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晁错削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晁错削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4/2/16 11:32:49

中行说的到来使得匈奴人一改原来的“颓废”面貌后,稽粥对中行说越来越器重,最后发展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在中行说的劝说下,多次对汉朝边境进行了“打草谷”。

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十一月,稽粥入侵狄道,对大汉进行了赤裸裸的“骚扰”,抢走许多人畜。文帝以“言然无信,不知其可也”对稽粥进行责问和劝说。但效果等于零,此时的稽粥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在边境上这里转转,那里游游,东边抢抢,西边烧烧……总之,边境上常常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不是,不战也不是。汉文帝面对上任以来最头疼的外交问题,烦恼之时,他便这样吟道:“何以解忧?何以解忧?”

他话音未毕,一人答曰:“何以解忧,唯有晁错。”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了,这晁错是何许人也,竟如此口出狂言,来头一定不小吧?恭喜你答对了,这晁错来头的确不小。

晁错,颍州(河南禹州)人,才高八斗,先做太常掌故,后提升为太子舍人,深得太子刘的器重,刘启赐其“智囊”绰号。晁错师从伏生。这伏生乃是秦朝博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他幸运地成为了漏网之鱼,非但在乱世中苟活了下来,而且还把一本旷世奇书《尚书》,成功地保存了下来。

文帝即位后,下诏征求留下来的经书,唯独少了《尚书》找不到,后来听说颍川伏生用《尚书》教齐、鲁两地的儒生,就派晁错前去学习。

未料此时伏生年事已高,头发花白倒也罢,偏生嘴里的牙齿也不争气,今天掉一颗明天掉一颗掉得差不多了。牙齿掉光了倒也罢,偏生说话“风来风去”,瓮声瓮气,如同念梵语。因此,伏生每次讲授时,晁错洗耳恭听,竖耳静听,侧耳细听,听来听去,听到最后,每每照读,只听得清伏生讲一个“错”字。

好在那时晁错凭着自己英俊的外表,才三五日便和伏生的女儿羲娥对上了眼。后来伏生讲课时,羲娥主动充当晁错的翻译官,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晁错很快就领悟到了其中奥秘,最终满载而归,不负汉文帝的期待。

闲话不多说,本来就才高八斗的晁错到名师那里“进修”后,已怀“治国安邦”之才,正是他发挥才能的时候,于是,他向汉文帝提出了“募民实边”的策略。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一面种田,一面御“胡”。

2.每个城邑迁徙千户以上的居民到边地,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

3.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

4.鼓励百姓养马。对养马的百姓的数量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奖赏,以满足边防对马匹的需求。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困扰他的“北胡”问题迎刃而解。通过怀柔和安抚,汉文帝成功地解决了“胡强南劲”的边境争端问题,这为汉文帝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

标签: 晁错

更多文章

  • 新中国总共举行过多少次国庆大阅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阅兵

    阅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以狩猎的方式进行,后逐步演变,阅兵的目的最终演变为体现国威。新中国从1949成立年到2015年,新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15次大阅兵。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此路线一直延续至今。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军事工业尚未建

  • 汉朝与唐朝的相似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强汉盛唐在我国历史上都堪称我国第一王朝,影响巨大。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称自己为汉人、唐人。汉朝与唐朝的相似之处具体在以下几方面。这两个朝代上面说了皆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家强盛,威名远播,除此之外,两朝都经营过中亚地区,但都不长久。还有,两朝都中断过,汉朝中间出了个新莽政权,唐朝中间则有一个武周,这两

  • 羌族的历史起源 羌族创建了哪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羌族

    据中国近代史学家范文澜推测,炎、黄二帝都出自远古的羌族。炎帝首先从西戎游牧区进入中原,黄帝则随后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流域。直到如今,许多汉字仍带有羌人的游牧血统胎记。如汉字以羊为“美”,以羊为“善”,以羊为“祥”,以羊为&ldqu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进化演变史 古代有哪些少数民族消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古代

    大概有三四十个,根据历史发展顺序为你奉上: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秋后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靺鞨源于秦以前的肃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五代时称女真。女真源于唐代黑水靺鞨,10

  • 历史上匈奴人究竟属于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

    匈奴在早期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真正被历史记载下来的草原霸主,并同中原的汉帝国发生了长时间的各种冲突。但关于匈奴的真实风貌问题,其实留下的叙述并不详尽。那么,匈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民族?匈奴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或者说匈奴根本上就不是单一化的群体。如果一定要以近现代的民族概念去理解

  • 古代姬妾制度介绍 文人苏轼如何对待婢妾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姬妾制度

    宋代大文豪苏轼,文风豪迈,一代大家。很多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令人潸然泪下。然而若是考察他对待婢妾的态度,可就足以让现代人目瞪口呆,不得不对他的深情形象另作评价。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无情无意,完全如宗法制度,仅仅是将她们视作私

  • 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小的10个政权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大地封建史五千年来王权频繁更迭,在特殊时期还曾连续出现短命的政权,也出现了很多领域很小的政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史上上最小的十个政权。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小的10个政权应该有这些,不对的欢迎拍砖。先说说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阶段,袁术听信谶言“代汉者当涂高

  • 明朝三公三孤是什么官职?三公三孤有多大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

    三公三孤是明朝独有的六个官职。主要是担任皇帝的辅佐官,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主位还算比较高的。但是三公三孤的人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不同的事情由皇帝亲选,除非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超期担任三公。其实在明朝,朝廷官职的体系还是比较复杂的,关键是有些部门权利分布不均,导致后期有了独政专行的可能,例如非

  • 南北朝的官职考试内容及奖罚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北朝

    历史封建统治者深深地懂得,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安危。因此,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可能来对全国官吏实行全面监控。除了建立单线垂直形的监察体系之外,还推行一套自上而下的严格的考课和奖惩制度。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官箴政绩和功过的考核。战国以来,这种考课制度已经初具规模,秦汉魏晋南北朝

  • 秦始皇的统治思想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死了,秦王朝溃了,他们都变成千年前的尘埃。但秦始皇这个人、秦王朝这个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从未消失,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海内外不少学者依然在关注和研究秦始皇,他们探究始皇的人生轨迹,研究他的思想性格,希望能对他作出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但从汉朝至今,人们对秦始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