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秦二世胡亥:为了皇权杀了12个兄弟及10个公主

历史上的秦二世胡亥:为了皇权杀了12个兄弟及10个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4/2/13 21:24:01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应该出现在秦朝,以胡亥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儿子们,是那个时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因为,秦始皇不仅缔造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而且把天下财富通通揽在怀里。

当初,秦始皇把自己命名为始皇帝,初衷是想让自己的儿孙们继承自己的伟业和财富,二世、三世,以至万世,永远流传下去。如果用经济学观点来分析,秦始皇实际上的意思是“富一世”,秦二世是“富二世”。尽管秦始皇的愿望非常美好,然而,终究是造化弄人,他的这一伟大构想,不仅没有实现,到了“富二世”这里,更穷得叮当,胡亥混到最后,连脑袋也混没了。总结“富二代”胡亥的人生经历,可以用“糊涂”二字一言以蔽之,也可以说他姓胡叫“胡来”。

轻信赵高之言,上了夺权的贼船

胡亥虽然是秦始皇的儿子,但不是长子。从权利和财富传承的角度来看,他并不能继承老爹的皇位和财产。这方面,不仅老爹秦始皇没给他这个特殊照顾,胡亥本人也没有这个能力,更没有这个想法。论说,老爹死后,他遵照老人的遗嘱,本本分分、安安稳稳地过他应该过的日子,也还不错,然而,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他轻信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赵高。赵高本是个阉人,但又是一个极其阴险极其狡猾的人。秦始皇南巡途中得病,临死前留下遗嘱,要长子扶苏带兵回咸阳,守候丧葬,继承家产和皇位,并要赵高速速派人将信送给扶苏,但是居心叵测的赵高截留了这一重要信函。秦始皇死后,赵高先是与李斯串通在一起,然后找到胡亥,对他进行了全新的人生诱导。

这天,赵高拿着御书去找胡亥,对胡亥说:“主上驾崩,并无诏书分封诸子为王,而独赐长子书。长子扶苏一到,即皇帝位,而公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意思是说,你老爹皇上已经死了,可是并没有立你们几个弟兄为王,也没有给你们任何财产,而是把江山和家产都留给了老大扶苏。扶苏一旦到了,就成了皇帝,而你什么也没有,这该怎么办呢?

很显然,赵高这是在诱导胡亥想办法改变这一结果。这时候的胡亥,实事求是地讲,还真没有这种想法和打算。他说:“我知道,皇上最了解自己手下的大臣,老爹最熟悉自己的儿子,既然老爹做出这样的决定,自有他的想法和道理,我当儿子的只管遵守就是了,没有什么可以议论的。”意思是说,我没钱没地,是老爹的安排,这事儿与你无关,你就别再瞎操心瞎议论了。

看到胡亥如此愚笨,赵高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继续进行深入诱导:“不然,方今天下大权,存亡在你、我及丞相三人,愿公子早自为谋。人为我所制,与我为人所制,情况大不相同。”意思是说,公子啊,可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啊。当今天下的财富和大权,究竟归谁,在于你、我和丞相三个人。希望你早为自己打算。手中有权有钱,管制别人,和手中没权没钱,被别人管制,情况是大不同啊。

这话,胡亥是听明白了,但是,他仍然在犹豫,因为他还在坚持自己已经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说:“废兄立弟,是为不义;不奉父诏,是不孝;自问无才,因人求荣,是不能。三者背德,天下不服,如若妄行,必至身殆国危,社稷也危在旦夕了。”这话说得多好啊,如果胡亥按照这一说法坚持下去,即便为赵高所害,也会留下一世英名,遗憾的是他没有坚持下来,最终被赵高所说服。

对此,赵高并不为他的言论所动,继续力劝胡亥:“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国人皆服,孔子且默许,不为不孝。从来大行不顾小谨,盛德不矜小让,事贵权达,怎可墨守?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必然后悔。愿公子当机立断,必会成功。”

赵高这番貌似替他考虑的话,说得胡亥有所动摇。“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怎能以此事,去求丞相?”赵高见状,心中暗喜,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当即表示,这事儿不用你操心,全包在我身上,并立即去找丞相李斯商议。

自此,胡亥算是上了赵高预谋好的夺权贼船。这是他的人生路上犯下的第一个致命错误。你想手中有权,干一番事业,当然可以,但是,为什么非要违背父命,干抢班夺权的勾当呢?你想建立同盟,经营人生,当然也可以,可为何偏偏和赵高这样的人成为合伙人呢?

编织罪名滥杀无辜,丧失做人底线

如果说胡亥和赵高密谋夺权,是他人生之路犯的第一大错误,那么,在赵高的帮助下,罗织罪名,滥杀有功之臣和无辜,是他犯的第二大错误。这一错误,让他丧失了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赵高在胡亥默许之后,征得李斯的同意,藏匿了秦始皇的诏书,然后伪造了一封假遗书,派人送达本该继承皇位的公子扶苏。遗书上写道:

朕巡视天下,寿寺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述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局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这样一封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的遗书,出自胡亥、赵高、李斯的密谋。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胡亥,早已把他所谓的不能“不义、不孝、不能”律条抛到九霄云外。

面对这封假造的遗书,蒙恬曾劝公子扶苏不要轻信,但扶苏说:“父要子死,不得不死,况且父皇的脾气,你我都是知道的,他决定了的事情,再请求也没用的。”说完,拔剑自刎,热血喷涌而出,一个本该继承皇位的人,就这样遭到弟弟的暗算。真是可悲可叹!

扶苏的死讯传到京城,胡亥不仅没有任何愧疚之意和恻隐之心,反而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为初战告捷感到庆幸。由此可见,那个时代,所谓兄弟情谊,比纸还薄。

随后,胡亥和赵高用几乎相同的手法,干掉了另两个对手和最大威胁,一个是蒙恬,一个是蒙毅,从而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说胡亥和赵高设计谋害扶苏、蒙恬和蒙毅,是出于夺取皇位的大局考虑,多少还残存一点良知的话,随后发生的事情,完全改变了杀人的性质,成为一种主动和自觉意识。

有一天,胡亥对赵高说:“朕即位后,大臣不服,诸公子想同我争位,你看这事情怎么办呢?”其实,胡亥这番话,纯粹是杞人忧天,是对自身能力不足担忧的表现。但是,正是这句话,让赵高有了继续作恶的上方宝剑,两人狼狈为奸,开始了一场空前的铲除异己大行动。皇亲国戚、功臣勋贵,逮捕的逮捕,杀头的杀头,株连无数,一时血雨腥风。其中,被杀的秦始皇的公子多达十二位,公主十位。对此,胡亥一点也不心痛,反而非常高兴。

赵高蹬鼻子上天,胡亥一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着屠杀行为的升级,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从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遗憾的是,胡亥似乎天生愚钝,根本没有看清赵高这个人的本质,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自己看不清也不打紧,别人提醒了,依然执迷不悟。

当李斯发现赵高的卑鄙和恶毒之后,曾向胡亥报送奏章,历数赵高罪状,要求弹劾赵高。没想到胡亥看了奏章摇头说:“宦臣赵高,在宫多年,为人清廉强干,上合朕意,下知世情,你就不要再怀疑他了。”这种智商和判断力,如何能当得了皇上。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赵高指鹿为马的“雷人”故事,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这个故事的发生,问题不在于赵高敢于这样做,而是他为何这样做。赵高为何一定要指鹿为马呢?显然不是因为他要当动物学家,要搞物种变异研究,个人看来,他是为了挑战人生极限,同时也是再次确认胡亥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胡亥不是后来的康熙,他没有康熙对付鳌拜一样的手腕和办法。虽然他明明知道那不是马,但他也必须承认是马,因为他没有纠正“糊涂”问题的能力。如果赵高碰到的是康熙,而不是胡亥,那么,仅此一件事,他就死定了,而且死无葬身之地。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人,手腕和能力非常重要。没有能力,那就是个摆设,就是一个糊涂蛋。

相对于胡亥,赵高是有能力的,但那都是干坏事的能力,不是正经八百的能力,如果他真有能力,当起义军烽火四起时,他能够带兵打仗,击败对手,才算是能力,可是,他唯独缺乏干正事的能力。

明明已经死到临头,依然心存诸多侥幸

随着形势的发展,赵高越来越觉得有除掉胡亥,直接走上前台的必要了,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场宫廷政变。对此,胡亥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在这场政变中,赵高给出的要求是胡亥“无条件”消失,胡亥最后却想保住最低生活保障线。

那天夜里,赵高明令阎乐杀进宫中,高喊抓小偷。御前侍卫被杀之后,胡亥直接面对阎乐的长剑。胡亥大声质问:“宫中哪里有小偷?抓什么小偷?”阎乐回答:“你就是最大的小偷?”胡亥颤声质问:“此话怎讲?”阎乐指着他的鼻子说:“因为你篡夺了本该属于公子扶苏的皇位。”

胡亥还不明就里:“谁让你来的?”阎乐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丞相!”到这个时候,胡亥似乎才明白是怎么个事情了。

胡亥说:“想必是丞相让我让出皇位,那好,我只愿做个郡王,不当皇上了,可以吗?”阎乐说:“不行!”“不许我为王,就做个万户侯吧?”阎乐还是说:“不行!”“只求丞相放我一条生路,与妻子做个普通百姓!”到这个时候了,胡亥还心存幻想,真是糊涂得可以。

阎乐最后说:“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死亡!”胡亥终于明白了一切的一切,绝望地拔剑自刎。一个二十三岁的生命,当了三年皇帝之后,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一命呜呼了。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疆域分界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

    战国时期华夏诸国的周围分布有许多蛮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区的戎狄,先后被韩、赵、魏、秦并合,遂与华夏族融合。东夷、淮夷也为齐、鲁等所融合。南方越族的许多地方成为楚国领地。较远的如北边的林胡、楼烦,原居晋、陕、冀北部和内蒙古地区,先曾为晋、秦、燕大敌。战国时受赵、燕攻击,渐次退出长城以外,为匈奴所并。战国

  • 周朝一共统治天下多少年?周朝又是怎样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西周末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雒邑后,此后周朝

  • 日本历史上有爆发过农民起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农民起义

    说到日本人我们一直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们好像非常的极端,但是他们也非常的忠诚,话说他们效忠自己的天皇都是十分的忠心,所有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日本人是不是没有发生过农民起义啊,毕竟对天皇十分的效忠了,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日本历史上不仅有农民起义,而且为数不

  • 中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起源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哈萨克族

    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汉族的人口则是最多的,人口比例占了百分之九十多。在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中,哈萨克族算是大家都比较数序的一个少数民族了。他们普遍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人口也有着百万之多。那么我国的哈萨克族的起源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哈萨克族的族源也很复杂。公元前一世

  • 楚国在战国时期疆域面积最大为什么楚国却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

    说到楚国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在战国时期的国家了,话说其实楚国在当时那个时代它的疆域面积是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别的国家好几倍哦,但是最后统一天下的却是秦国,并不是拥有疆域最广的楚国,这个时候有的人就要问一句了,这楚国疆域这么广大,为什么最后却没有能统一天下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 东晋豪族太厉害:王氏家族两次造反 皇帝都不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晋

    导语:中国古代历史涌现了许多像琅琊王家那样的政治世家。他们在一个朝代甚至几个朝代保持权力,影响天下大政方针,比如西汉的卫青家族、东97汉的外戚窦家、三国的诸葛亮家族、唐朝的长孙家族等等。东晋南北朝涌现的政治世家最多,乌衣巷里的王家和谢家就是代表;明清较少,可在清末也出现了曾国藩家族。政治世家涌现,是

  • 战国七雄地图和战国七雄历史介绍 BC403-BC221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七雄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而实际上战国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

  • 五代十国之楚国历史介绍 楚国的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楚国

    楚国,公元907---951年,凡四十五年,历五主。896年,马殷据湖南。907年,受后梁封为楚王。927年,受后唐封为楚国王,建都于长沙。951年,为南唐所灭。武穆王马殷,字霸图,许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鄢陵人。唐中和年间为裨将。僖宗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896)为潭州刺史。四年(897)

  •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说了什么?诸葛亮擒孟获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过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还隐藏了一个大秘密。当时诸葛亮身上背负的压力巨大,刘备的离世对蜀汉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诸葛亮制定了北伐的计划打算以攻为守,防止曹魏趁势大局出兵。不过此时南方孟获却发动判断,诸葛亮只能先平定南乱在北伐,其实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

  • 东汉少府中的尚书台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汉

    西汉末年,朝廷政权落入阴谋家王莽之手,王莽在篡位前后,更改汉荆,模仿《周礼》设官,如将“九卿”中的大司农更名为羲和(后又更名为纳言),将大鸿胪更名为典乐,少府更名为共工等。又改称郡太守为大尹,改称县令、县长为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重新恢复汉家制度,在朝廷中以太傅为上公,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