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邛都历史介绍 邛都历代国王介绍

邛都历史介绍 邛都历代国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45 更新时间:2024/1/7 4:56:33

邛都,滇国北方诸国中的强国。它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传说和稀少的遗址。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国,我们已经难以知晓。

邛都与传奇

对于邛(jiāng)都这个古国,我们知之甚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存在的证据只凭《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一句话:“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滇国以北,还有数十个小国。这些小国中,邛都国最为强大。以前,许多人会怀疑司马迁的记述是错误的。但随着滇国、夜郎国存在的证实,人们不能不承认《史记》对历史的记载是极为严谨的。因此,人们也不敢否定邛都国的存在了。

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邛都在汉武帝时被西汉征服,设邛都县。不久,邛都国的所在塌陷了,成了沼泽汪洋,改名为邛池,南方人则称之为“邛河”。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邛都反叛,汉兵自越嶲(guī)水兴师讨伐,杀死邛都,将邛都改为越嶲郡。邛都一带土地平坦,能够种植水稻。邛都人喜欢游荡、唱歌。

“邛都”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人根据《史记》说是因为其地陷为沼泽汪洋而得名的,民间传说也说,邛都“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陷河”。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邛都的得名,显然早于它变成泽国之时。先有邛都国,后又邛都郡,其后,邛都成为泽国,再往后,邛都人造反被镇压,变为越嶲郡。但是,邛都的得名,确实是与其塌陷有关。所谓“邛”,在越人后裔之一的壮族语言中,就是“下陷”的意思。邛都之所以得名,必然与“下陷”有关。地形的变化,是有一定过程的。大概在邛都突然变成泽国之前,当地的地形就比周围要低。

关于邛都国塌陷为泽国一事,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邛都国被改为邛都郡后,郡里住着一个老婆婆。老婆婆家里很穷,没儿没女,孤苦无依。但没多久,寂寞的生活被打破了。不知从哪一天起,每次吃饭的时候,就有一条头上有角的小蛇出现在老婆婆床下。老婆婆怜爱小蛇,就将饭菜分出一些来喂它。小蛇在老婆婆的喂养下,迅速长大,很快就长到一丈多长。

蛇长大了,胃口也就大了。生活贫困的老婆婆根本不可能满足蛇要填饱肚子的要求。于是,这条蛇就常常自己寻找食物。当时,邛都人都很穷,谁家也没有能让蛇果腹的食物,只有邛都县令家有一匹高头大马,这引起了蛇的注意。趁人不备,蛇一口将骏马吞进肚子里,然后溜走了。县令大怒,责令老婆婆把蛇交出来。老婆婆吓得六神无主,哭着说:“蛇平时都在床底下。”县令于是命人去床下搜索,并没有看到蛇的踪迹;又命人挖地三尺,还是找不到那条蛇。无处撒气的县令迁怒老婆婆,将其杀死了。

蛇躲在密林里消化完食物,回到老婆婆家,发现老婆婆被县令杀死了,立即显灵,瞪着县令,大声责问众人:“为什么杀我的母亲?!我一定会为母亲报仇!”

从此以后,邛都县的人每天夜里都能听到好像打雷刮风一样的声音。这种声音一连持续了四十几天。之后,邛都人见面时,都会惊讶地指着对方问:“你的头上怎么有条鱼?”在他们的眼里,每个人头上都有一条鱼,而他们自己也是这样。

这天夜里,就在人们熟睡的时候,邛都县城与周围方圆四十里一齐塌陷下去,成为湖泊,邛都人都变成了人形而头戴官斤的鱼,只有老婆婆的房子没有塌陷,到今天仍旧存在。渔人捕鱼时,想要休息、住宿,都会停靠在那里,住在老婆婆的屋子里。不管有多大的风浪,只要停在房子旁边,便会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危险。风静水清的时候,人们还能看到水底城墙楼宇的样子。到了水浅的时候,潜入水下,便可以取得旧木头,坚硬,光亮,色黑如漆。一些人常把它当作枕头送人。

大石墓与它的谜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安宁河谷,有一种少有的奇观:在浅山之间,耸立着五座用巨石砌成的坟茔。这些坟茔的墓槽宽1~1.5米,长4~10米,四周用大石嵌砌;墓槽上部平铺5~8块扁平巨石。

这种巨石墓,在中国只安宁河谷的攀西才有,可以与“僰(bó)人悬棺”相媲美。除米易县,在安宁河畔的西昌、德昌等地也有这种神秘的巨石坟墓。这种坟墓被称为大石墓,当地人则称之为月鲁坟。月鲁,据说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天神。他的指甲和发脱落下来时,地上的人们必须建造坟墓埋葬,于是,安宁河谷就到处有这种大石墓保留下来。还有人说,大石墓是明朝初年反抗朱元璋而被杀的月鲁贴木儿的葬身之地。但这个说法无法解释为什么有许多大石墓在当地出现。当地的一些彝族人则称大石墓为“濮苏乌乌”,说大石墓是彝族的祖先进入攀西前,居住在这里的一种矮人居住的石头房子。而一些汉族人则将大石墓演绎成了仙人洞,说里边住着神仙,人们有什么危难,只要在大石墓前敬香烧纸,神仙就会走出墓来帮人渡过难关。

这些当然都是神话和传说,没有科学依据。随着考石发掘和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石墓的神秘面纱才逐渐揭开。

大石墓确实是坟墓的一种特殊造型。这种坟墓,采用天然石块垒成墓室、墓道,再以平整的大石为顶,所用石块都非常巨大。在大石墓中不止埋葬一个人或一对夫妇,而是按亲缘关系,整个家族或部落男女老少同葬一墓,人人无棺椁,无分隔。同一家族或部落的人很少同时死亡,因此,需要多次开墓门将不同时期死去的人放进家族的墓中安葬。随葬品大多是装饰品和简单日用品,时代比较早的大石墓有陶器随葬品,晚期则有一些金属制品随葬。

大石墓采用巨石作材料,而这些巨石都未经人工加工,重的达上万斤,轻的也有数千斤。即使在今天,如果不借助机械,也没办法挪动这些巨石。那么。当年建造大石墓的人又是怎样用这些巨石建造坟墓的呢?原来,他们在墓旁修了一条土做的坡道,再用绳索、滚木、撬棒将巨石通过坡道拖到预定位置。

大石墓的使用时间比较长,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最早是从春秋中期开始,最晚是到西汉末年消失,一直延续了500多年。

那么,是什么人建造了这些大石墓呢?通过多年的研究,专家们认定,大石墓墓主就是曾经在《史记》中留下踪迹,却不知其来源和去向的邛都人。

西汉末年,汉武帝降服邛都国,设置了越嶲郡。后来,邛都人的首领任贵杀死了越嶲太守,自封为邛谷王。汉皇没有降罪于任贵,反而承认了他自取的封号。这一方面是因为邛都位置偏远,一方面也是因为邛都的势力比较大。

当年,邛都人就居住在攀西地区,他们是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而位于安宁河谷的西昌在古代就叫做“邛都”,其旁边还有一个叫邛海的高原淡水湖。这一带就是邛都人的聚居之地。大石墓中出土的稻谷、稻叶痕迹和铜镰以及在安宁河谷内发现的几处大石墓遗址附近的房屋建筑遗迹等,都与邛都人“耕田,有邑聚”的记载相吻合。

从大石墓的墓葬形式看,攀西地区所存大石墓有200多座,按每座墓葬入80~90人计算,入葬的人数在两万人左右。

根据《华阳国志》记载,邛都人后来被编成“七部营军”,驻守在安宁河谷。那时,他们已经放弃了用巨石构筑坟墓的习俗。那以后,邛都在文献中便杳无踪影了。

大石墓中出土的兵器非常少,而且很小,邛都旁边的古蜀国、滇国等则都是用大量青铜兵器武装起来的剽悍民族。那么,邛都人是如何在安宁河谷安居了四五百年的?邛都人是什么人种,从何而来?他们最终是彻底灭绝,还是融入另一个民族,或者是演变成了今天的哪个民族?蜀、滇的王都有自己高级别的墓葬,为什么邛都国的王始终与他的同胞长眠在一起?虽然有关大石墓的谜团已经揭开了不少,但在谜底没有完全揭开之前,对大石墓的探索不会结束,对邛都的寻访也不会结束。

邛都国大事记

汉武帝时,邛都被西汉征服,设邛都县。不久,邛都国塌陷,成为沼泽汪洋。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邛都反叛,汉兵自越嶲(guī)水兴师讨伐,杀死邛都王,将邛都改为越嶲郡。

标签: 邛都

更多文章

  • 滇国历史介绍 滇国历代国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滇国

    滇国(前278年115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越民族的一支,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晋宁县晋

  • 大理国历史介绍 大理国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理国

    大理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

  • 大理国历史大事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理国

    大理大事记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云南东部的“三十七部”灭掉了大义宁称帝,改国号为大理,定国都为羊苴城。公元1147年,段和誉把皇位传给段正兴后出家,从此,大理国开始走下坡路,国势日衰。公元1063年,洱海地区的杨允贤叛乱,掀起了大理国内乱的序幕。公元1080年,杨义贞杀掉国

  • 消失的古国之奄国历史介绍 奄国历代君主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奄国

    它确实存在,却没有人说得清它的来龙去脉;它曾经非常强大,在历史上却没有多少记载。这时一个叫做奄国的古国。不知道何年何月,人们才能揭去它的面纱。淹城与奄国在江苏省常州市南面的武进区,有一座古代堡垒遗址,叫做淹城。淹城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据说,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

  • 清朝满族为什么比明朝还推崇儒家思想?清朝女子守节究竟有多严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满族

    从历史上来讲,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几乎很难在一起相处,因为双方的文化体系不一样。元朝虽然完成了统一,但输就输在不会治国,一直想要汉人褪去自己的文化,然后向蒙古学习,这种强迫的制服也导致元朝非常短命。等到满族入关建立清政府以后,可能是吸取了元朝失败的经验,所以就极力推崇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甚至到了一种令人

  • 夏桀有哪些暴行 夏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夏桀

    夏桀商纣,这是古代两位著名的“暴君”,仿佛有他们出场的地方,一定就会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仅如此,他们都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妃子,这个妃子也都是历史上很著名的“红颜祸水”,妺喜和妲己。纣王妲己的故事我们听说了太多,夏桀和妺喜你又知道多少呢?为什么夏桀也是

  • 南明永历政权最后的高潮: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定国

    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

  • 东吴政权建立的合法性在哪?孙权建国用的什么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吴

    曹魏和蜀汉的建立都有各自说得通的理由,但孙权建立东吴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孙权既不是汉室宗亲也不想继承汉室血脉,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叛国臣子了。所以孙权建国时间最晚,就是因为孙权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建国的合理理由,但是东吴政权是三国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比曹魏都还要长。只能说江南这片土地真的人杰地灵,培养出了

  • 诸葛亮北伐的资金竟是靠制盐得来的?蜀汉经济命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蜀汉的经济应该是三国当中最令人堪忧的,主要是刘备身边还真没有一位好的经济学家,所以国内经济一直提振不起来。当年诸葛亮北伐就花费了大量的钱财,那这笔钱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这里就要提起蜀汉的经济命脉了,那就是制盐业。盐对于古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除了盐可能就没别的调味料了,所以蜀国大力发展制盐业,获

  • 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租庸调制

    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唐朝继续实行均田制。公元624年,颁布均田令,并将前代的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规定丁男(2160岁)、中男(1820岁)受田一顷(百亩)。疾病残废者受田40亩。寡妇30亩,如为户主则为50亩。所授民田2/10为永业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