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历史上差点迁都到南京

明朝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历史上差点迁都到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39 更新时间:2024/1/17 14:25:45

其实在古时候,每位开国皇帝对于都城的选择都非常重视,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明朝建国是如何选择都城的。其实朱元璋前确定迁都北京以后,过了一段时期朝中出现了要还都南京的声音,而且还差点就同意了,那最早朱元璋为什么要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呢?朱元璋自己是南方人,却选择要在北方立都还是比较令人感到不解的。关键是朱元璋的后代非常想念南京这个地方,如果这次迁都成功过,可能对于之后的历史影响就非常大了。

明成祖在位时,明朝的国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但迁都过后没几年,明成祖朱棣便驾崩了。早在明成祖决定迁都时,朝廷和民间便有很大的反对声浪,但都被朱棣用皇权压制了下去。等到明成祖驾崩后,朝廷中还都南京的声音又重新响了起来,相当多的大臣和功勋元老都认为朝廷应还都南京。更关键的是,明仁宗朱高炽也心心念念的想回南京去。

那么,为什么在成祖已经驾崩,朝廷和民间都强烈要求还都南京,并且皇帝也支持的情况下,明朝没有成功的还都南京呢?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自南向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明帝国。建国后的朱元璋以龙兴之地应天府为都,建为南京,称京师。等到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深感南京虽然富庶,但背负着“篡位”骂名的自己在此统治基础并不稳固,远不如自己的起家之地北平,因此便有了迁都的打算。在永乐元年便立马下诏:“改北平为北京,设北京为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行部、国子监,改北平为顺天府,称北京为行在”。需要注意的是,北平虽然现在成为北京,但是其地位却是“行在”,并未取代南京的京师地位。

等到永乐十八年,身为“行在”的北京营建完毕,朱棣下诏宣布,以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首都。

在明成祖一开始宣布准备迁都时,绝大多数朝中官员都以北平远离王朝的经济中心,从南方往北京运送物资消耗巨大,会使百姓疲于奔命,动摇国之根本为由而反对。当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时,明成祖果断的对这些官员进行了惩戒,打击了反对迁都的力量。

但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在北京紫禁城刚建好不过百日的三大殿遭到雷击,并引起了火灾,明成祖因此而“惶惶莫知所措”,以为自己德行操守和为政有所缺失,惹得天怒人怨。为使天意回转,朱棣决定广开言论,以求直陈阙失。但令他没想到是,一场雷击使得“还都派”又登上了朝廷的荧幕之上。

大臣们没有上书说皇帝道德不行的,也没有说皇帝施政政策不好的。他们口径全都一致,都说雷劈三大殿,都是因为迁都的原因。即“群臣多言迁都之顾;朝廷不宜轻去金陵,以致此变”。而左中允邹缉的《奉天殿灾疏》言辞更为激烈,他先是痛斥迁都所带来的巨大消耗,使得百姓“剥树皮,掘草根以食。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同时迁都后的北京拥有巨大的官僚机构和众多的皇亲国戚,大量的人口和军队需要消耗很多粮食,而自东南往北京运粮,往往消耗好几石才能送来一石。他最后指出“今天意如此,不宜劳民。当还都南京,奉谒陵庙,告以灾变之故,保养圣躬休息于无为。”由此可见,明朝在迁都北京后,确实消耗了巨大的国家资源,给民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即便明成祖还在世时,大臣们也大多一致认为南京乃国之根本,朝廷应还都南京。

明成祖驾崩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曾经在南京度过了十几年的东宫生活,有着还都南京的倾向。大臣们趁机纷纷上书,请求还都南京。甚至连永乐年间主持迁都工作的平江伯陈瑄也上书请求:“南京实国家根本,不可不为深远巩固之谋,今明诏下颁,军民忻忭鼓舞,咸起回銮之望,乞留圣意,任将益兵,以严守备,为国家万年之计。”于是,对南京有着感情的明仁宗,在认识到了迁都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巨大的资源消耗后,在群臣们一次又一次请求还都的上书中,还都南京的想法开始逐渐成熟。

明仁宗在还都的想法成熟后,便开始立马为回南京老家做准备。他先令驸马都尉沐昕掌管南京后军都督府,又令太监王桂和郑和领官军镇守南京。还把自己的太子朱瞻基派往南京,下令修葺南京宫殿。最重要的一项准备莫过于向天下宣布“朝廷将还都南京,将北平仍称为行在,南京复为京师”。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当朝廷为明年开春还都南京做准备时,铁了心要回南京的明仁宗却突然驾崩。

明仁宗的突然驾崩是否让明朝还都无望了呢?答案并不是。明仁宗驾崩时,所留遗诏曰:“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可见,明仁宗给后继之君留下的第一个政治任务便是从众志,还都南京。其实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也有返还南京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没能回去。

明仁宗没能回去是因为突然驾崩,那明宣宗没有还都南京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在诸多的答案中,害怕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一国之君,回原本就是自己祖宗开国立业根基的南京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呢?答案是地震。

前文提到,明宣宗朱瞻基在还是太子的时候,便被明仁宗派往南京监国,也就是这段时间,南京频繁的地震给明宣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史载:洪熙元年(明仁宗年号,在位一年),南京地震,凡四十有二。等到宣德(明宣宗年号)元年,南京地震者九。宣德二年春,复震者十。宣德三年,复屡震。四年,两京地震。五年,南京地震者二。身处地震中心区的明宣宗朱瞻基的感受可想而知,与之对比,洪熙年间,南京地震几十次,而北京没有地震。宣德元年到宣德八年,南京地震三十五次,北京五次。因此,众多地震在南京密集的爆发,使得明朝还都南京的工作被打断。等到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年幼的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南京的京师称号又转移到了北京的身上,有明一代,还都南京的计划便开始遥遥无望。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周天子为什么会烹煮齐哀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天子,齐哀公

    说到周天子其实大家应该都觉得这个人还算是一位很有道理的人,他不会这么样的去做一些让人觉得无法理解的事情,但是我们仔细的想想的话你会发现他还是做了一件让人觉得十分绝望的事情的,话说他竟然把齐哀公给煮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庄公四年,

  • 唐朝宦官为什么都是大财富者 唐朝宦官怎么富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宦官

    只要为官,就有贪污的机会,宦官作为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他们兼具了家奴与官员的双重身份。而纵观唐朝,宦官可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从阉割之人的“家奴”到成为大财富的所有者,那么他们到底怎么富起来的。一、国家俸禄宦官也会获得其他的赏赐,如皇帝即位、担任军国之事、对皇帝翎戴

  • 独龙族的历史介绍 独龙族民族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独龙族

    独龙族是我国尚保存着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在总的发展趋势上己走向日益解体的道路,但在生产力、土地形态、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显特征。独龙族的族称始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称为“俅&rd

  • 刘备决定北伐有人能劝住刘备么?诸葛亮为什么说不动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刘备决定要北伐以后,很多人都劝刘备不要意气用事,但刘备最终还是决定起兵向东吴发起进攻。但最后却是惨败而归,而且还让蜀国的国力大减,如果当时有人能够劝住刘备会不会整个三国的走向也会被改变呢?关键是好像并没有人能够说服刘备,就连诸葛亮也都劝不动,有人说法正在的话说不定可以成功,不过就拿当时的情况来看也很

  • 三国东吴吴末帝孙皓是怎么折腾帝王生涯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皓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曰,故垒萧萧芦荻秋。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一诗,前四句说的是晋军灭吴,孙皓归降的史事,从此,历经四帝、割据江东近六十年的吴国灭亡了。吴末帝孙皓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是孙权的孙子。景帝孙

  • 盘点历史上张姓唯一建立的国家:前凉 AD301-AD376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前凉

    谈起中华民族的姓氏,人们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张王李赵遍地流(刘)。毫无疑问,张是中国的一个大姓,但不知什么原因,五千多年的中华历史中张姓建立的王朝却寥寥无几,严格说来,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张氏王朝。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初期,西晋衰亡,东晋偏安东南一隅,在北方及西南的巴蜀地区,先后出现

  • 西康省是怎么裁撤的?西康省份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康省

    中国从古到今,每一个地区的版图都在不停的变化,到了目前中国一共有着23个省会。但是在日本侵略中国抗战以前,中国可不止23个省会,其中有些前前后后都消失了,不是合并到其他的省会即使分裂开来分到了其他省会。就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就有一个省会消失了,那么这个省会叫什么呢?1931年,日军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动

  •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什么没有灭掉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实际上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却并没有被灭掉,那就是卫国。有一种最不靠谱的说法,为什么没有灭掉卫国,原因就是卫国太小,以至于秦始皇根本就把它给忘记了。这当然是很不可信的,就算再小也是一个国家。那么,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灭卫国?这其中有什么更深层的图谋吗?熟悉历史的朋

  • 武周王朝简介:怎样评价武周王朝?AD690-AD705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周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王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二十一年。武则天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武周仍然袭用唐制,武则天既是唐朝的皇后,又是两个唐朝皇帝的生母,且死前恢复唐朝,死后以唐朝皇后身份葬于乾陵,故此历史上一般把武周不会视作独立的朝代,但惯例上把武周计

  • 武则天称帝后为什么要定国号为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代传奇女皇,从小小一个宫女成为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经历之难题也是前人未曾经历的,在她留给后人的众多谜团中,其中之一便是,她为什么要将国号定为周?历代王朝建立后,为了维持自身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往往要寻一个有名之先辈作为自己的祖先,比如李唐王朝因李姓而尊老子为祖,信仰道教,朱元璋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