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元帝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汉元帝后世评价怎么样?

汉元帝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汉元帝后世评价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1/6 17:47:23

秦汉时期是华夏族群,正在不断成型与稳定的大一统时期,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那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特殊历史性阶段。也是汉民族命名的符号。而这一阶段正是秦始皇奠定基础,历经西汉几代帝王的努力经营,才有稳定强盛的局面。

直到汉元帝在位时,西汉国力达到有史以来最巅峰状态。但为何史学家甚至后世人,却对其评价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是很差。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这就不得不说他执政期间的一顿失误操作,为西汉的衰亡,以及东汉的灭亡,都是其施政的原因,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甚至到后来三国的局面与五胡乱华的混乱时期,也是不无关系的。那他到底做的什么事情让后果这么严重?

其实对于任何施政者来说,主政期间都想做一些功绩,汉元帝也是一样,无论是征伐西域的陈汤,所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壮举,也有消灭郅支单于逼得匈奴内乱分裂,迫使南匈奴投降汉朝,并有和亲的昭君出塞,稳固汉朝北部边疆,怎么看都是声威赫赫的壮举。

但这些只是发生在他在位期间,并不是他的功绩。而是自汉武以来,打出来的边军武力巅峰值的延续。而这些根源问题正是与汉朝的国策有关。正是因为这方面最关键的问题。关乎于国家政权稳定,对于其最基本国策延续与否,是最慎重的。而西汉沿用已久的国策正是“儒法合一”,这是鉴于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才有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

根据国情的不同时期,采用相对应的是儒为主还是法为主的国策。但根本就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汉朝初期几位君王“轻徭薄赋,与民休养”,才有“文景之治”的国力恢复期。而到汉武帝时期达到巅峰状态时,则转化为对匈奴反击的战争打击力。这就是不同时期的儒与法之间的转换。

即使汉武帝重用儒家学说,也只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并没有摒弃法家的思想。二是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对内部百姓而用儒道为主,对不法地方豪强势力与封王,则采用法家之术严厉打击。从而维护中央权威,抑制地方势力做大,与不顺从中央控制的势力。

而这一国策从汉高祖一直延续到汉宣帝,历经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共七位执政者的继承与弘扬。才有“文景之治”的国力恢复期,汉武帝大一统与对匈奴决战的强汉威名,也有后来的“昭宣中兴”的盛景,最后才有汉元帝时期的西汉国力最鼎盛时期。

只是新继位的汉元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国策的重要性,而是全盘否定已有的国策。把关乎国家稳定的基石给一一废除,首先就是“儒法合一”的治国之道改为纯儒思想治国,而这种思想就是匡衡提出的“复古儒学”,也就是腐儒学说。把先帝留下的儒学实干家萧望之等老臣迫害死。

这就导致朝堂混乱,也一度引起国内的社会冲突。甚至对于地方豪强的抑制手段也被取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陵邑制度”,这是把已成气候的地方豪强,强制迁移至皇陵附近,重新建城,防止在地方做大。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而汉元帝这么一整,就导致以后汉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地方豪强做大,造成后来的王莽篡政。甚至东汉的建国都得依靠这些地方豪强的支持,中央权威受到威胁。就连以后的三国与南北朝时期,都形成有名的“世家政治”,影响相当深远。

如果这仅是对于地方割据势力松绑,那么对于中央朝政的治理,他又开了“宦官专政”的先河。重用宦官打击政敌,为己服务。只是后来的恶果,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汉朝的灭亡有他们的原因。

而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的开闸放水。更改国策的后果导致汉朝的政权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皇权、外戚、地方豪强、宦官四者之间的权力争夺,而不是原来的皇权与外戚二元结构模式。

结语:汉元帝的改革不但没有延续汉朝的辉煌,反倒是灾难的制造者,为后续的继任者与东汉王朝开国根基都带来,难以改变的伤害。甚至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实力,造成后来的大乱世变故。

中央权威自他以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而地方豪强割据势力趁机做大,宦官专政势力变强,甚至几度废立皇帝。国力不但没提升,反倒在他以后呈不断削弱状态。

而历经几代帝王苦心经营的局面,才有他在位期间,国力最鼎盛的辉煌盛世,却因为其失败的操作,而导致成为最后的辉煌!“昭宣中兴”因他而终止,后续连锁性的恶果,也因他而引发。后世能对他有高的评价才怪。国力鼎盛只不过前人的积累总爆发,而他只不过是享受最终成果。不但没有守成,还制造祸端。

标签: 汉元帝

更多文章

  • 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是叫“蜀”还是“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

    东汉末年,汉昭烈帝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虽然起兵的时间不晚,但是,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当然,刘备的坚韧和毅力,最终让他迎来了转机,也即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先夺取了

  • 汉武帝泰山封禅的目的及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在位50余年将中国的领土扩大了两倍。汉武帝一生十次东巡,举行六次封禅,后世很多人不解。我们可以根据山东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石刻画像解读。图中不仅有西王母、伏羲、女娲,还有玉兔捣药的画面,最上面一层很明显是一张飞升图,表达的就是人类追求长寿的愿望,可以看出汉朝对于求仙之到的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赐封了哪些人为一等公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

    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很多时候人在做天在看,你做的坏事,哪怕是没人知道,最终也会遭到报应。报应这种事,往神秘上说是宿命论,往朴素上说就是,你做的事情,肯定会对你产生影响,坏事做多了,大概率上讲,你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尤其是中国的帝王,一言一行更是非常谨慎,因为所有的行为都

  • 武则天的一生为何会改了32个年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武则天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女皇帝,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什么叫人性的复杂。用传统的观念和普通的词语,根本就无法形容武则天,武则天身上充满了许多矛盾,如果仅仅看其中一面,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是天使还是魔鬼

  • 王莽称帝后是如何实施新政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莽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本是西汉外戚的重要人物,在西汉皇权旁落的情况下,乘机窃取大权,代汉建新。他另立新朝称帝后,发生了哪些事呢?他是如何实施新政,又是如何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新朝又是如何一帝而亡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托古改制新政迭出在公元9年的时候王莽正式称帝封自己

  • 清朝中国第一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兵工厂

    同治元年即1862年,正处于兵火之中的江南大地哀鸿遍野。开埠以来,华洋杂处的上海,繁华一时,此时正处于天平军的兵锋之下,形势岌岌可危。所谓乱世英雄,李鸿章就在这时离开了曾国藩的幕府,远赴上海。此人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抱负。但面对太平天国重重围困下的上海,也是

  • 周共王姬繄扈在位时期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共王

    姬繄扈,即周共王,作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共王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为政举措周共王继位时,国家因周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使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

  • 周穆王姬满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穆王

    姬满,即周穆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他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在位共55年。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穆天子传》。周穆王时作《吕刑》

  • 周成王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成王

    姬诵,即周成王,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之子,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开创了“成康之治”。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

  • 周武王姬发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武王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姬发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