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7 更新时间:2023/12/5 19:44:16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

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官吏退休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条件,《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但到了明清两朝则规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但到达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退休,如唐朝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意即若身染疾病或者受伤者,虽未到退休年龄也可以退休请俸;明朝亦有规定,老疾不能任事者,或软弱无效能的官吏,可随时勒令退休。可见,在我国古代,官吏“告老”、“告病”辞去官职,提前退休也是允许的。

“告老还乡”就是“老病不堪厘务者”和“老疾不能任事者”主动请辞,提前申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提前退休的情形。古代官吏提前退休比较简单,只要官吏提出申请,皇帝一般都会准许。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大清宰相刘罗锅岁至垂年即上奏皇上,请求告老还乡,获得“恩准”后,便雇用小毛驴,直奔山东老家的情形深入人心。事实上,在我国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提前退休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

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

2、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

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朝大司马张翰,字季鹰,更是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

3、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

“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标签: 告老还乡

更多文章

  • 清朝地位最高的是正黄旗吗?清朝八旗是哪八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正黄旗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立于1615年的。最早的时候只有四旗,后来才扩张到八旗的。清朝的八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那么它们的地位排名是如何的呢?它们也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下面是它们的排位。清朝八旗的地位排名正黄旗正黄旗,它是以旗色的纯黄而得名的。正黄旗、

  • 盘点参与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胡乱华

    对于汉人来说,五胡乱华那段历史是空前黑暗的。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汉人并未任人宰割,反而做出了殊死搏斗。如今,汉人依旧壮大,而五胡乱华时期曾风光一时的诸少数民族大多都已经物是人非了。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少数民族的命运,这便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的阐述。1.匈奴匈奴在汉朝就

  • 五胡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胡,十六,国是,十六,具体,哪些,朝代,五胡,304年,-

    十六国具体指哪些朝代?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

  •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魏孝文帝

    一、孝文帝改革与北魏的覆灭历史上对孝文帝改革评价颇高,但是恰恰是其完全汉化,导致鲜卑贵族的分化,成为北魏分裂乃至覆灭的起点。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迅速分化,进入洛阳的显贵迅速汉化,其经济、政治待遇大为提升,而曾经是北魏基石的六镇戍边军人则倍感失落,他们虽然仍然抱有贵族身份,但是地位与待遇逐年递减,逐渐

  • 北宋历史大事年表 AD960-AD1127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

  • 南宋历史大事年表 AD1127-AD1276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

  • 唐代宗在位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代宗

    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762年即位,次年平定安史之乱。李豫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但其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新唐书评价其为“盖亦中材之主也&r

  • 清朝后宫等级制度历史介绍 清朝嫔妃有什么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

    近些年来清宫剧十分盛行,有许多爆火的宫斗剧,比如《甄嬛传》、《如懿传》等等,这些电视剧都是建立在清朝背景之上的,这也让许多观众们先入为主,将电视剧中的事情当做了真实的历史,但其实历史与电视剧相差还是非常大的。在电视剧中,经常会有低等级的嫔妃使出手段陷害高等级的嫔妃的剧情,这样的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

  • 唐肃宗在位期间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举措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肃宗

    李亨,即唐肃宗,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38年,李亨被立为太子,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762年病死,时年52岁,庙号肃

  • 李隆基登基后在文化、科技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隆基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