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戎族历史介绍 戎族是如何消亡的

中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戎族历史介绍 戎族是如何消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61 更新时间:2024/2/11 7:17:33

对于戎族,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这个部族只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偶尔与读者邂逅。然而,历史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考古发现的残砖片瓦都无法为我们完全揭开这个部族的神秘面纱。

戎族探源

戎,曾经是我国西北方的一支强大的族群。《尔雅·释地》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对于戎族,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戎”源于商周间的鬼方、獯鬻,周末的猃狁,后来成为狄和匈奴。第二种观点是认为“戎”源于羌族。还有的学者认为,“戎”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中国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称,亦称“西戎”,同“东夷”、“北狄”、“南蛮”并举。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戎”是西周、春秋时期单独存在并且非常强大的一个重要民族,因为甲骨文、钟鼎文中有“戎”与其他诸族并称的情况出现。各种说法不一而足。可见这个2000多年前骁勇善战的部族引发了今人多少探究与猜想。

《说文》中,“戎”字从甲从戈,是一个手持兵器的士兵形象,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戎”字。殷周时有鬼戎、西戎等;春秋时,戎分为7种,有己氏之戎、北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骊戎、戎蛮等;秦国西北有狄獂之戎、义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战国时,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居山谷。戎族众多部落似乎并不统一,其生活方式也与中原人迥异。《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戎与西周的决战

戎族各部落的鼎盛时期约在西周至春秋早期。西周多次对戎作战,最有名的一场战争,也是导致西周终结的一场战争,就发生在周和戎之间。

西周到了第13个王周幽王时气数已尽。这个昏庸无度的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居然点燃了为防御戎而修建的20余座封火台。各地诸侯看见狼烟四起,便匆匆赶来救援,哪里料到这正是“封火戏诸侯”的游戏。褒姒看到慌忙赶来的众诸侯被戏弄的窘态不禁失笑。没想到这一笑付出的代价却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这个荒淫的周幽王不久就自食了苦果。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被废皇后的父亲申侯与犬戎联合,攻打周幽王,这时当他再点起封火时已无人来救援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虏走褒姒,周室被迫东迁。

山戎与燕、齐联军之战

其后,戎对北方的秦、齐、鲁、燕时常侵扰。其中,山戎的一场战争引人注目。

《史记·匈奴列传》载:“唐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戎,即北戎,从西东迁,其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燕山南麓。山戎部族在春秋时期非常强大,经常入侵燕国,成为当时“病燕”的一大边患。鼎盛时期还曾经“越燕而伐齐”。《史记·匈奴传》中记载,“是后(指平王东迁)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斄公与战于齐郊。”犬戎迫使西周东迁后大概仅过了65年,山戎越过燕国攻打齐国,而齐国当时可谓春秋各国中兵力较为强大的一个诸侯国了。由此可见,山戎当时人强马壮,敢于长途跋涉以袭远。那么,山戎如何从一个具有相当文明的部落渐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呢?这也许与一个成语“老马识途”有关。

“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600多年前。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会盟各诸侯,订立盟约,要求共同抵御外族。当时齐桓公为中原霸主。北方的燕国时常受到山戎的骚扰,就派使者到齐国求援。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亲率大军到了燕国,但山戎已退回北方。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追击,一直打到山戎国(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大败山戎。山戎王密卢逃到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齐桓公和管伸决定再去征讨孤竹国。到了孤竹国附近,只见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带着密卢的头颅来请降,齐桓公相信了黄花,并让他作向导带领齐国大军去追赶孤竹国大王答里呵。直到傍晚,大队人马来到黄沙飞舞的“旱海”沙漠,大将黄花早已不见踪影。齐桓公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又累又渴,齐燕大军迷失了方向,似乎只能葬身于茫茫沙漠了。管仲足智多谋,他挑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没想到大队人马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果然走出了沙漠。基于这个故事,后来就以“老马识途”来称赞有经验的人了。

齐桓公伐山戎之事在古文献中记载很多,《左传》、《管子》也都有记载。《春秋谷梁传》载:“桓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为燕辟地。”这一次,齐国不仅消灭了山戎,还为燕国向北拓展了土地,燕国一下变成了一个大国,成为齐国的北方屏障。

戎族的消亡与考古发现

齐国灭掉了孤竹国后,一部分山戎融入了当地民族,一部分加入了东胡,戎与胡杂处的过程中,名称也相混。山戎,这个古代中国北方的一支强大游牧部族,终于在齐国伐戎后,逐渐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西北,以义渠戎为代表的西戎一直是秦的最大边患。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人用美人计诱杀了义渠王,灭了义渠国,彻底解决了西戎骚扰的问题。《史记·秦本记》记载了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历史。

至战国时,迁居到中原的戎族各部,已渐渐融入华夏民族。“戎”这个称谓已不复见于史籍。

如今,中国第一座以少数部族文化命名的遗址类陈列馆一山戎文化陈列馆,坐落在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长城以北的军都山南麓玉皇庙村。1985年在这一地区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山戎墓地,其后在葫芦沟和西梁±光等处也发现了一些山戎的墓地。山戎,这个已经消失了2000年的部族,重新又回到了今人的视线。

分布于北京北部和河北北部的山戎族,过着半定居的生活,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并兼狩猎,大体处于半游牧状态。考古发现,遗址大多分布于较高的山坡,还发现了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屋和储存物品的窖穴。在玉皇庙墓地,殉葬的牲畜也以狗、马为最多。古代史书中往往用“戎狄”并称北方少数民族,他们或许有某种亲缘关系。在狩猎的过程中,他们也许大多使用狗作为帮手,狗对他们的狩猎生活非常重要。因此,狗作为他们的图腾而被崇拜。

出土的随葬饰品中还有精美的虎纹腰带饰牌,显示死者生前的地位较高。此外,军都山一带的墓地还出土了大量耳环,可见,山戎族人无论男女多佩戴耳环。墓葬中的男女老幼,颈下和胸前还多佩戴项链,有黑白色石珠、绿松石珠和各色玛瑙珠项链。男子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身材高大,还佩有短剑。山戎族人的形象在我们眼前不断清晰起来,他们头戴耳环,颈挂项链,腰系胡带,身佩短剑,十分英武。

迄今为止,北京玉皇庙发现的墓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墓葬数量也最多,因此考古界将分布于军都山和冀北山地一带以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玉皇庙文化。”

戎,这个称雄中国北方数千年的部族,留给我们两个成语“千金一笑”和“老马识途”后,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标签: 戎族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匈奴族历代单于介绍 匈奴民族历史介绍 匈奴有多少位单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单于

    匈奴-简介匈奴人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坏者和野蛮人的代名词,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匈奴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在东方已成为“丧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渐向西逃亡,最后深入到欧洲腹地,不仅找回了昔日的荣耀,还引发了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从而改变了欧洲历史。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评价如何 宋初杯酒释兵权的影响都有哪些 杯酒释兵权将领名单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评价如何杯酒释兵权的评价有两面性,一方面,杯酒释兵权使得宋朝政府结束了唐末以来武将割据一方的不良局面,使得宋朝在军队方面出现了稳定局面,而在军队稳定以后,农业和经济也发展起来,宋朝迎来了短暂的发展时期。赵匡胤剧照在另一面,杯酒释兵权的评价中也有着负面的一面。杯酒释兵权使得宋朝的一批

  • 明朝土木堡之变起因 土木堡之变影响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土木堡之变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起因是什么明朝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历史中大事件之一。明朝土木堡之变起因分为两种,分别是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土木堡之变遗址首先,导致明朝的土木堡之变的根本起因是明朝的经济状况。明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刺激了官僚主义的盛行,很多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赢取私利或者压制商人的发展,最

  •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辛亥革命

    揭秘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好几个方面。首先辛亥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在阶级力量的方面,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开始壮大。再从经济上看,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方面,民主思想渐渐扩大,革命热潮逐渐成为社会

  •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隋朝帝开凿大运河始于何时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开凿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大运河的开凿者是隋二世,在隋朝时期大运河开始修建,大运河的开凿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当然不是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但是大运河开凿对于隋朝的灭亡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大运河照片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自古就有很多人懂。隋朝时期

  • 尼布楚条约为什么割地 对尼布楚条约的评价 哪个皇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为什么要割地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和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条约,为了换取北方边境的和平,获得让沙俄承认清政府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的统治权,竟然将额尔古纳河到贝加尔湖的领土割让给沙俄,尼不楚条约有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是平等条约,有人认为是不平等条约,下面说一下尼布

  • 癸酉之变结果 癸酉之变与林清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癸酉之变

    癸酉之变结果自古以来,我国的变革和起义数不胜数。但是由各种教会组织领导发展起来的起义却是比较少见的。癸酉之变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那么癸酉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癸酉之变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癸酉之变画像作为教会类型的起义,癸酉之变的群众基础自然是有的。但是癸酉之变结果却不像领导者所期望的那般。众所周

  • 明朝党争的来龙去脉 如何评价东林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党争

    明神宗时期,神宗长时间不上朝理政,久居深宫过着"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的生活,身边的侍者办事稍不称意"辄毙杖下"。且又极其贪婪,恨不得把天下财货都搜刮进宫中供其挥霍。把大批太监派作"矿使”、"税监”前往各地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他把朝廷官员的任免都丢在一

  •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 诸葛孔明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怎么样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和蜀国将官制定的,他六出祁山是为了北伐中原,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先派赵云在斜谷佯攻眉县,然后他亲自带兵向祁山方向进攻,攻占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县。诸葛亮剧照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中,第二次是经由散关的。诸葛

  • 曾国藩怎样评价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的过程介绍 天津教案对曾国藩影响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曾国藩,天津教案

    曾国藩怎样评价天津教案晚清名臣曾国藩不仅为官勤俭廉劳,修身律己,还对中国近代化建设功不可没,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等都离不开他的积极倡议。曾国藩本来一世英名,不料晚年因为天津教案在千夫所指中病逝,可见当时民众对曾国藩天津教案评价有多不好,以致功劳被盖过。曾国藩照片18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