关陇汉人地主组成,武川、关陇士族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门阀,关乎西魏、北周、隋、唐四朝政局。

宇文泰是鲜卑人,早年跟随尔朱荣部将贺拔岳,贺拔岳被刺杀后,宇文泰接管军队,镇守关中,宇文泰与高欢都出身六镇军人,但是两个人对待汉化截然不同。高欢执政后,推行鲜卑化,放任鲜卑贵族肆意妄为,是保守派;宇文泰虽然推行胡化政策,却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扭转了东强西弱的格局。主要措施如下:

(一)政治上,改革内政,建立记账(租赋预算)和户籍制度,保证财政收入,反对门阀世袭垄断,用人“不限资荫,唯在德人”,限制门阀势力。

(二)经济上,改革均田制,增加了授田数量,降低赋税负担。

(三)军事上,建立府兵制。(1)全国设立8个柱国大将军。(2)6个柱国大将军各督2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2个开府,共24个军。(3)士兵最初由豪强部曲充当,后扩充至富家多丁子弟,最好一般贫民均可为兵。府兵不入民籍,另立军籍,当府兵者自备武器者可以免除课役。

(四)灭佛和释放奴婢

上述措施提高了北周的生产力,用人唯才增强了统治阶层的活力,一定程度削弱了门阀势力;府兵制对中央集权影响深远,兵农合一,中央有效的控制了军事及农民。与北齐政局乌烟瘴气相比,北周蒸蒸日上,最终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北周在人才选拔、军事制度上对隋唐影响深远,奠定基础。

北周府兵制下产生了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个集团形成于西魏政权的兴建与府兵制的创立,8个柱国大将军掌握军政大权,几朝皇权及将相被该系统所控制,烜赫一时。西魏八柱国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元欣是北魏、西魏皇室;宇文泰的子嗣建立了北周政权;李弼的后裔是隋末风云一时的瓦岗军首领李密;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独孤信是三朝皇帝的岳父,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李渊的母亲);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隋文帝妻子,隋炀帝母亲)。

在周、隋两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兴于西魏,衰亡于武则天时期,玄宗以后灰飞烟灭。隋炀帝以后,中国以科举制度招揽人才,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逐渐衰亡。

四、北周的灭亡

周武帝死后,北周宣帝宇文赟沉湎酒色,导致皇权旁落。宇文赟死后,外戚杨坚掌握了政权,屠杀北周皇室后窜夺政权,与王莽篡汉有几分相似。王莽、杨坚以外戚身份执掌政权,恰逢昏君荒淫无度早逝,新皇年幼,皇权旁落。

标签: 北魏孝文帝

更多文章

  • 北宋历史大事年表 AD960-AD1127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

  • 南宋历史大事年表 AD1127-AD1276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

  • 唐代宗在位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代宗

    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762年即位,次年平定安史之乱。李豫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但其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新唐书评价其为“盖亦中材之主也&r

  • 清朝后宫等级制度历史介绍 清朝嫔妃有什么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近些年来清宫剧十分盛行,有许多爆火的宫斗剧,比如《甄嬛传》、《如懿传》等等,这些电视剧都是建立在清朝背景之上的,这也让许多观众们先入为主,将电视剧中的事情当做了真实的历史,但其实历史与电视剧相差还是非常大的。在电视剧中,经常会有低等级的嫔妃使出手段陷害高等级的嫔妃的剧情,这样的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

  • 唐肃宗在位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肃宗

    李亨,即唐肃宗,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38年,李亨被立为太子,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762年病死,时年52岁,庙号肃

  • 李隆基登基后在文化、科技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隆基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 唐玄宗在位期间在政治、军事与经济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 夏桀是怎么亡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桀

    桀是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他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造倾宫、瑶台,又从各地搜罗美女充填后宫。桀在征伐有施氏时得了美女妹喜,回国后,昼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于是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夏桀

  • 唐朝有哪些宗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特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它宗教如

  • 唐朝佛教盛行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时,儒学衰落,佛教趁机大肆传教,吸收信众,至唐朝之时,依然成为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儒学实力相当的宗教。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