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稷下学宫始建于哪个国家 揭秘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稷下学宫时间存在了多久

稷下学宫始建于哪个国家 揭秘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稷下学宫时间存在了多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3/12/9 6:24:49

稷下学宫始建于战国时期哪个国家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百家争鸣和稷下学宫有关系,更别说知道稷下学宫是个什么地方了。所以就来看看稷下学宫是哪里的吧。看看稷下学宫始建于哪个国家。

稷下学宫遗址照片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拥有这种特殊形式的稷下学宫始建于哪个国家呢?答案是齐国。在战国时期,齐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在齐桓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齐威王继承了王位,成为齐国的国君。

齐威王在刚刚继位的时候,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天天饮酒作乐,把自己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幸亏齐威王本身并不是个骄奢淫恶之人,在邹忌等人的劝谏之下,齐威王开始振作,秉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精神,决心要在齐国进行改革,以改变齐国的现状。于是,就有了稷下学宫这个齐威王变法的产物。齐威王在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设立了一个学宫,为的是广开言路,给齐国招贤纳士,还有巩固田氏政权。稷下学宫的设立,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各方学者。正因为在稷下学宫集中了大批的著名学者,一大批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为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由上,可以得出稷下学宫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的结论,而且稷下学宫的位置就在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

揭秘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齐国稷下学宫的设立可以说是齐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稷下学宫在齐国灭亡之后随着齐国的灭亡也消失了。有人对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产生了疑问: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秦灭了齐才导致的稷下学宫灭亡,但是并不能说这就是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稷下学宫画像

齐国稷下学宫的灭亡,不仅仅只有秦灭齐这个外在的原因。齐威王继位后,对齐国进行了变法,要改变齐国的现状,于是便设立了稷下学宫,为的是巩固自己的田氏政权并广开言路。

之后的齐宣王采取了比齐威王更加开明的政策,“趋士”、“贵士”、“好士”,除了官学黄老道家外,儒、名、法、墨、阴阳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礼法等话题,展开辩论,各家之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使得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了顶峰。但是,也因为他开明的政策,有了个别滥竽充数之人,使得稷下学宫学者的质量下降。

稷下学宫是自齐威王以来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场所。但是在齐闵王不听谏言,使得邹衍离开了齐国,齐国也几乎被燕国攻灭。

齐襄王重建齐国,努力发展稷下学宫,但是稷下学宫仍恢复不到当年的鼎盛面貌。之后,齐王建即位,稷下学宫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在齐国被灭之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原因不能说只有秦灭齐这一方面,同时也有齐国内部的问题。如果要说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的话,那么便是齐国本身的原因。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稷下学宫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是齐威王变法的产物。随着齐国的灭亡,稷下学宫也在这世界上消失。它只存在了大约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但是尽管只有短短的一百五十年,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仍然是重大的。

稷下学宫遗址照片

稷下学宫自身就有着很多功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可以为国君出谋划策,发挥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的学者们相互讨论,著书立说,研究学术;稷下学宫又拥有非常好的教育条件,规模宏大的校舍,定期的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在战国时期,秦国刚刚新起,楚国保守落后,齐国稷下学宫的设立使得齐国几乎一直引导着文化的潮流。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设有七十员博士官的制度。据说这个制度便是沿用了当年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再说在汉王刘邦统一天下之后,自荐为刘邦制定朝仪的秦朝著名的博士叔孙通,他就号称为稷下生。稷下生是稷下学宫存在的时候,人们对稷下学宫的学者的称呼。也就是说,叔孙通曾是稷下学宫的学者。

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都发源于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产生更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展开的。在思想界,学术界,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无疑是重大而又深远的。稷下学宫时期那些著名的学术著作产生的数量之庞大,是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够与之相比。

稷下学宫祭酒什么意思

“祭酒”是什么意思?如果光看“祭酒”,首先,人们的第一感觉是跟祭祀有关吧。然后想当然的以为“祭酒”便是祭祀中的一种跟酒有关的祭祀活动。齐国的稷下学宫“祭酒”,可不是这个意思呢。

齐国历史博物馆

稷下学宫是一处齐国君主在国都附近建造的学宫,稷下学宫“祭酒”指的便是稷下学宫之长。“祭酒”的本义确实是一种祭祀风俗,指的是用酒祭祀或者祭奠。后来引申为一种宴席的礼仪,即长者立于主位面向南方酹酒祭神。由这个引申义又引出了鉴别酒、年长者或尊者的意思。

在古代,“祭酒”也用于官职和称谓,意思是首席、主管。比如军事祭酒直的就是军事主管。稷下学宫“祭酒”中的“祭酒”取的便是这官职之义,是稷下学宫的首席、主管的意思,而不是在稷下学宫用酒举行祭祀的祭祀活动。在稷下学宫中担任过祭酒的有很多,其中就有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荀子是在齐宣王时期去的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待了数十年之久。在这数十年的时间里,荀子三出三进稷下学宫,担任过三次稷下学宫“祭酒”。他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他承袭了稷下学宫的道家学派,但是他所创建的新学派是在黄老帝王之术的基础上融入礼法的,里面有着过重的黄老色彩,远离了孔孟的传统,所以历代的儒家学者均对荀子非常冷淡。

稷下学宫论战论了什么

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设立的一处学宫,因建立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而得名。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设立最终引发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稷下学宫论战。

稷下学宫画像

稷下学宫论战是稷下学宫迎接学者入齐的大典,其中尤以法家、儒家论战最为精彩。两家论战发生在稷下学宫迎接孟子入齐的时候,众学者向孟子发起论战。

首先,孟子以“民贵君轻”赢得众人的喝彩。之后,申不害向孟子询问天下大争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孟子本就奉行的是儒家之道,推崇的是周礼,所以孟子认为天下大争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周礼和仁政,没有实行井田制。但是申不害则认为,天下的治理是人在统治,要想和平,只有推行法家的术治。

孟子对于权术治国没有一丁点的好感,一听说是术治便大为恼火:“如此法家,乱世之学也!”也正是孟子的这句话,激怒了卫鞅。卫鞅乃是法家的法治派,推崇法治。他对孟子将法家三派一概而论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展开了与孟子的论战。卫鞅认为,法家同天下数派一样,并非一家一派。孟子以术治一派来定法家全派乃一错;法家根本为法治,推行中各派侧重点不同,孟子不顾法治根本而攻法家一派乃错二;法家术治派,着重的是整治官吏,并非权术治国,乃错三。最终卫鞅赢得众人的喝彩。之后两人又展开了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论战。

稷下学宫时间存在了多久

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是现在除了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们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稷下学宫的存在。稷下学宫是在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在历史上,又是在什么时间消失的呢?

标签: 稷下学宫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北伐背景 朱元璋北伐战略介绍 朱元璋北伐为何可以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北伐背景介绍朱元璋北伐背景是在清除漠北蒙元残余势力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北元发起的八次军事行动,共历时二十六年之久,终于将蒙元势力彻底从中原境内铲除,使其不再有卷土重来的威胁。朱元璋北伐背景明朝建立后,对元朝的打击是无疑是沉重的,以至于元朝对中原地区的控制鞭长莫及,元朝旧部只得在草原一带活

  •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宋仁宗庆历新政和宋神宗熙宁变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体制固有的弊端,也有北宋朝廷激烈的朋党之争的因素,更有改革措施自身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封建体制的因素,总之在一系列的阻碍之下,庆历新政还没有开展多久就宣告破产了,这场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修复,像很多类似改革一样如昙花一现,很快就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成果介绍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有哪些太平天国运动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它显得过于粗暴,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影响深远,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可以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讨论。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太平天国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最高峰,它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三点,第一,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中国清政府十

  • 陈桥兵变的评价 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 陈桥兵变的历史意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的评价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它兵不血刃的完成一次王朝的更迭,历史对陈桥兵变的评价如何呢?赵匡胤像赵匡胤谋划兵变,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宋朝。这就是陈桥兵变的实质,赵匡胤的这次兵变,根本没有经历战争就取得了成功当上了皇帝;没有流血牺牲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简直是个奇迹。世人都认为这是赵匡胤用

  • 北宋新旧党争介绍 宋神宗熙宁年间新旧党争的影响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新旧党争

    北宋新旧党争介绍‍‍北宋新旧党争是指在宋神宗年间围绕王安石变法所掀起一系列的党争。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启用了一批新官吏,包括苏轼、苏哲、韩琦等,这批人被称为新党。与新党对应的是旧党,旧党反对改革,而且旧党中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例如司马光、欧阳修等。司马光画像北宋新旧党

  • 魏灭蜀之战原因 魏灭蜀之战地图介绍 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分析 魏灭蜀之战与晋灭吴之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灭蜀之战

    魏灭蜀之战原因介绍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这是弱肉强食的战争世界里的必然发展,也是必然结果。魏灭蜀之战原因,就是因为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力量变化而导致崩溃。蜀国地位动摇,吴国实力削弱,而魏国则实力大大增强。魏蜀地图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都想称霸一方,特别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之后

  • 开皇之治的表现 后世对开皇之治的评价是什么 开皇之治和贞观之治有何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开皇之治

    解析开皇之治的表现有哪些隋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置疑的。尤其是隋朝初期的开皇之治的表现让这个朝代成为后世借鉴的典范。隋文帝画像在开皇之治的表现中最突出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的设立,这两个制度一个促进了国家权力的又一次集中,一个使得朝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介绍 新文化运动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影响1915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动了一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陈独秀这些都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文人作家,代表着一个国家最新潮而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所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动人上,就可以看出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上的较

  • 永贞革新背景 永贞革新的主将王叔文相关介绍 永贞革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背景究竟是什么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改革的计划稍后延迟了,所以永贞改革在唐顺宗即位很多年以后才开始。唐顺宗剧照永贞改革背景中最

  • 项羽分封的关中三王分别是谁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原因是什么 对项羽分封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

    项羽分封的三王分别是谁公元前205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对天下十八路诸侯进行分封。在这次分封中,有三个人的意义非常特别,这三个人分别是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为封为雍王,建都在废丘,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城南这一带。司马欣是塞王,建都在栎阳,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东南一带。董翳是翟王,建都在高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