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卅运动为什么叫五卅 五卅运动简介

五卅运动为什么叫五卅 五卅运动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39 更新时间:2024/1/4 13:00:22

很多人不认识五卅(sà)运动中的“卅”字,这并不奇怪,毕竟这个字现在很少用了。五卅运动得名于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5月30日,所以“卅”的意思就是数字三十。这场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非重要的一场群众运动,本将为读者简单介绍一下。

五卅运动为什么叫五卅

五卅运动,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卅是数字三十的中文代用字。建国前,在纪年记数方面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常见汉字。随着汉语的发展和拉伯数字的广泛推广,该字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五卅运动简介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2月至4月,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组织数万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时也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

5月14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方无理开除工人再度罢工,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10名工人,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同时,在上海的帝国主义者提出有损中国主权。

5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

30日,上海学生2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100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南京路老闸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死11人,被捕者、受伤者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夜,中共中央召集会议,决定扩大斗争规模,举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大屠杀。

五卅惨案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罢工罢课,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从而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并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各地,遍及全国25个省区(当时全国为29个省区),约600━700个县,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重要矿区,都举行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

6月11日,汉口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行至公共租界时,英国水兵人群开枪射击,打死数十人,重伤30余人。汉口惨案进一步激起全国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的海陆空军”、“为死难同胞报仇”怒吼声,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

标签: 五卅运动

更多文章

  • 吕后称制几年时间 吕后称制带来了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后

    吕后汉高祖刘邦死后,他与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可是汉惠帝年纪轻轻就抑郁而死了,加上他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所以基本上大权旁落母亲吕后之手。刘盈死后,吕后称制,她的家族吕氏也权倾朝野,刘氏一脉则惨遭打压。吕后称制几年吕后临朝称制,从公元前188年开始,到公元前180年病死。在她称制期间,有前少帝刘

  • 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比较 孝宣之治与开元盛世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景之治,昭宣中兴

    汉宣帝刘询汉宣帝刘询是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的贤明君王,他继承前任打下的基础,积极发展国力。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完全不输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甚至创下了西汉国力最鼎盛时期的记录。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文、景两帝时期,还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

  •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 孝宣之治为什么没有知名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孝宣之治

    汉宣帝汉宣帝刘询出身皇室却从小贫苦无依,当上皇帝后,养精蓄锐、一步一步将实权夺回,他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发展壮大,最终开创了史学家为之称道的“孝宣之治”。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汉宣帝在位期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严明。《韩非子·外

  • 为什么叫孝宣之治 如何评价孝宣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孝宣之治

    汉宣帝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是汉宣帝刘询开创的盛世,史学家称之为“孝宣之治”。在汉宣帝的治理下,西汉进入了极盛期,甚至超越了汉武帝时期,而汉宣帝也成为西汉一朝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为什么叫孝宣之治因为孝宣之治是汉宣帝刘询创下的盛世,他的谥号为孝宣皇帝,故而称之为孝宣之治或孝

  • 诸吕之乱功臣都有谁 诸吕之乱谁平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诸吕之乱是发生在西汉初期,吕后一族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而引发的大臣、刘氏一族反攻的事件,实际上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机除掉吕氏一族的行为,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吕后去世以后。那么谁是此次事件的功臣?诸吕之乱功臣西汉,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极力培养吕氏势力。吕后死后,诸吕试图武力夺取天下。最终为

  • 诸吕之乱吕氏灭门 诸吕之乱和元宵节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吕之乱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刘盈尽管仁慈但并非是做帝王的料,大权于是都落到母亲吕后以及她的娘家人手中。尽管刘氏宗室和大臣们都害怕吕后会将刘姓天下变为吕氏江山,但都敢怒不敢言。终于,吕后去世了,机会也就来了。诸吕之乱吕氏灭门吕雉将吕氏全族的希望放在了吕禄和吕产身上,她明知道这二人其实并没有多精明

  • 马邑之围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发生在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地区,西汉30万人兵力伏击匈奴10万人,但最终功亏一篑。此后,匈奴拒绝与西汉朝和亲,四处袭击汉朝边郡、拦路抢劫、骚扰民众。马邑之围有何影响“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

  • 马邑之围结果如何 马邑之围如果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邑之围

    马邑之围是西汉将领王恢、李息、韩安国等人,设计伏击匈奴军臣单于的一场战役,当军臣单于就快进入伏击圈时计谋被泄露。面对马邑之围的失败,王恢被下狱后自杀,匈奴不断侵扰边境。马邑之围结果如何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

  • 马邑之围简介 马邑之谋怎么泄漏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马邑之围又被称作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一场西汉在马邑谋划诱敌歼灭匈奴的战争,但最终因计划被守卫烽火台的亭尉泄露而失败,让军臣单于得以逃脱,并在西汉边境不断骚扰以报复。马邑之围简介马邑之谋,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围,是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

  • 烽火戏诸侯到底存不存在?如何评价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至今,周幽王成了昏君,褒姒则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不过后人提出这个故事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当然,不管有没有烽火戏诸侯这件事,西周注定要灭亡,东周拉开了历史的序幕。烽火戏诸侯到底存不存在?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