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神秘消失的古国回纥:探索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神秘消失的古国回纥:探索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16 更新时间:2024/1/15 15:13:23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

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隋书·北狄·铁勒传》作“韦纥”。唐代称“回纥”,《旧唐书》作迴纥。788年(贞元四年)冬十月,回纥合骨咄禄可汗上表文给唐朝,请改回纥为回鹘。“义取迴旋轻捷如鹘也”。《新唐书·回鹘传》说:“袁纥者,亦曰乌护,曰乌纥,至隋曰韦纥。”乌护、乌纥也是回纥一名的同名异译。据《北史·铁勒传》记载:乌护为“伊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以西,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之北,傍白山(今天山山脉)”的铁勒诸部之一。

网络配图

袁纥(回纥)是南北朝时高车六部之一。据《魏书》记载:“高车,盖古赤狄之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可见回纥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纪元前的赤狄、丁零。秦汉时代丁零主要分布在今贝加尔湖一带。后来一部分丁零人南迁。留在漠北的大部分丁零,《晋书》称之为敕勒。《魏书》作勑(同敕)勒,《隋书》作铁勒。由于铁勒“俗多乘高轮车”所以被人们称为“高车”部。隋代,回纥(韦纥)作为铁勒的一支,与仆骨、同罗、拔也古、覆罗等部相邻,分布在独洛河(今蒙古国土拉河)北。归附于东突厥。乌护则属于西突厥。

回纥民间传说,其祖先五人出生于秃忽剌河(土拉河)和薛灵哥河(今蒙古国色楞格河)之间一棵大树的瘿(囊状赘生物)中。今土拉河流入鄂尔浑河,该河又流入色愣格河,鄂尔浑河位于另两条河流之间。这一传说表明回纥的起源之地为鄂尔浑河流域。

二、回纥部的构成

据《旧唐书·迴纥传》记载:回纥本身原由九个氏族组成。第一个是药罗葛,这是世袭回纥可汗家族的姓氏。二是胡咄葛。三是咄罗勿。四是貊歌息讫。五是阿勿嘀。六是葛萨。七是斛嗢素。八是药勿葛。九是奚耶勿。学者称之为内九族。据《磨延啜碑》记载:回纥由十姓回纥与九姓乌古斯两个部分结合而成。九姓乌古斯或译九姓乌护,乌护即回纥。回纥民间传说: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的山区中,“有一处地方有十条河,另一处地方有九条河。在古代,畏兀儿(回纥)诸部的驻地就在这些河流沿岸、山里和平原上。沿着十条河流居住的称为温(十)畏兀儿,而住在九河地区的称为脱忽思(九)畏兀儿”。

《唐会要》记载有以回纥为首的“九姓”部落联盟,即回纥、仆固、浑、拔曳固、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骨仑屋骨,并说明前七个“姓部”在唐初即见于史传,后面两个“姓”大概在天宝(742755)以后才和前七“姓”并列。

在回纥兴起以前,铁勒诸部统称“九姓铁勒”。但铁勒并不仅仅包括9个“姓”(部落),《隋书·铁勒传》中即有铁勒诸部的名称40个,其中在今土拉河北有10个,天山一带有9个,阿尔泰山西南有4个。“九”是突厥、铁勒的吉祥之数,并代表“整数”,含有“许多”的意思。“九姓”实际上和“诸姓”的含意差不多。回纥兴起以后,成为漠北铁勒诸部的总代表,于是人们使用“九姓回纥”一名替代“九姓铁勒”。

三、回纥的立国

隋代,回纥分布在铁勒薛延陀部的北面,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流域,有10万人口,过游牧生活。群众推举时健俟斤为首领。时健的儿子菩萨智勇双全,作战时身先士卒,所披靡。时健死后,部众拥护菩萨继其父位。他的母亲乌罗浑主持裁决争端,处事严明公正,使部内秩序井然。回纥从此兴旺起来。

627年(贞观元年),回纥、薛延陀、拔野古等部叛离东突厥。颉利可汗派侄儿欲谷设率领10万骑兵讨伐之。回纥酋长菩萨指挥5000骑兵大破突厥军于马鬣山。欲谷设逃走。菩萨追至天山,俘虏了许多突厥部众。回纥声威大。菩萨以“活颉利发”为称号,在独乐水(今蒙古国土拉河)上建立牙帐。

629年(贞观三年),菩萨遣使向唐朝贡献方物。东突厥亡后,回纥与薛延陀两部称雄漠北。菩萨死后,胡禄俟利发吐迷度继任回纥酋长。当时,薛延陀多弥可汗无道,国人不附。646年(贞观二十年)夏六月,吐迷度联合仆骨、同罗等部进攻薛延陀。唐朝发兵与相配合。回纥攻杀多弥可汗。薛延陀汗国亡。

唐朝遣使招谕九姓铁勒诸部。秋八月间,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铁勒十一姓各遣使向唐朝贡。九月,唐太宗亲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招抚铁勒诸部。各部俟斤派到灵州的使者多达数千人。冬十二月,回纥俟利发吐迷度等铁勒12部首领至唐京朝觐。

第二年(647年)正月,唐朝以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隶属于燕然都护府,任命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瀚海都督。这时吐迷度已私称可汗。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吐迷度之侄乌纥与其连襟俱陆莫贺达官俱罗勃谋杀吐迷度。燕然副都护元礼臣擒斩乌纥。俱罗勃被送往内地软禁。唐太宗派兵部尚书崔敦礼持节前往慰抚回纥。封赠吐迷度左卫大将军。提拔其子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继其父职。当651年(永徽二年)瑶池都督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唐时,婆闰率领5万骑兵,协助右骁卫大将军契苾力等打败贺鲁,收复北庭(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655年(永徽六年)婆闰从征高丽有功。

657年(显庆二年),婆闰随燕然都护任雅相等讨平贺鲁,以功升任右卫大将军。(661年)龙朔元年,婆闰去世。婆闰之侄比粟毒嗣位。

标签: 回纥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为何会失败?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

  • 乾隆皇帝为何六次下江南 下江南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皇帝

    乾隆帝名叫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25岁即位,89岁辞世,做皇帝做了60年。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野史上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汉人生母,因乾隆是雍正与一名汉族女子所生,因当时清政府执行的是满汉不能通婚,所以当生下乾隆后,乾隆被抱回宫中抚养,而他的生母则遗落民间,所以乾隆就六次下江南寻访生母!

  • 吴王夫差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养虎为患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夫差

    夫差继位得到父亲临终嘱托要打败越国报仇。因此他专心治理国家为让吴国实力变强。越王勾践听闻夫差要报仇,主动出击结果战败,夫差攻占了越国国都把勾践围困在山上,勾践只好投降求饶。图片来源于网络吴国大臣劝说夫差不要接受勾践投降,夫差没有听从,勾践来到吴国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赦免了勾践,放他回国。夫差喜好打战

  • 金末期军二代李璮选择叛乱主要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璮

    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

  • 秦始皇一统天下灭六国之战过程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战局的历史事件更能很好的印证这句话。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几个时期之一,在这长达几百年的混乱时期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示意图在公元前223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

  • 洪宪帝制朝服 洪宪帝制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洪宪帝

    关于洪宪帝制是否有专属的朝服,一直以来都存在疑惑,帝制期间,大臣们所穿的服装是否就是所谓的朝服呢?我们今日所能见到的关于帝制朝服最直观的资料是来自于袁世凯在天坛率领部下举行祭天仪式时所穿的服装以及有关于张作霖被封为二等子爵时拍的一张身着类似于朝服的衣服。这个是否就是当时的朝服呢?在确认之前,有一个概

  • 西魏权臣宇文泰为什么要推广兵农合一的府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宇文泰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为了

  • 北宋亡国时其80万禁军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宋

    《水浒传》里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上过梁山、打过方腊、平过辽邦,一身武艺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那他的徒弟想来也很能打吧?这个问题,第一次南下攻宋的金国将帅,和我们一样不知虚实,闹到要向宋朝官员求证的地步。贯通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事的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国的东京留守是个渤海人,姓高,汉

  •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方略到底是什么? 赵匡胤统一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创建者。他的父亲是河北涿州人,后来迁至河南洛阳,赵匡胤就是在河南的夹马营出生的。后来赵匡胤长期居住开封,死后埋葬在永昌陵,永昌陵在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图片来源于网络关于赵匡胤的哪里人,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河北涿州,一种是河南夹马营。可是根据我们中华民族关于祖籍的认知,赵匡

  • 东吴谋略家鲁肃为什么劝孙权全力夺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

    鲁肃是孙权最器重的谋略家。在孙权谋略不当时,常常规劝他。鲁肃是安徽人,当地豪族,他曾慷慨地借周瑜自己几乎一半的存粮。后者把他推荐给了孙权。在酒席上经过交谈,孙仲谋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单独留下了他。图片来源于网络两人在同一张塌上,喝着同一壶酒,谈论国家大事。彼时的孙权想要立刻成就霸王之业。鲁肃劝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