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中央官制介绍 唐朝地方官制介绍

唐朝中央官制介绍 唐朝地方官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67 更新时间:2024/4/26 23:26:04

唐朝官制

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央官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已经十分完备,各个部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又恢复了三省的传统名称:内史省仍称中书省,内史令仍称中书令;门下省的纳言仍称侍中。三省之间的分工是:中书省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审核复奏;尚书省颁发执行。如果中书省所拟诏敕有失当之处,门下省有权以封驳,要求重拟。对于各部门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议,门下省认可后,方准送中书省呈交皇帝批阅;如认为有不妥之处,可驳回修改。由于中书、门下二省官署位于尚书省之北,所以二省合称“北省”,而尚书省被称为“南省”、“南宫”。三省及其长官名称在高宗、武后及玄宗时一度有变更。

中书省以中书令二人为长官,又以中书侍郎二人为副长官。重要的属官有中书舍人,掌参议表章、草拟诏敕及玺书册命等。中书舍人因职掌的特点,可以接触机务要政,并可以对军国大政提出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签署自己的姓名,称为“五花判事”。属官还有右散骑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事上封事(上呈书面报告)。又有右补阙、右拾遗也是讽谏建言之官。

唐代御史台为最高监察部门,设御史大夫1人为其首长,以御史中丞为其副。

三师/三公

三师

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

太尉、司徒、司空

宰相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

三省/六省

三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殿中省、秘书省、内侍省

六部

部门

官职

吏部

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

户部

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

礼部

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

兵部

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

刑部

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

工部

工部司、屯田司、部司、水部司

其他机构

部门

官职

御史台

台院、殿院、察院

五监

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九寺

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朝廷中央禁军

部门

官职

南衙十六卫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

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北衙十军

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

、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

地方官制

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代的州、县都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辖境大小、户口多少以及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

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五里一乡

里:里正;五保一里

村:村正;一自然村为一村

保:保长;五邻一保

邻:邻长;四家一邻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村正同级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法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

    唐律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唐律》是根据隋朝《开皇律》经过《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三朝修正而来。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时才宣告完成。至

  • 洋务运动简介 洋务运动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该运动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是围绕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来开展的,整个运动由封建官僚所把持,所以洋务运动终究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运动前期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口号是&ldqu

  • 洋务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无论对当时还是对现在,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意义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洋务运动的意义表现在: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

  •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不少成就。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

  •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企图在不损害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自己的特权利益,于是发动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

  • 皇姑屯事件的过程 皇姑屯事件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过程张作霖离京回东北,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已经为他布

  • 皇姑屯事件的背景 皇姑屯事件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于当日死去,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阴谋并没有马上得逞,日本政府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谎称皇姑屯事件系“南方国民政府便衣队员”所为。皇姑屯事件的背景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上台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所谓“满蒙悬案”

  • 东北易帜的过程 东北易帜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东北易帜,张学良登上中国东北的政治舞台,开始贯彻实行他在内战中萌发的国家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东北易帜的过程1928年12月14日,东北保安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于1929年1月1日元旦实行易帜。就在这次会议上,对于易帜问题还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唯有张学良坚持非办不可,谓:&ldq

  • 海都之乱有何影响 怎么评价海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海都之乱

    忽必烈海都之乱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西北宗王海都与八剌和钦察汗国君王等藩王发动的一场叛乱。他们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指责忽必烈被汉族同化,表示要以武力恢复游牧民族的本性,但最终这场耗时长久的叛乱还是被评定。海都之乱有何影响元朝在西北的军事行动,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果,反而屡屡引发海都为维护西北宗王的势力

  • 女真族是怎么样的民族 粟末靺鞨是什么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女真族

    当时东北地区有一个强大的政权高丽,粟末靺鞨臣服于高丽,其首领改姓为大氏。唐朝出兵征伐高丽时,粟末靺鞨趁机建立了渤海国。渤海一度十分兴旺,创立了自己的文字、礼乐、官府制度,传位十余代。粟末靺鞨建立政权的时候,黑水靺鞨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臣服了唐朝呢?渤海政权的建立,是由于唐玄宗李隆基加封粟末靺鞨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