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3/12/26 2:20:57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战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认为这是一场旧式农民革命。如刘大年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太平天国期间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突出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而“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群众是旧式农民战争中的群众。”因此,“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革命的顶峰。”[18-19]

第二种,认为这是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如郭毅生在《略论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质》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国革命无可非议的是农民战争,以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但它爆发于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崛起于经济较为发达、中西交通频繁的两广,“此时社会各阶级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民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民,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民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等级,这一社会力量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如“杨秀清萧朝贵、秦日昌等人便是无产阶级分子杰出代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国革命具有了迥异于以往单纯农民战争的许多特点,其中如政治纲领中提出的平等观念,否定专制神权和专制政权的思想,便带有较为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对于第一种观点的理由,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清朝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而引起的,与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的起因基本一样。

②太平天国运动同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一样,采用落后的宗教方式来动员和组织群众。

③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农民阶级千百年来的平均主义思想,没有先进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所以革命不是由先进阶级领导的。

④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封建统治者。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社会,只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思想的一种延续,没有超出旧式的农民战争的范畴。

⑤太平天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沿袭了封建的君主专制形式,分封诸王,严格等级秩序,领导集团内部争夺权力,矛盾尖锐,充分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没有一点新意。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虽然提出了较完整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然而这仅限于其个人的认识,而没有成为领导集团的共识;《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的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局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一样,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最终失败。19世纪中叶发生的亚洲革命风暴是一场旧式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当然是旧式农民战争。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但它基本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还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对于第二种观点的理由,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与历史上的旧式农民战争不同的。

②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军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后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

③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已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但因为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了”。

标签: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文章

  • 宁汉合流是指_宁汉合流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国民党内部暂时联合统一,汪精卫、蒋介石、蔡元培等人担任政府主要官员。宁汉合流后,国民党一致对付共产党,要肃清共党,以保持国民革命势力之统一。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相_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意义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武汉国民政府领导人汪精卫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使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原先采取的“联俄容共”方针逐渐演变为“反共清共”,之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相1927年7月14日晚,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死了多少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对大革命造成沉重打击,蒋介石则由此登上国民党最高领袖之位,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l

  • 皖南事变真相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皖南事变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新四军北上时遭国民党埋伏,军长叶挺被俘虏,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以及大部分战士都牺牲了,可以说新四军“全军覆灭”了。事后,周恩来发出“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皖南事变

  • 洋务运动主要历程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三十年却没能让中国富强起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主要历程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

  • 仁宣之治具体内容 仁宣之治是明朝最昌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统治下的时代,此时被人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后世更是把仁宣之治比作唐朝的贞观之治。仁宣之治具体内容政治上明代经朱元璋和朱棣的经营,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社会经济获得了大发展,并且击败了北方蒙古入侵势力,巩固了边疆地区,使明朝出现了一个小康局面。但是在

  • 永乐盛世具体表现 怎么评价永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被称为“永乐盛世”,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史学家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认为它远超过了后来的所谓“康乾盛世”。永乐盛世具体表现疆域上据《明史·地理志第十六》记载:“计明初封略,

  • 建文改制具体措施 建文改制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建文改制

    为解决“朱元璋后”的遗留问题,建文帝与方孝儒、齐泰、黄子澄等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建文改制”。然而,在建文削藩时却遭致大祸,燕王朱棣夺下皇权,建文帝下落不明。建文改制具体措施更定官制一、完善中枢文职化以品行佳优的文臣循吏充实大明中枢机构,完善其文职

  • 洪武之治具体措施 如何评价洪武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武之治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他登基后发展经济文化,国力日益增长,因其年号“洪武”,故称“洪武之治”。洪武之治也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对明朝日后发展起着重要奠基作用。洪武之治具体措施政治上中央集权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承袭元朝。1380年(洪武十三年),

  • 戊戌变法顽固派介绍 戊戌变法的启示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戊戌变法,顽固派

    戊戌变法顽固派介绍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戊戌变法顽固派的阻挠,具体来说是因为戊戌变法的顽固派发动了戊戌政变直接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戊戌变法顽固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图片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清政府的内部一共分为两股势力,一部分是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支持维新派变法的人士,另一部分则是以手握实权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