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09 更新时间:2024/3/4 0:27:4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汉武帝最终采纳了建议。

它提出的这一观点正好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可以使国家的思想大一统从而进一步巩固政治大一统。同时儒家思想正是适用于国家安定的状况,与当时的历史相符。

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叔孙通被任为太常,协助汉高帝制订礼仪。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汉初,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当时,五经博士仅为具官待问,在政治上并未得到重用。然而儒、道两家在政治、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

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与此同时,元朔五年(前124年),布衣

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员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一艺者则选拔担任重要职务。此后,公卿、大夫、士吏都为文学之士,通晓儒家经典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治狱官吏张汤、杜周,迎合汉武帝的需要,也主张以《春秋》决狱,用儒术附会粉饰法律。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其时代特点。他推崇的儒术,已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只因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自孔子创立以来,儒学就一直不受待见:孔子周游列国,虽受各国礼遇,却没有真正的施政机会;孟子的待遇跟孔子差不多,沿路还多了对儒家冷嘲热讽的法家、纵横家等诸士;到了秦朝,秦始皇笃信法家学说,不喜儒生,还焚书坑儒;西汉初年,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儒生辕固被投入野猪圈徒手搏猪,差点丧命,怎一个惨字了得。那为何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突然就得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尊荣呢?

韬光养晦的董仲舒

这个影响儒学命运的人叫董仲舒。董仲舒历仕文、景两朝,是当时知名的儒生,不过文帝和景帝“无为而治”,他的学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潜心治学,并不参与国政议论,最终躲过了窦太后清算儒家的那场风波。在治学期间,他将阴阳家、道家、法家的思想杂糅吸收,建立了一套以“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为基础的全新儒学体系,最终得以一鸣惊人。

少年壮志的汉武帝

彼时的汉武帝刘彻,还只是一个少年。首先,汉武帝是认可儒家学说的,登基没多久就提拔了一些儒生,但是当时窦太后还在世,这些行为触怒了信奉黄老的太皇太后,儒生被严厉打压。直到登基后第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终于独掌大权。翌年,急于建功的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蛰伏已久的董仲舒终于出动,在大殿之上的策问环节中,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天人三策称圣意,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一策,天命。引入阴阳家和道家思想,将上天意志与人间意象联系起来,提出天人感应说,行善政则天降祥瑞,行恶政则天降惩罚,若不知悔改,则国君为天所弃,丧邦失国。最后一句话让汉朝统治的正统性有了完美的解释:皇权正统不再源自血缘,而是天授,秦无道则汉代之,天意也,这套理论无疑令汉武帝非常满意。

第二策,调和。不再将黄老学说、法家学说作为儒家的对立面,这些学说只是治理国家的不同工具而已,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具体之别。这种解释方法,消除了汉武帝对儒家治国方略的疑虑,从汉武帝实际统治手腕来看,他其实更赞同法家理念,只不过董仲舒将法家的方法也加入了他的新儒家体系,使得汉武帝更加容易接受。

第三策,选贤。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建太学,明教化,国家现在需要的正是拥护董仲舒儒学理念的人才,那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董仲舒的学生了。这体现了董仲舒的高明之处,如果国家的主要官员都是儒生,何愁儒家不兴?

汉武帝几乎是立即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马上下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汉武帝从三策中极受发,但是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儒家却是真正的大赢家。中国朝代更替频繁,以血缘来宣誓统治权明显是不可行的,这就导致后世皇帝都必须用儒家“天人感应”的这套说辞来树立合法性,儒家讲“天道即仁道”,那么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就不得不按照儒家仁政思想执政,儒家自此掌握了制衡皇权的利器,举例来说,仅汉朝就有15位皇帝由于天灾人祸颁布过罪己诏,而且由于儒生成了官宦阶层的主流,使得儒学在朝堂和民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这一影响,就持续了两千多年。

标签: 汉武帝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发生于公元835年唐文宗时期,是唐文宗想要通过政变除掉权宦以夺回皇权的事件,但后以失败告终,李训、王涯等朝廷重要官员及其家人均被宦官杀死。那么,历史上是如何评价甘露之变的呢?如何评价甘露之变司马光:论者皆谓涯、有文学名声,初不知训、注之谋,横罹覆族之祸。臣独以为不然。夫颠危不扶,焉用彼相!涯

  • 甘露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甘露之变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甘露之变

    唐文宗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问题日益突出,到了唐文宗时期,为了夺回丧失的皇权,年轻的文宗联合几位大臣密谋策划除掉这些宦官,但最终计划败露,李训等人被杀,唐文宗也被软禁,不久后便抑郁而死。甘露之变为什么会失败唐文宗是由宦官王守澄从十六王宅中被选出来立为皇帝的。文宗的祖先、哥哥都是被宦官所杀,所以为了能够

  • 甘露之变和哪个皇帝有关 甘露之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甘露之变

    唐文宗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朝后期的历史事件,我们知道,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的现象日益严重,权宦甚至把控朝政、操纵着皇帝。27岁的唐文宗自然不甘心被宦官控制,于是密谋除掉这些宦官头目。甘露之变和哪个皇帝有关甘露之变与唐文宗有关。甘露之变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

  • 如何评价陈桥兵变 为什么说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都城,之后又非常轻松的夺去了后周政权,可以说此次兵变奠定了宋朝三百多年基业。当然,对于柴荣后人,赵匡胤以及宋朝诸位皇帝都善待于他们。如何评价陈桥兵变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rdq

  •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他发生在后周世宗驾崩,小皇帝年仅7岁的背景下,赵匡胤由此掌握兵权。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之后非常顺利的取代后周、建立北宋,那么他为什么能成功呢?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

  •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 陈桥兵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一次取代后周的兵变,爆发于公元960年的陈桥(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地区。赵匡胤通过此次兵变攻占后周都城,逼迫恭帝禅位,夺去了后周政权,后周由此灭亡,北宋诞生。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是由当时的后周将领、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爆发的原因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内容:(1)迁都洛阳(2)学汉语(3)穿汉服(4)改汉姓(5)与汉人通婚(6)采用汉族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影响: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北魏正平二年(452年),宦官宗爱杀了太武帝,自己把持了政权。后来宗爱被

  • 潮州黄冈起义创造民主革命哪“六个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冈起义

    丁未(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亲自策划领导的首次反清武装行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据有关史料记载,这次起义创造民主革命“六个第一”。1、同盟会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据沈英名《丁未黄冈革命记翔》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国父提倡革命,于

  • 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 党锢之祸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士人清议,宦官专政”是党锢之祸爆发的背景,但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对士大夫集团、东汉王朝的根本统治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党人受到残酷杀害、镇压。党锢之祸也加速了汉王朝的灭亡。党锢之祸是什么意思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

  • 南昌起义领导人 南昌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第一枪是谁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领导人: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导读: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