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邑之围简介 马邑之谋怎么泄漏的

马邑之围简介 马邑之谋怎么泄漏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31 更新时间:2024/1/19 1:37:34

马邑之围

马邑之围又被称作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一场西汉在马邑谋划诱敌歼灭匈奴的战争,但最终因计划被守卫烽火台的亭尉泄露而失败,让军臣单于得以逃脱,并在西汉边境不断骚扰以报复。

马邑之围简介

马邑之谋,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围,是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成功,史称“马邑之谋”。汉朝大行令王恢献计引诱匈奴出击并加以伏击,汉武帝采纳了这个计划。王辉便派遣商人聂壹向匈奴诈献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单于派10万军队准备夺取马邑,汉朝则准备了30万人张网待捕。单于入塞百余里却只看到牧群而不见牧者,心中生疑,便派人夺取了一个碉楼,捉住了一个汉军尉史,得知汉朝大军设伏,大惊,便引军而退。马邑之谋虽未成功,但结束了汉匈之间长期的和亲和平,揭开了汉武帝对匈作战的序幕。而王恢因未主动攻击,被判死刑。

马邑之谋怎么泄漏的

汉武帝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聂壹以出塞经商为名,见匈奴军臣单于。聂壹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有手下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聂壹随后返至马邑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欺骗匈奴使者。

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在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之后继而大喜,说道:“我得到尉史不上汉天子的当,真是上天所赐”。于是封尉史为“天王”,下令立即撤军。

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遂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无所获。

标签: 马邑之围

更多文章

  • 烽火戏诸侯到底存不存在?如何评价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流传至今,周幽王成了昏君,褒姒则成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不过后人提出这个故事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当然,不管有没有烽火戏诸侯这件事,西周注定要灭亡,东周拉开了历史的序幕。烽火戏诸侯到底存不存在?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

  • 烽火戏诸侯的意思 周幽王为什么要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的故事,导致后来犬戎真的来犯都没有人前来救援,这个故事后来也比喻多次戏弄他人,最终自食其果,有点像“狼来了”的故事。烽火戏诸侯的意思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比喻三番五次的戏

  • 国人暴动结果如何 如何评价国人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周厉王登基后,实行“专利”政策,山林湖泽都被天子控制,国人无法谋生,周厉王却变本加厉,不准国人议论,导致人人自危,“道路以目”。最终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开始了“周召共和”。国人暴动结果如何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

  • 国人暴动背景 国人暴动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发生于公元前841年(一说公元前842年)的西周镐京,是一场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反抗周厉王的暴政。这次国人暴动让周厉王出逃于彘,召公与周公代行王政,史称“周召共和”。国人暴动背景政治周懿王死后,他的叔叔,也就是共王的弟弟辟即王位,是为孝王。孝王

  • 西夏的农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夏

    西夏在立国之前,党项羌族居住于夏、银、绥、宥等地区,这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不具备农业生产的条件,再加上频繁的战争,使田地荒芜。因此,党项羌族基本上依靠饲养家禽和游牧采集、狩猎为生。虽有部分党项人学会了农耕,但农业发展缓慢。到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祖孙三代时,西夏拥有了南望祁连山,北临大漠的河西走廊和土

  • 西夏的税收和徭役政策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夏

    税收是供给皇室和官吏支出、维持政府运转、保障军队平时和战争费用的经济命脉,是西夏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西夏的赋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唐宋中原王朝对归附的蕃人所采取的轻赋政策,并且在国内推广。赋税分为农业税、畜税、工商税三大类。农业税又分为耕地税,租、庸、草税,人口税三部分。耕地税缴纳的是实物租税,也

  • 西夏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夏

    说到西夏的灭亡,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战马嘶鸣、杀声连天的古战场。蒙古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制定了一套长远计划,开始对周边邻国进行军事进攻,以军事手段攻灭蒙古周围的金、西夏和西辽。要攻金,必先灭西夏以安后方。因而攻打西夏揭开了蒙古军队旷日持久的扩张战争的序幕。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军事进攻先后有6次,其

  • 西夏推行汉族文化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夏

    李谅祚是个崇尚汉礼的人,他亲政后,为了巩固西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核心内容是改蕃礼为汉礼。李元昊在建国时,大力提倡党项羌族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的是体现出民族独立性,与中原王朝抗衡。实际上,在西夏境内存在着大量的汉民族,在西夏的国家各机构中也存在大量的汉族官员。西夏统治区域内的凉州、甘州、兴

  • 党项羌族大迁徙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党项

    在唐朝,党项羌族有过两次大的迁徙,这两次大规模的内迁是唐同吐蕃争夺西域控制权失败的直接产物。唐朝初年,吐蕃族崛起于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不断向外扩张,与唐朝展开了争夺青海及西域的斗争,使这一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化。唐政府想利用这一地区的党项羌和吐谷浑来遏制吐蕃的北上,而吐蕃也借唐政府的策略

  • 中国历史上变革运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变革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改革和变法运动,一起来看看。盘庚迁都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商朝中期以来,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纷争,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