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什么选择在南京定都?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什么选择在南京定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11 更新时间:2023/12/29 5:33:47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887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的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可见,孙中山关于首都的第一选择,应是武昌。

1902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意思就是说,南京不可做一个国家的首都。他认为,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

除此,他还曾说过,“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孙中山和章太炎首先考虑的定都武昌,其理由是关中、洛阳等地自然环境已经不如古代,而武昌扬灵于大江,东可控江浙,北望襄樊振抚河洛,靠着铁路交通,而北达长城,南理两粤,这是石头城的南京所达不到的。

他们还认为当年太平天国洪秀全建都南京,偏安一隅难以制远,实为失策,也是灭亡的一大原因。由此不难看出,孙中山说来说去,最中意的首都是武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并得到章太炎的支持。

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多数省份都主张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武昌,只有贵州军政府提议设在广州。已独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后,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

11月7日,湖北都督府通电全国,呈请己脱离清朝的省份派出全权代表赴武昌设立临时政府。然而,其时清朝大军屯兵江北,虎视江南,汉阳已经失守,武昌极度吃紧,湖北军事形势极为严峻。

而当时革命党人的政治基础在东南沿海,江浙革命党人就主张将新国家的政治中心放在上海。为此,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联名致电沪军都督陈其美,提议在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总机关”。

但是,就在此时,传来了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东南重镇南京的消息。于是,各省代表精神为之一振,两日后在武昌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决定各省代表会议也迁至南京召开。看起来,南京就要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个首都。

12月12日,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召开,筹组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在以同盟会委员为主的参议院“国都”问题时,又出现了南京与北京之争,主张建都北京的竟有有20人之多,而主张建都南京的只有8人。

12月25日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看到如此新形势,就放弃了将首都设在武昌的考虑,反而支持定都南京的主张。在参议院多数人投票反对定都南京之后,经孙中山、黄兴等人一再坚持和劝说,参议院复议时才确定在南京建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从此,南京成为中华民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样,在当时的中国,就出现了两个中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清王朝在北京的政治中心,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在南京的政治中心。

一个月后,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首都问题再次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孙中山不再坚持首都设在武昌,而坚定地支持首都设在南京的主张。其目的在于将袁世凯调出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的老巢北京,在南京可以将其控制在革命力量的监督和掌握之下。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有三个条件。

原来,正当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之际,从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起家的袁世凯己实际上控制了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共和,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南北对峙的局面,他自己愿意让出总统之位,请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向袁世凯提出的三个条件,其中两条与定都南京有关:一是临时政府定都于南京,二是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就职。这就是“临时政府设于南京,这是各省代表会所议定,不能更改”,并强调“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孙中山提出这些条件,其目的是把袁世凯置于南方革命派的监控之下,确保《临时约法》的实现。

老奸巨滑的袁世凯一眼就看穿了孙中山的意图,岂肯乖乖就范?同时,袁世凯的下属北方军人集团也不愿意把中国的政治中心南移到南京。这便是当年孙中山一再要求袁世凯南下就职,而袁世凯坚决推诿、拒绝的根本原因。

袁世凯不仅不愿接受首都设在南京的决议,而且以种种卑劣的手段加以抵制。早在2月11日,袁世凯在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就一再表示“不能南下”。2月15日,袁世凯即致电孙中山表示难以接受南下的要求,竟以“退归田园”这一以退为进的方法要挟。2月21日,临时政府派出蔡元培、汪精卫、魏宸组、宋教仁等为代表的迎袁南下就职专使团赴北京。

此时,袁世凯虽然公开表示愿赴南京就职,但是,背后却以北京各处发生的所谓兵变和各界人士纷纷反对为由,拒绝南下就职。

1912年4月2日,参议院召开会议,软弱又不成熟的革命党人作出重大让步,决定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孙中山在南京建立政治中心的努力失败。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从1912年一直维持到1927年。

表面上仍然是强权政治,但在袁世凯死后己分裂成了皖、直、奉三大北洋军阀派系割据的状态,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己名存实亡了。

标签: 辛亥革命

更多文章

  • 重九起义在什么时候 重九起义是谁领导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重九起义

    重九起义是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昆明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宣布云南独

  •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爆发二次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

  • 晁错削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晁错

    中行说的到来使得匈奴人一改原来的“颓废”面貌后,稽粥对中行说越来越器重,最后发展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在中行说的劝说下,多次对汉朝边境进行了“打草谷”。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十一月,稽粥入侵狄道,对大汉进行了赤裸裸的“骚扰”

  • 新中国总共举行过多少次国庆大阅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阅兵

    阅兵,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以狩猎的方式进行,后逐步演变,阅兵的目的最终演变为体现国威。新中国从1949成立年到2015年,新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15次大阅兵。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受阅部自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此路线一直延续至今。受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军事工业尚未建

  • 汉朝与唐朝的相似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强汉盛唐在我国历史上都堪称我国第一王朝,影响巨大。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称自己为汉人、唐人。汉朝与唐朝的相似之处具体在以下几方面。这两个朝代上面说了皆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国家强盛,威名远播,除此之外,两朝都经营过中亚地区,但都不长久。还有,两朝都中断过,汉朝中间出了个新莽政权,唐朝中间则有一个武周,这两

  • 羌族的历史起源 羌族创建了哪些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羌族

    据中国近代史学家范文澜推测,炎、黄二帝都出自远古的羌族。炎帝首先从西戎游牧区进入中原,黄帝则随后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流域。直到如今,许多汉字仍带有羌人的游牧血统胎记。如汉字以羊为“美”,以羊为“善”,以羊为“祥”,以羊为&ldqu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进化演变史 古代有哪些少数民族消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古代

    大概有三四十个,根据历史发展顺序为你奉上: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秋后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靺鞨源于秦以前的肃慎,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五代时称女真。女真源于唐代黑水靺鞨,10

  • 历史上匈奴人究竟属于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

    匈奴在早期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真正被历史记载下来的草原霸主,并同中原的汉帝国发生了长时间的各种冲突。但关于匈奴的真实风貌问题,其实留下的叙述并不详尽。那么,匈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民族?匈奴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或者说匈奴根本上就不是单一化的群体。如果一定要以近现代的民族概念去理解

  • 古代姬妾制度介绍 文人苏轼如何对待婢妾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姬妾制度

    宋代大文豪苏轼,文风豪迈,一代大家。很多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妻子王氏一往情深,一曲《江城子》令人潸然泪下。然而若是考察他对待婢妾的态度,可就足以让现代人目瞪口呆,不得不对他的深情形象另作评价。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而他对这些姬妾的态度,则基本无情无意,完全如宗法制度,仅仅是将她们视作私

  • 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小的10个政权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大地封建史五千年来王权频繁更迭,在特殊时期还曾连续出现短命的政权,也出现了很多领域很小的政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史上上最小的十个政权。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小的10个政权应该有这些,不对的欢迎拍砖。先说说三国时期群雄割据阶段,袁术听信谶言“代汉者当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