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
正红旗,又作“整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正红旗人,由蒙古族组成,在清朝属于自治部落。
正红旗就是今天的察哈尔右翼后旗。
八旗简介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
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
这种排法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跟随李成梁学习兵法,凭父亲遗留的13副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黄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黄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
优势
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
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
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
佐领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15佐领
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勋旧佐领多弼觉罗氏和洛噶山
第二佐领:满洲康熙24年立觉罗佐领勒尔慎觉罗氏和洛噶山
第三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觉罗佐领席林觉罗氏和洛噶山
第四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勋旧佐领七十董鄂氏董鄂
第五佐领:满洲编立年待考公中佐领噶布喇董鄂氏等董鄂等地
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普海姓氏待考待考
第七佐领:满洲编立年待考互管佐领韩出哈/宜特黑塔塔儿/董鄂董鄂
第八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勋旧佐领拉哈董鄂氏董鄂
第九佐领:满洲编立年待考勋旧佐领钮尼雅哈董鄂氏董鄂
第十佐领:满洲编立年待考勋旧佐领夸占董鄂氏董鄂
第十一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觉罗佐领杜尔巴觉罗和洛噶山
第十二佐领:高丽国初编立世管佐领马福塔塔塔儿氏高丽
第十三佐领:高丽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尚禄塔塔儿氏高丽
第十四佐领:高丽国初编立世管佐领韩云韩氏高丽
第十五佐领:高丽康熙40年立公中佐领阿世坦塔塔儿氏高丽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二参领所属14佐领
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公中佐领吉尔塔布伊尔根觉罗氏等湖纳河
第二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觉罗佐领武尔吉觉罗氏和洛噶山
第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克礼佟佳氏佟佳
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三色得黑佟佳氏佟佳
第五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东果巴图鲁李佳氏萨尔湖
第六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松果托李佳氏萨尔湖
第七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公中佐领莫洛伊尔根觉罗等湖纳河等
第八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拜都钮祜禄氏等乌喇
第九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公中佐领能厄图钮祜禄氏等乌喇
第十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公中佐领慕成额萨哈尔察氏等绥哈
第十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图尔坤伊尔根觉罗氏湖纳河
第十二佐领:满洲康熙32年立世管佐领义忒恩伊尔根觉罗氏湖纳河
第十三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公中佐领宁古里阿颜觉罗氏等六佐领余丁
第十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常生钮祜禄氏英额峪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三参领所属15佐领
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敦多礼叶赫那拉氏叶赫
第二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安达礼叶赫那拉氏等叶赫等地
第三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世管佐领胡什布叶赫那拉氏叶赫
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胡把辉和氏尼马察佛讷痕
第五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叶克舒辉和氏尼马察佛讷痕
第六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世管佐领图立辉和氏尼马察佛讷痕
第七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舒鲁辉和氏尼马察佛讷痕
第八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茂巴礼哈达那拉氏哈达
第九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世管佐领格德宏哈达那拉氏哈达
第十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巴喀哈达那拉氏哈达
第十一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吴尔哲博尔济吉特氏乌鲁特
第十二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萨钮乌扎拉氏虎尔哈巴牙拉
第十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阿尔泰乌扎拉氏虎尔哈巴牙拉
第十四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勋旧佐领拜音达礼赫舍里氏和托穆哈廉
第十五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索布代赫舍里氏和托穆哈廉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所属15佐领
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岱松阿佟佳氏瓜尔佳
第二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巴罕佟佳氏瓜尔佳
第三佐领:蒙古国初编立世管佐领楚库巴图鲁萨尔图氏叶赫
第四佐领:蒙古康熙8年立族中承袭集喇立萨尔图氏叶赫
第五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傅岱鄂约氏叶赫
第六佐领:满洲康熙8年立世管佐领穆书鄂约氏叶赫
第七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佛保虎尔哈氏席北
第八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纳罕太虎尔哈氏席北
第九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公中佐领德林拉笃琥族人海河
第十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尼唐阿塔塔儿氏长白山瓦尔喀
第十一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僖忒哈塔塔儿氏长白山瓦尔喀
第十二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世管佐领拉笃琥姓氏待考海河
第十三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博尔济姓氏待考待考
第十四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乌勒穆姓氏待考待考
第十五佐领:满洲康熙13年立世管佐领结寅/阿哈尼堪瓜尔佳氏叶赫/哈达
正红旗满洲都统第五参领所属15佐领
佐领族属编立年代佐领性质开创佐领人主要姓氏人丁来源
第一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硕占傅察氏讷音
第二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查拉克图赫舍里氏叶赫
第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郭四海叶赫那拉氏叶赫/讷音
第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法喀哈达那拉氏哈达
第五佐领:满洲康熙34年立世管佐领津保柱叶赫那拉氏叶赫
第六佐领:满洲编立年待考世管佐领噶布腊/东金塔塔儿氏萨尔湖
第七佐领:蒙古国初编立勋旧佐领布丹傅察氏乌鲁特
第八佐领:满洲国初编立公中佐领苏柄额辉和氏富尔坚哈达
第九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互管佐领吴巴海/殷图赫舍里/那拉叶赫
第十佐领:满洲康熙12年立世管佐领席柱叶赫那拉氏叶赫
第十一佐领:满洲康熙16年立世管佐领傅拉塔叶赫那拉氏叶赫
第十二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诺莫浑/巴库叶赫那拉氏叶赫
第十三佐领:满洲国初编立世管佐领安崇阿塔他拉氏安楚拉库
第十四佐领:满洲康熙23年立世管佐领阿世探傅察氏讷音
第十五佐领:满洲康熙12年立公中佐领杰林塔他拉氏等安楚拉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