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行省制度?元朝在全国设置了多少个行省?

什么是行省制度?元朝在全国设置了多少个行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4/3/12 7:40:47

金朝尚书省臣到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蒙古灭金过程中,曾派达鲁花赤驻燕京,负责中原的刑名和财赋等事。汉人官员沿袭金制,称燕京行尚书省事。元朝建国以后,在中央立中书省,为了处理中央和地方事务,忽必烈相继在首都开平,燕京以及京兆,平阳等地建立“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机构。这一时期的“行省”大都属於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在地方主持*、经济、军事事务,因事而设,事已则罢,没有相对稳定的治所和辖区。如“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从公元1260年到1273年,先后在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行省”。

公元1273年,元军大举南下,不久灭宋。南宋旧疆尽归元朝版图,据《元史·地理志》说,当时元朝统辖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如此辽阔的地域,仅靠首都的中央机构及地方临时性行政机构来治理,便显得相当困难了。所以,“行省”开始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固定的官府名称。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征东等十个“行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又以原中央直辖的蒙古本部置“和林行省”。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和林行省”改名为“岭北行省”。至此,元代十一“惺苯ㄖ频靡匀范ǎ??貌槐洹J?桓觥靶惺奔捌涫赘??骄橙缦拢?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汴梁,统河南等12路7府1州。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统杭州等30路1府22州。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治龙兴府、统龙兴等18路9州。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鄂州,统鄂州等30路3府15安抚司3军13州。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治京兆,统京兆等4路5府27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都,统成都等9路3府。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辽阳路,统辽阳等7路1府。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甘州,统甘州等7路2州。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路,统中庆等37路5府。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治王京,统耽罗等2府1司、庆尚等5道。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宁路,统北边等处。

以上十一个“行省”管辖着元王朝60%以上的国土。此外,邻近首都部分,包括大都等29路8州(即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以西之地)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管辖;吐蕃、畏兀儿地区,则分别归宣政院、大都护府统理。

“行省”的官员设置,名称、品衔大都同中书省。据《元史·百官志七》说:“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员有差。”其后怕地方权重,各“行省”多不设丞相。

在十一个“行省”中唯有“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的建制较为奇特,它的权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依附于元王朝之“属藩”高丽国;一是直接在元中央统治下的2府1司5道。其行省的丞相,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以后,例由高丽王兼领,并可自行选择官属。其下属行政机构与其他行省一致。

“行省”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经济,诸如刑律诉讼,官吏迁转,赋税征收,甚至还包括带有军事性质的屯田、驿舗等。不少行省因辖境过大,元王朝只好又在离“行省”首府偏远地区以及边境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抚司”等官府。宣慰司、宣抚司是介于“行省”与“路、府、州”之间,起上传下达作用。《元史·百官志七》说:“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有时,它还可以代表“行省”,单独处理军政事务。

元代“行省”界限的划分,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地理因素。例如归州,地处四川、河南二“行省”之间,却隶于並不与之连界的湖广“行省”;同是处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的兴元路和沔州,却分属四川、陕西二“行省”。这样,就使后代在行政区划分方面不得不作很大的调整。所以,尽管明、清两代乃至于现代的“省”最早起源於元代的行省,但各省的界限却很少是元代的旧貌。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以后,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大江南北。元顺帝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派出大量官员到地方主持军政。为了便于镇压农民起义军,元王朝陆续把原有的“行省”进行分置,如分河南行省,别置“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分湖广行省,别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等等。但是,这些“行省”、“分省”的设立对于延续元王朝的政权已无济于事,在农民军的沉重打击下,“雄都巨镇,诸侯王之所封,藩臣臬司之所治;高城浚隍,长戟强弩之所守,环辄碎之,鲜有固其国者”①。

与此同时,在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里,“行省”也是地方最高的权力机构。如“汉”政权建立过江南、汴梁、陇蜀、江西四个行省;“宋”政权建立过江南、益都、淮安、辽阳、曹州五个行省。

各行省的属官,据《元史·百官志七》载:其中有检校所检校、照磨所照磨、架阁库管勾、理问所理问、都镇抚司都镇抚。而蒙古提举学校官,各行省有的设置有的未置。此外,在两淮、两浙、福建等处设都转运盐使司,四川设茶盐转运司,广东设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

行省以下的行政区为“路”,各路一般设万户府、总管府,规定十万户以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以下者为下路(若是重要地区不论户口多少,均为上路)。各路万户府万户及总管府总管以下属官有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经历、知事、照磨、译史、通事。其他还有儒学教授、蒙古教授、医学教授、阴阳教授、司狱司司狱、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织染局局使、杂造局大使、府仓大使、惠民药局提领、税务提领。此外还有录事司录事、司候、判官以专任城中民事。在两京,则设有警巡院。

路下有府,元代的府比较杂乱,有的属於路,有的属于行省,有的直属中书省。有的管辖州县,有的不统州县。一般各府有同知、判官、推官、知事及提控案牍等官。没有设路之散府则设知府或府尹。

路府之下设州,有上、中、下州之别,也是根据户数多寡而分。各州设知州、同知等官,边远不设州而设军,其建置与州同。

州下设县,也依户数多寡而分上、中、下县。各县设县尹、县丞、簿、尉、典史、巡检等官。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忽必烈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蒙古达鲁花赤官早在成吉思汗时即已设置。窝阔台在各地设达鲁花赤,管理行政。元朝建国后,达鲁花赤在地方官中地位最高,但往往不实际管事,成为高居於地方官之上的特殊官员,因而被称为“监临官”。达鲁花赤制的普遍实行,明显地表现出蒙古统治阶级的特权地位。

县以下又分乡、都,设里正、主首,负责催办钱粮,供应杂事。元朝政府还把五十家编为一社,社有社长,负责“教劝本社之人务勤农业”,实则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代在全部版图中,设11个行中书省,分辖185路、33府、359州、1,127县。

标签: 行省制度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为何能够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忠贤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改名魏忠贤,字完吾。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在魏忠贤的各类评价中,亦正亦偏,综合、中肯的评价却不多,难以得到。对魏忠贤其人,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鲜卑族代国历史介绍 AD338--AD376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鲜卑族

    十六国时期拓跋猗卢建立的政权。代王拓跋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40年),代国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1历史立国以前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高句丽历史介绍 BC37--AD668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句丽

    高句(gōu)丽(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之高句丽历史介绍 BC37--AD667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句丽

    (2)【朝韩观点】高句丽国曾立国700余年,而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延续这么长时间。其独立性是很明显的。如果高句丽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权,唐朝就不会帮新罗占领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领土,并让高句丽人在中国东北部建立渤海国。【中国观点】韩国人很为高句丽的历史延续而自豪。而作为中国人来看高句丽历史,通常只

  • 吐谷浑君主世系表 AD285-AD663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吐谷浑

    吐谷浑君主世系表称号名字在位时间备注河南王慕容吐谷浑285年―317年河南王吐延317年―329年慕容吐谷浑长子吐谷浑王叶延329年―351年吐延之子吐谷浑王碎奚351年―371年叶延长子白兰王视连371年―390年碎奚之子吐谷浑王视罴390年―400年视连长子大单于乌纥提400年―405年视连次子

  • 刘秀是如何降服消灭30W赤眉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

    说到赤眉军想必大家都知道的,这些个玩意还是挺厉害的,话说他们有十万之众,而且他们行踪不定,类似流寇一样,也非常的残忍,但是最后还是被刘秀给收服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刘秀被认为是古代“最有学问,最会用人和最能打仗

  • 百家争鸣为什么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进步的一段爆发期,因为当时产生了诸子百家还有百家争鸣的盛况,全国的知识分子融入了一种空前的争芳斗艳局面。所产生出来的学术学派也奠定了中国以后长达千年的文化细想,但为什么之后的朝代就再也没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了呢?实际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原因并不是偶然,和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 捻军起义的死亡人数 捻军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捻军

    捻军起义死了多少人在1852年的时候淮北很多地方都遇到了很大的旱灾,百姓生活极其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加入了捻军组织,本来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民间组织,后来人员越来越多,在河南、江苏等地都出现了许多成员,并且发起了捻军起义,这些人主要还是为了反抗清朝的统治,然后寻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这场起义活动波及到

  • 西晋八王之乱出现的原因是啥?八王之乱结局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这次动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西晋亡国,中国历史进入约三百年的动乱时期。八王之乱的经过第一阶段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是在贾南风的一手策划下,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马玮进京

  • 二次革命背景及经过 二次革命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背景二次革命背景是十分复杂的,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那个时候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为了中国的以后着想,孙中山放弃了代理的中华民族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做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投桃报李,袁世凯逼迫小皇帝退位。二次革命照片二次革命背景的第二个部分是三种势力的相互制约。因为当时中国国内政坛上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