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元和中兴靠什么政策 唐宪宗实行酷吏?

唐宪宗元和中兴靠什么政策 唐宪宗实行酷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4/2/11 7:38:13

唐宪宗

安史之乱的创伤似乎已经愈合了大半,泾原兵变的阴霾也已散去了不少。在将几个“不识时务”的“刚愎”人投诸荒裔后,年轻的唐宪宗走上了历史舞台,创造了一段中兴的佳话,史称“元和中兴”。

唐朝的文人是有着鲜明个性的。魏晋南朝的放荡风流之气在他们的身上流动,儒家的礼仪彝伦同样约束着他们。他们渴望一登台阁,陶钧天下。可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官微身卑,根本左右不了政治的方向。他们能做的,只是在诗文中一次又一次吟咏舜三代的大同之世,或攥着自己苦心炼成的文章,奔走在一个又一个执政者的门下,末了,或换来一个“燥竞”的恶名,或博来一声“矫俗”的嘲笑。

眼见年华逝去,九阙重楼,天子之颜未尝得见,理想终归是理想。或放白鹿于青崖,或拊膺而长啸:我本山林之人,岂羡人间富贵?泪也不尝流,世间终是太平,饮酒弹琴,茕茕终老而已。或也有几个文人,中了举,做了官,一腔报君之情,正待此时。可叹,总是生不逢时,君固是明君,只恨有几个刑余阉奴、口蜜小人,浮云蔽日,惟能徒呼奈何。

唐宪宗是一位出色的君主,他的才能和胆识都不亚于西汉中宗汉宣帝。可是,唐朝文人却因他饱含心酸。文章大家韩愈,极谏宪宗崇迎佛骨,却只能流落潮州。这一饱含忠义的行为又能否换来世人的同情呢?成书五代的《旧唐书》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而已!

读至此句,顿觉文人之宿疾,尽在这八字之中!作为那个时代最坚贞不屈的人们,他们于父孝,于君忠,却恰恰忽略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尽管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尧舜时的究竟,但他们必须也愿意坚信尧舜那个时代的政治清明以及三代后的教化凌迟,他们时刻怀着“致君尧舜上”的信念,太古的太平之世成为了他们梦想的源泉。他们时刻怀着对天下的焦虑,他们渴望一展抱负,为了自己,也为了天下。

所以,他们是“拙于世务”的,他们不知道政治清明的背后藏着多少险恶。当元和时藩镇林立,唐宪宗需要的不再是所谓的教化,而是更直接而坚实的力量。他需要的也不是交心的忠臣清官,而是他所能驾驭的强臣和贪财渎货的谋臣。当在混乱的世间建立秩序的时候,道德仁义都可以暂时搁置,因为坚持这些只会让天下遭受更大的苦难,这天下包括百姓,也包括文人。

所以唐宪宗需要那些酷吏、贪官、胥吏,百姓也同样需要。当英武的唐宪宗荡平各地藩镇的时候,起了关键作用的正是这些不齿之徒。后勤转运所需的资金,恰是这些善于掊敛和理财的胥吏所供给的;负责在前线鏖战的,也正是那些观望倨傲的藩镇节度。而文人却在一次又一次上书宪宗,苦谏宪宗罢兵养民。“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这句古老的话语,在唐代文人的吟咏中,真正注入了他们崇高的理想。可宪宗冰冷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古老而腐朽的建议,在文人的感慨和痛心中铸造了“元和中兴”。

或许只在宪宗为宦官所弑和唐朝崩溃的那一刻,文人才真正地纾怀了,他们“不法古道,必将灭亡”的预言终于成真了。现实给了他们感慨的机会,证明了他们是真正意识到清平后危机的人。但历史滚滚而前,吞没了他们痛心的话语,只剩下一个“元和中兴”的名称和万卷的诗书文章,证明这一切过往的存在。

后世的文人并没有给“元和中兴”太高的评价。这用兵燹和流血铸造的中兴盛世并不是他们梦想中的太平之世。他们继续寻找着,世间第二个尧、第二个舜,直到那时,就是他们真正走入政治的时候。而唐朝的文人们,在政治浑浊而深不见底的河流前,留下了足迹,却未真正踏入这条他们梦想中的清澈之源。

标签: 唐宪宗

更多文章

  • 元和中兴具体表现 如何评价元和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指的是唐宪宗时期治国有方,国家政治回到正轨,出现中兴的局面。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元和中兴具体表现唐宪宗纳宰相杜黄裳之议,征伐不服之藩镇。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利用藩镇间矛盾,取消宦

  • 唐隆政变为何杀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剿灭韦氏集团、李旦复辟的一场政变,之后,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势力则更加庞大。唐玄宗即位后发动兵变,杀了太平公主,才结束了中宗以来的混乱局面。唐隆政变为何上官婉儿被杀上官婉儿此人才华横溢,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无及,遂斩于旗下。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

  • 神龙政变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神龙政变过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皇太子李显联合多位大臣逼武则天退位的复辟事件,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统治的结束,李唐王朝得以复辟,皇权重回男性手中。神龙政变为什么不杀武则天公元704年,武则天81岁。这一年八月,武则天生病,张易之、张宗昌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五人机密谋划,除掉二张的政变也在悄悄地布置着。

  • 武周之治简介 武周之治具体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周之治

    武周之治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治世,武则天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能力有目共睹。武周之治简介武则天自立为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重用武氏族人,重用酷吏,严重打击了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削弱了关陇贵族为代表的世家对政治的影响,提高了妇

  • 永徽之治具体措施 怎么评价永徽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是唐高宗李治统治下的一段盛世,在各项措施下,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加之“永徽”为唐高宗第一个年号,故称永徽之治。永徽之治具体措施政治上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

  • 太康盛世的具体措施 如何评价太康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康盛世

    太康盛世是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实现的社会情况,因晋武帝当时年号叫“太康”,故称“太康盛世”。晋武帝统治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但思想上仍受司马家族影响。太康盛世具体措施政治上无为而治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

  • 黄巾之乱起义经过 黄巾之乱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是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农民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黄巾之乱虽然被平息,但东汉名存实亡,三国开端之势不可阻挡。黄巾之乱起义经过起义爆发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

  • 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 王莽篡汉事件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莽

    王莽是皇室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西汉衰亡之际,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事件被称为“王莽篡汉”。历史上对王莽篡汉褒贬不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莽篡汉到底是怎么回事。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父亲早死,没有被封侯,王政君便把他接进宫抚养起来。他

  • 汉武盛世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评价汉武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开创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为后世留下深远影响。汉武盛世体现在哪里政治方面人才辈出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按照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语中的

  • 七国之乱的发动者是谁 七国之乱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七国之乱

    汉景帝发生了一场七国之乱,它是一次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的对抗,最终七国之乱被平定,西汉诸侯王势力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得以巩固。七国之乱的发动者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