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地图和战国七雄历史介绍 BC403-BC221

战国七雄地图和战国七雄历史介绍 BC403-BC221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32 更新时间:2024/2/13 21:28:21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

而实际上战国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

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

战国时期中国的战国历史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田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

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公元前403),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并六国。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即战国七雄,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七雄当中,为了富国强兵而竞相实行变法,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人物在外交斗争中十分活跃。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文化和思想学术的发展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

春秋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战国初年,约有十几个国。大国有秦,魏,韩,燕,赵,齐,楚,即“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小国有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战国前期,“七雄”形成,各国将精力用在内部整理上。各国招贤才能,励精图治,像李悝,吴起,商鞅等人的变法维新就发生在这时期。

战国中期,就是大战的时候。真是:“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混战局面。各个国家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扩大国土的势力,君主们都相继称王,独霸一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图强,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频频争取别国的“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秦昭王用范雎为相,采用了“远交近攻”之计,破坏了各国的“合纵”,加强了秦国的国力、军事,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削弱了各国的力量

战国七国的疆土地理

地理位置可以用一幅对联来说明

东南西北上中下;

齐楚秦燕赵魏韩。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战国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地图

战国时期的254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魏国独霸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帅,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庞涓被生擒,齐军获得全胜。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著名于世的“桂陵之战”。

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国,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增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了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太子申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舍。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太子申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太子申被杀。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

齐秦争强

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

合纵连横

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自楚悼王至楚威王.楚国国力颇强,大有与秦、齐成争霸之势。楚威王死后,楚国渐渐衰落。楚怀王在位时,秦国派张仪入楚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於(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是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结果吃了败仗,楚兵被杀80000人,楚将屈匄被俘,汉中地方被秦国占去。楚怀王又调动所有兵力与秦军战于蓝田。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齐秦斗争趋于白热化。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等五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退还夺去韩、魏的一些地方,五国才退了兵。齐国成为关东各国的盟主。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闵王为东帝,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齐国,破坏了关东的“合纵”联盟。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一时威势很盛,引起各国的不安。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于公元前284年,在济西(今山东聊城南)大败齐军。燕国自昭王即位后,招纳贤能,任用乐毅为将,决心报齐国入侵之仇。这时,趁势攻下齐的国都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并入燕国版图。后来,齐将田单利用燕国内部矛盾,驱逐燕军,收复了失地。然而,齐国已经丧失了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秦国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迁国都于陈(河南淮阳),秦国夺得巫郡和黔中郡。楚又迁都到寿春。楚国更加削弱了。

秦赵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军进攻韩国的上党郡,郡守投降赵国。赵国派著名大将廉颇率大军镇守长平(山西高平),筑垒坚守,以逸待劳,与秦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到赵国行施“反间计”,散布廉颇坏话。赵王信以为真,就派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赵括骄傲轻敌,一到前线,下令倾巢出击。秦将白起采取了诱敌深入、迂回包抄的战术,迫使赵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作战。在一次突围中,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40万大军降秦,白起把他们全部活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秦军乘胜前进,进围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魏派晋鄙率兵救赵。因怕秦军,半路上逗留观望。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盗出魏王的虎符,假传军令,挑选八万精兵援救赵国。同时,楚国援军赶到,联合打败秦军,解除邯郸之围。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事件。

秦并六国

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战国七雄之韩国

姓:姬||氏:韩

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

韩虔位列诸侯,不及魏氏强盛。“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

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战国韩国历代王侯世系表

战国七雄之赵国

姓:嬴||氏:赵

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

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魏赵矛盾升级。前375年,赵成侯继位,公子朝作乱。魏武侯公开支持,并帮助公子朝攻打邯郸,魏、赵彻底决裂,宣布着三晋蜜月期的结束。时魏国正盛,齐、秦、楚悄然崛起。前354年,魏惠王派上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威王遣田忌出兵。田忌以孙膑谋,围魏救赵。

经过各大国与魏国长期的周旋,魏国霸业渐衰,赵国逐步崛起。魏国比邻秦国,屡次为秦国所攻,魏国不得不采取合纵抗秦措施,与中原诸侯重修盟好。前325年,魏惠王发起魏、赵、韩、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年轻的赵武灵王也兴致勃勃的始称赵王。时赵孱弱,屡见欺。武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去王号,并终生不再称王。

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6年,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

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继其父之烈,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国力大衰。

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俘赵王迁。

赵国历代王侯世系表

标签: 战国七雄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之楚国历史介绍 楚国的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楚国

    楚国,公元907---951年,凡四十五年,历五主。896年,马殷据湖南。907年,受后梁封为楚王。927年,受后唐封为楚国王,建都于长沙。951年,为南唐所灭。武穆王马殷,字霸图,许州(治所在今河南许昌)鄢陵人。唐中和年间为裨将。僖宗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896)为潭州刺史。四年(897)

  •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说了什么?诸葛亮擒孟获真正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过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还隐藏了一个大秘密。当时诸葛亮身上背负的压力巨大,刘备的离世对蜀汉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诸葛亮制定了北伐的计划打算以攻为守,防止曹魏趁势大局出兵。不过此时南方孟获却发动判断,诸葛亮只能先平定南乱在北伐,其实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

  • 东汉少府中的尚书台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汉

    西汉末年,朝廷政权落入阴谋家王莽之手,王莽在篡位前后,更改汉荆,模仿《周礼》设官,如将“九卿”中的大司农更名为羲和(后又更名为纳言),将大鸿胪更名为典乐,少府更名为共工等。又改称郡太守为大尹,改称县令、县长为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重新恢复汉家制度,在朝廷中以太傅为上公,但

  • AD1856太平天国内乱:洪秀全为何要杀北王韦昌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平天国

    如果这段历史瞬间做成剧本,将这样叙述时间:咸丰六年(公元1857年7月26日凌晨时分)地点: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府开场:夜黑风高,东王府中忽然闯进一伙兵将,见人就砍,逢人便杀,无论男女老幼,凡是活物,都无一幸免。然而,这不是演戏,不是编造,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血洗和屠杀。对于东王杨秀清

  • 南昌起义由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昌起义

    核心提示:汤坑一仗,可以说是南昌暴动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凤凰卫视7月4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何亮亮:1927年9月29日凌晨,攻打汤坑的南昌暴动部队再次发动了强攻,准备夺取对手薛岳部新编第二师控制的一片山地,此时钱大钧和黄绍竑的后续部队也陆续到达了,国民政府的部队利用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

  • 导致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的罪魁祸首是谁?何进与董卓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进,董卓,贾诩

    导读: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将军何进谋诛阉宦不成反为所害,而何进所召的并州牧董卓(还兼有前将军、斄乡侯的官职和封号)已经在进军洛阳的途中,同时董卓受何进密令又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rdq

  • 什么是”壬寅宫变“?明朝嘉靖年间壬寅宫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明朝嘉靖时宫婢谋害世宗之事件。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世宗宿端妃曹氏宫,宫婢杨金英等乘世宗熟睡之机,以绳系其颈,合谋勒死之,但误为死结。方皇后赶来救护,世宗得不死。事变后,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被害死,宁嫔王氏和端妃亦受牵连处死。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年,公元1542年),骇人听闻的&l

  • 汉朝历史介绍 汉朝历史概述 汉朝皇帝列表 BC202-AD220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历史

    1、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

  • 谁才是遵义会议台前幕后的“第一主角”?并非毛泽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遵义会议

    核心提示:我们总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和张闻天等一起为遵义会议成功举行建立了丰功伟绩。张闻天是促成遵义会议成功召开并使其落实的第一主角。张闻天资料图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梁俊英,原题为:《张闻天:遵义会议台前幕后的第一主角》编者按:近日,《党史

  • 保安族的起源是怎样的?保安族有着什么样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保安族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其中保安族就是我国甘肃地区的一个非常特有的民族,人口大约在2万余人,可以说是非常稀少的。保安族信奉的是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那么保安族的起源是如何的呢?有着什么样的来历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保安族名字的来历保安族的族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