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有多长?宋太祖不立太子是什么考虑?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间有多长?宋太祖不立太子是什么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21 更新时间:2023/12/11 6:45:58

赵匡胤(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皇帝立太子乃是关乎权利交接的大事,然而赵匡胤自黄袍加身成为大宋开国皇帝以来,共在位十六年,令人奇怪的是他竟然一直没有立太子,这又是为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是惯例而已,自从唐末五代十国以来,中原政权便普遍没有立太子的做法,此外或许也有《金匮之盟》的影响。

唐末五代十国以来,不立太子成为了普遍做法

李寿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中有“自唐天佑以来,中国多故,不遑立储贰,斯礼之废,将及百年”的记载,也就是说从唐昭宗天佑年间开始,中原王朝不立皇太子便成为了惯例,直到宋真宗赵恒被册立为皇太子,才让这一制度重新出现。

当然,不立皇太子不意味这皇帝没有明确的继承人,五代十国以来,“亲王+京尹”便成为了皇储的标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被封王,且担任京尹的职位,那么便意味着这个人已经被立为的储君人选。例如后梁时期,朱温的养子朱友文便以“博王+开封尹”的身份成为储君;后唐时期,李嗣源的次子李从容也以“秦王+河南尹”的身份成为储君;后晋时期,石敬瑭次子石重贵也以“齐王+广晋尹”的身份成为储君;后汉时期,刘知远的长子刘承训也是以“开封尹”成为储君(没来得及封王,死后追封魏王);后周时期,郭威的养子柴荣也是以“晋王+开封尹”的身份成为的储君。当然,由于身处乱世,这些储君很多未能成功即位。

由此可见,在五代十国时期,不立储君简直就是惯例,赵匡胤依旧例不立太子,便也就说的过去了。而同样的,赵匡胤不立太子,并不代表他没有留下继承人。

开宝六年(973年)8月,一直主张父死子继,反对兄终弟及的宰相赵普被罢相。同年9月,时任开封府尹的赵光义被加封为“晋王”。自此,赵光义便拥有了“晋王+开封府尹”这样的皇储标配身份,而且大权在握,直接参与之朝政事物。

赵光义的“晋王+开封尹”乃是皇储标配

可见,按照五代十国的惯例来讲,赵匡胤钦定的继承人正是赵光义,而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年纪也已经不小,但却仅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且从未直接参与朝政,赵匡胤显然没有培养自己儿子的想法。而由于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就算要册封,也不会是“皇太子”,只能是“皇太弟”。

金匮之盟的影响,为了稳妥的权利交接

虽然至今没有找到“金匮之盟”的原文,但一直以来学术界仍普遍认为它是存在的。《宋史·魏王廷美传》有载:“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在病重之际,与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共同约定在赵匡胤百年之后,将由其弟赵光义即位,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光美,最后由赵光美传给赵匡胤长子赵德昭。(亦有说赵匡胤传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赵德昭)

而之所以会有“金匮之盟”,主要是由于当时北宋尚未完成统一大业,且当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10岁)和赵德芳(2岁)年纪尚小,为了防止五代十国各种历史教训再度上演,采取这种奇怪的传承方式,便也在情理之中了。也正因此,一直以来关于这个盟约是否存在争议较小,争议较大的地方在于到底是三传还是二传。

或许正是由于“金匮之盟”的存在,赵匡胤为了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避免引起储君之争,便一直以赵光义为继承人来培养,而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则并未给予实际权力。之所以迟迟没有恢复立“皇太子”的传统,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标签: 宋太祖

更多文章

  • 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隆中对

    《隆中对》出自于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乃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也是诸葛亮在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为刘备未来发展提出的总体战略。其实刘备占据荆州之后的发展,总体来说是符合《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的,只是《隆中对》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东吴方面的态度

  • 西双版纳外来人口是从哪来的 西双版纳农场为什么那么多外来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双版纳,外来人口,是从,农场,为什么,那么,外来人,西双版

    西双版纳农场原为民国南峤垦殖场,也就是今天的勐海县勐哲镇,还有勐罕镇的暹华橡胶园。大部分员工来自内地开远以及泰国清迈。中国西双版纳农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初,西南军区的转业军官是骨干,他们的家庭是建立农场和生产队的基础,主要种植当时中国急需的橡胶树和亚热带经济作物。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

  • 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之女,她是一位和亲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促进了唐蕃友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集权统治制度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维持和平的方式其实并不算多。除了我们较为熟悉的“称臣纳贡”之外,在人们

  • 唐朝的名门望族会娶公主为妻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唐朝时期的这个名门望族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唐朝事情的门阀观念非常的重,话说就算是名门望族也不会说去娶这个公主,那么真的有这种情况发生吗?还有这个唐朝的门阀观念到底有多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在这个唐朝时期名门望族的的确确是不太愿意去娶这个公主了。

  • 古代的皇后的地位有多高?皇后需要和嫔妃们争宠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后

    现在有非常多的古装剧,其中最多的就是宫斗剧了。在宫斗剧中,后宫总是一个不安分的地方。除了“直男癌”的皇帝,其他正当风华的女子都在用自己的心机手段在后宫谋一个自己想要的位置。最最经典的莫过于嫔妃们给皇后、皇帝请安,一群人表面有说有笑,暗地里却深藏杀机。因为这种戏剧性,所以导致后

  • 明朝宁王朱宸濠造反为何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宸濠

    朱宸濠,号畏天,宁献王朱权之玄孙,明朝第四代宁王,也是最后一代宁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也就是正德皇帝。他贪图玩乐那是出了名,可以说是个非常昏庸无能的皇帝。在位16年,他遭遇了两次藩王叛乱,其中一次就是宁王朱宸濠造反。宁王朱宸濠是大明最后一

  • 宋朝“祠禄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祠禄制

    祠禄制是两宋时期出现的制度,是当时佑文政策的产物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祠禄制,此制始设于宋真宗,初衷是为了“佚老优贤”,是专门提供给高官的一种福利政策,说白了就是拿着“退休费”养老,但还不回家,还给安排了一个闲职。南宋

  • 中国历史上不被承认的朝代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一共大大小小产生过四百多位帝王,朝代也是根据新出现的帝王更迭换代。这其中就往往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师出名门之理,意思就是新朝代是不是归其正统。而有些朝代因为没有讲究到其中就被后世历史学家所提出质疑表示否定,这些朝代大多数都是在当时名不正,其不实的,没有得到天下人的认可或者

  • 清朝“战争蠲免”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

    战争蠲免,即对战场所在地区或者供应战争之需的邻近省区进行租税、罚款等免除。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三十七年十月,康熙皇帝三次东巡,宣布免奉天当年米豆。次年正月,康熙皇帝在南巡中目睹沿途民生已比不上十年以前,认为是地方官吏恤养不力所致,因而令“截留漕粮,宽免积

  • 清朝康熙帝为何要实行海禁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海禁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在执政初期,一直推行海禁政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又有云南地方官请开银矿,朝臣们还没来得及展开讨论,大学士李光地便抢先奏道:“矿徒聚集起来非常容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