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蕃为何能多次击败唐朝军队?吐蕃为何不能灭掉唐朝

吐蕃为何能多次击败唐朝军队?吐蕃为何不能灭掉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10 更新时间:2024/2/16 11:31:48

了解过中国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非强大的国家。但是在当时唐朝有一个劲敌,那就是吐蕃。唐朝期间,唐朝与吐蕃常常发生战争,有时候唐朝还会被吐蕃打的屁滚尿流,甚至有段时间还攻破了长安城。但是即便如此,吐蕃就是无法灭掉唐朝,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唐朝是中国军事实力最鼎盛的时代,但青藏高原的吐蕃却如一枚硬钉子,总让唐朝如鲠在喉。即使是鼎盛时期,唐朝也丝毫占不到吐蕃的便宜。在严酷的高原气候以及强悍的吐蕃军队的夹击下,唐军经常遭遇全军覆没的耻辱。安史之乱后,唐朝进入了衰弱期,吐蕃人趁火打劫,吞并了河西数十州之地,百万华人尽入敌手,首都长安距离吐蕃人仅有数十里之遥,无险可守。

整体疆域达到了8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0万,东拒大唐,西抗拉伯帝国,是世界上第三强大的国家。唐朝人曾恐惧地形容吐蕃:“自古西戎,未有如斯之盛。”

安史之乱后,吐蕃人趁秋高马肥之际,多次东侵,每一次进军都达到数十万人之多,史料记载:吐蕃人进军总能联营数十里,金鼓齐鸣,铺天盖地。为了抵御吐蕃人的进攻,唐朝每年都要组织“防秋军”。

然而,即使是防秋军仍阻挡不住吐蕃人的攻势。公元763年,吐蕃大军长驱直入,攻占了长安,这座伟大的首都第一次落在了外族胡人之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吐蕃人并没有趁此吞并关中,入主中原,他们仅仅只呆了15天,便全军撤出了长安。于是很多人就感到奇怪,有如此实力的吐蕃人,为不能像女真、蒙古人那样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朝呢?

大家都知道,吐蕃之所以能屡次击溃唐朝,是因为他们居于高原之上,能居高临下攻击唐朝,而唐朝对他们只能仰攻,地形非常不利。同时,高原酷寒、氧气稀薄,长期居于平原的唐朝人很容易患上高原反应,轻则卧床不起,严重的甚至要丧命。当时,唐朝将这种高原反应称为“瘴”,顾名思义就是种“寒冷的瘴气”。因此,不适应高原环境的唐朝在吐蕃的主场可谓是举步维艰,而适应高原的吐蕃人却来去自如。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高海拔虽然保护了吐蕃腹地,但同时也限制了吐蕃的进一步扩。当吐蕃人进入平原后,总会被一种奇怪的疾病折磨得动弹不得,这种“怪病”就是“醉氧症”。众所周知,氧气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没有氧气,人类连一分钟也活不过去。然而如果氧气含量过多,也同样会造成一种奇异的中毒现象氧中毒。

据医学报告显示,世居高原者或移居高原者,由高原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后,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困倦、嗜睡、食欲亢进、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等症状,而这些症状都是醉氧症的表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症状,是因为活在高原缺氧地区的人,身体为了适应低氧的环境,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会增强,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当人从高海拔回到平原后,空气的氧含量提高,而机体还没有适应这个高氧环境,红细胞仍然在高效率高质量的运送氧,这样就会“醉氧”了。

早在唐朝时,唐朝人便发现,吐蕃人进入唐朝境内后,一开始总是生龙活虎、所无敌,但是过了十几天,吐蕃人就会变得懒洋洋的,整天想睡觉,就像喝醉酒一样,战斗力完全不复当初。而这种现象,正是醉氧症的体现。不过当时唐朝人并不了解此症,以为吐蕃人仅仅是不适应炎热的环境。

因为“醉氧症”,吐蕃人对唐朝的进攻总以短促进攻为主,攻击时间一长,便要回本土休整,否则很容易被唐朝击溃。因此,吐蕃人的进攻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取得不了突破性的进展,不能占领更多唐朝的领土。唐朝在面临吐蕃南诏的夹击时,反而更害怕比吐蕃国力弱小的南诏。这是因为南诏适应平原环境,能持久作战,数年不退;而吐蕃攻势有,却持久力不足,秋季进军,到了春季就要退走。因此唐朝人常说:“西戎尚可,南蛮残我!”

因此,吐蕃帝国虽然强横无敌,但在“醉氧症”的困扰下,终究不能再进一步、入主中原,甚至连孱弱的印度诸国也无法征服。相反,女真、蒙古没有“醉氧症”的困扰,他们虽然也和吐蕃人一样怕热,但他们却能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王朝。

标签: 吐蕃

更多文章

  • 永嘉之乱简介 永嘉之乱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发生在西晋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年间,是由居住在中原的少数民族人发动,永嘉之乱使得西晋的国力受到重创。趁着西晋政治混乱之际,胡人趁机入侵中原,很快就把西晋打得毫无还击之力,发生了很大的祸事。那么,永嘉之乱的起因是什么呢?永嘉之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永嘉之乱的影响有哪些?以下是永嘉之乱简介。永嘉之乱,

  • 历史上长安是如何被弃用的?长安为什么不在适合当首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安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会在唐朝以后遭到弃用呢,到底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长安不在适合被当做首都?其实开国皇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会考量的方面还挺多的,既要自己过舒服还要保证自己的位置不被轻易推翻,所为寻找一片风水宝地也不是什么容易事。都有十三个朝代在长安度过了,难道赵匡胤就是不行这个邪所以要迁都么?这次

  • 维也纳会议的历史影响有哪些?维也纳会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维也纳会议

    拿破仑一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那些曾多次被这个可恶的“科西嘉人”打败的欧洲统治者们便聚在维也纳,想要清除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种种变化。上至君主、公爵、首相、大臣、大使、总督和主教,下到这些人身后的秘书、杂役和仆人,所有人的工作都曾因那个可怕的科西嘉人的回归而中断(现在他只能待在圣赫

  • 高句丽历史介绍 高句丽民族历史简介 高句丽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句丽

    高句骊族在朱蒙建高句骊国前,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至吉林省集安县一带,高句骊国的建立,标志着高句骊族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是高句骊共同体兴起的开端。以后,随着高句骊国的强盛和破灭,高句骊共同体也随之壮大发展和解体。西晋时期高句骊高句骊国建于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

  • 夫余历史介绍 夫余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夫余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关于其兴起过程,今所见资料最早是东汉王充在《论衡?吉验篇》中追叙夫余国来历的传说,后为《魏略》转载。大意为:橐离国王的侍婢因受从天而降的“气”有孕而生东明,国王恶之,先后弃之于猪

  • 肃慎历史介绍 肃慎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肃慎

    肃慎,亦称“息慎”、“稷慎”,其先为“玄夷”,夏、商时期生活在黑水(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带一个古老部族。肃慎,濊貊,东胡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古籍中把“肃慎”部落领地称为“肃慎国&rdquo

  • 东胡历史介绍 东胡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胡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东胡

  • 挹娄历史介绍 挹娄民族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挹娄

    一、族源与分布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600余年(汉至晋),其间有时也称肃慎。公元5世纪后,改号勿吉。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时(西汉),诸史《挹娄传》皆记挹娄“自汉兴已后,臣属夫余”。但有说始于东汉,一说在“汉晋之间”

  • 焉耆国历史介绍 焉耆国历代国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焉耆国

    它是一个建立在绿洲上的农耕生活形态的城郭,是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种有稻、粟、麦,兼畜牧;那里的人有喝葡萄酒的习俗,也热爱音乐;那里资源丰富,文化发达,佛教在其国内有着很高的地位和众多的信徒,佛教艺术也曾繁盛灿烂;那里盛产胭脂,也盛产良驹,还有鱼盐蒲苇之饶。那就是焉耆国。隐藏在&ldq

  • 邛都历史介绍 邛都历代国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邛都

    邛都,滇国北方诸国中的强国。它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传说和稀少的遗址。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国,我们已经难以知晓。邛都与传奇对于邛(jiāng)都这个古国,我们知之甚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存在的证据只凭《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一句话:“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这句话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