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花园口事件是什么 花园口决堤双方损失 评价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事件在哪里

花园口事件是什么 花园口决堤双方损失 评价花园口事件 花园口事件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89 更新时间:2023/12/7 2:15:00

花园口事件又称花园口决堤、花园口惨案,发生于1938年、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进攻,下令炸掉花园口。它与夕大火、重庆大轰炸并称中国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

花园口事件是什么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三大惨案之一。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事件在哪里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

花园口决堤双方损失

中方:

由于百姓没有及时疏散以及洪水引发的瘟疫逃荒等情况,有很多人死在了洪水中。

根据韩桐、南钟万于1948年出版印行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提供的数字,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间黄泛区河南因黄泛而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苏死亡人数为160200人,由于安徽省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所以他们在书中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万左右,因此他们得出黄泛共有89万人死于黄泛的结论。

根据1945年12月国民政府深入豫皖苏泛区进行的灾情调查结果显示:“河南黄泛20个县截止到1944年底,共淹毙人口325037人,逃亡人口约631070人。”可见韩启桐、南钟万二人所引河南与江苏的死亡人数还是比较准确的。但他们关于安徽死亡人数的推算并不确切,因为安徽的受灾面积、受灾程度和受灾人数都比河南小,但其测算出的死亡人数却比河南死亡人数还要高8万人,这有些夸。至于安徽到底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无法查实。而1938年当年因黄河决堤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由于当时调查环境所限,更是无法查实。

日方:

后来,在谈到黄河决堤所带来的战斗人员伤亡时,日军承认“曾受相当损失”,从中日双方所披露的材料来看,这个数字从7000人不等。

评价花园口事件

支持方

当时的形势,人们必须在中原沦陷、既而导致整个大后方沦陷、中国被亡国,还是炸开花园口保住中原两个糟糕的选择之间做出选择,只有“两害取其轻”。其时,中原附近的国民政府军队均已无力再战,其他战场上的国民政府军队驰援已力不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还相当弱小,不足以抵抗整个日军的进攻。因此,在这种局面下,“以水代兵”是唯一现实的选择。如果说花园口决堤这个责任要由谁来负,那就应该由发动侵华战争的日本侵略者来负,没有他们发动的十恶不赦的侵略战争,什么都不会发生。

质疑方

花园口决堤给日军造的困难只能称一般,仅使其主力由沿平汉线和淮河两路合围改为沿长江推进,日军的战略部署并未因此打乱,武汉到底也没能守住。与豫、皖、苏人民因决堤而蒙受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比,这点作用微不足称道。花园口决口,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89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日军攻入河南只是沿陇海路追击从徐州会战中撤出来的中国军队,其目的不在于扩大占领区。尽管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并没有达到“围歼在徐州集结的国军主力,及早结束侵华战争”的目的,但日军占领徐州后,大本营认为徐州会战基本结束,因而于5月21日下达命令:“一、越过兰封、归清、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须经批准。二、华北方面军随着华中派遣军的南下,命令第二军占领徐州以南的津浦沿线。”遵照大本营的指示,华中派遣军各部大体在5月29日以前完成了集结任务。

但是,华北方面军却不顾大本营的决定,于6月2日将第十四师团配属给第二军,并下达了兰封以西地区追击的命令:“一、敌主力有开始向平汉线以西后退的模样。二、方面军决定首先向中牟、尉氏一线追击敌人。另外,令一部迅速挺进切断平汉线。”尽管如此,当第二军第14、第16师团推进到中牟、尉氏一线时,华北方面军在6月6日就已经下达了停止追击集结兵力的命令:“一、由于各兵团的果敢神速地急追,敌已溃乱,其大部逃入平汉线以西,开封亦已陷落。二、方面军决定将在陇海沿线作战的兵团,逐次集结在开封、杞县、亳县、宿县一带,准备下期作战。”而日军下令停止追击时,中国军队花园口决堤还未开挖。花园口决堤是在7日开挖的,9日才出水,而日军停止西进的命令在花园口决堤前3日就已经下达了。因此“日军进攻被花园口决堤阻止”的说法完全不靠谱。

标签: 花园口事件

更多文章

  • 五三惨案事件经过 五三惨案与张宗昌关系 五三惨案纪念馆地址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三惨案,张宗昌

    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发生于1928年5月3日,日军对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场血腥屠杀。日本侵略者以保护侨民为名,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残杀交涉员蔡公时,焚杀中国军民一万七千多人、二千余人受伤、五千多人被俘。日军攻占济南后,国军不得不绕道北伐,此案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影响。五三惨案事件经过惨案开端1928

  • 五卅运动过程 五卅运动有何影响 五卅运动与五四运动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爆发于1925年5月30日的中国上海市,之后席卷全国,是一场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李立三、蔡和森、刘少奇是此次运动的领导人物。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做了群众基础准备,将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并拉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革命高潮如汪洋大海般到来。五卅运动过程五卅运动背景资料1925年1月,党的四大

  • 文夕大火为什么叫文夕 文夕大火的评价 文夕大火损失 文夕大火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又称长沙大火,发生于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长沙市。为阻止日寇进犯,国民党当局决定实施焦土政策、焚烧长沙,然而火灾蔓延不受控制,造成了巨大损失,30000余人因此丧生、经济损失约10亿元、全城房屋基本被烧毁、更严重的是对历史文化的毁灭性打击。长沙因此成为二战中被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文夕

  •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的经过 五四运动标志着什么 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从最初的北京学生游行示威,之后发展为全国社会各层人民的爱国运动。最终这场运动取得了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也成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

  • 马日事变的经验教训 马日事变经过 为什么叫马日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发生于1927年5月21日,因电报代日韵目而命名,是国民党军官许克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发动的一次残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的事件,被屠杀的革命群众在1万人以上。马日事变的爆发也意味着宁汉合流的公开化,给共产党人带来的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和教训。为什么叫马日事变事变发生于1927年5月21

  • 北周灭北齐之战历史背景 北周为何能灭掉北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周,北齐

    北周灭北齐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意义公元576年(北周建德五年)十二月至六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战争背景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

  •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 元朝版图多少平方公里 元朝版图包括现在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元朝版图多少平方公里,元朝版图包括现在哪些国家元朝国土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1330年)元朝版图包括现在哪些国家如果指的是元朝,那么它是包括了现代中国除新疆外的所有领土再加上朝鲜半岛北边部分和整个西伯利亚。如果是指蒙古的话,那就大了。这张,老外的图还不是很准确的,因为根据中国历

  • 清朝版图多少平方公里 清朝版图最大时图片 清朝版图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

    清朝版图多少平方公里:清朝版图最大时图片,清朝版图变化清朝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1820年)清朝版图最大时图片从清朝疆域版图变化,清朝如何从小到大统一中华,建立我国如今的版图基础!说起清朝。很多人是愤恨不已,因为清朝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落后了西方国家上百年,也给后来的中国带来了灾难。但是

  • 明朝疆域地图介绍 明朝疆域面积多少 明朝行政区划分 AD1368-AD1644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

    明朝时期全图(点击查看大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完整的明王朝包括:西吴时期(1364年-1368年)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南明时期(1644年-1662年)明郑时期(1662年-1683年)明王朝的前身是1364年由朱元璋建立的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

  • 太平天国内讧死了多少人?太平天国内讧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内讧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革命形势更加高涨,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又经过三年的苦战,基本上稳定了长江中下游的局势。然而,在这欢庆胜利的鼓乐声中,太平军内部的一场厮杀也拉开了序幕。东王杨秀清被胜利冲昏头脑,自认为太平军的胜利全是自己的功劳,天王的宝座应该属于他。一天,东王府举行欢宴,杨秀清突然神情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