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徽之治具体措施 怎么评价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具体措施 怎么评价永徽之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30 更新时间:2024/1/3 17:38:52

永徽之治是唐高宗李治统治下的一段盛世,在各项措施下,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加之“永徽”为唐高宗第一个年号,故称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具体措施

政治上

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即位之后,重用太宗旧臣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之遗风。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唐太宗冷落。

经济上

李治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万户。

李治统治后期的显著特点是持续多年的歉收。670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酿酒。7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680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经济和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去世的。

虽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但李治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价的措施,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政府周期性地从自己的中央谷仓中拿出谷物以低价卖出,679年甚至用谷物换回私铸钱。更重要的措施是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常平仓,655年,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文化上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永徽三年(652年)年孙思邈著《千金方》。

李治另一个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高宗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例如在656年,不少于1400名胥吏有资格进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过进士考试。

军事上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车鼻可汗。9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罗可汗。7月沙钵罗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讨之。8月大食国始遣使来唐。闰9月诏义仓改令率户出粟。

永徽三年(652年)正月牢山之战,唐军大败贺鲁军。吐谷浑、新罗、高句丽、百济并遣使入贡。3月建大雁塔。7月户部计,全国380万户。1月驳马国遣使朝贡。

永徽六年(655),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如何评价永徽之治

《旧唐书·本纪第五·高宗下》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剑桥中国隋唐史》:“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

标签: 永徽之治

更多文章

  • 太康盛世的具体措施 如何评价太康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康盛世

    太康盛世是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实现的社会情况,因晋武帝当时年号叫“太康”,故称“太康盛世”。晋武帝统治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但思想上仍受司马家族影响。太康盛世具体措施政治上无为而治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

  • 黄巾之乱起义经过 黄巾之乱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是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农民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黄巾之乱虽然被平息,但东汉名存实亡,三国开端之势不可阻挡。黄巾之乱起义经过起义爆发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

  • 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 王莽篡汉事件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莽

    王莽是皇室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西汉衰亡之际,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事件被称为“王莽篡汉”。历史上对王莽篡汉褒贬不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王莽篡汉到底是怎么回事。王莽篡汉为什么能成功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父亲早死,没有被封侯,王政君便把他接进宫抚养起来。他

  • 汉武盛世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评价汉武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开创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为后世留下深远影响。汉武盛世体现在哪里政治方面人才辈出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按照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语中的

  • 七国之乱的发动者是谁 七国之乱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七国之乱

    汉景帝发生了一场七国之乱,它是一次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的对抗,最终七国之乱被平定,西汉诸侯王势力基本清除,中央集权得以巩固。七国之乱的发动者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七国

  • 什么是成康之治?成康之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太平盛世,它指的是西周姬诵、姬钊两位君主的统治,他们对内以德慎罚,对外以攻为守,奠定了安定繁荣昌盛的西周社会。什么是成康之治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

  • 孔甲乱政是怎么回事 孔甲乱政的原因_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孔甲乱政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信奉鬼神,还爱饲养龙之后食用,总之就是一个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最终孔甲在登车回城半路上死在车里。孔甲乱政是怎么回事孔甲继位后,立即举行了隆重的仪事,向天帝求雨。几天后,阴云密布、雷声隆隆,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严峻的旱情也即刻缓解了。举国上下全都泡在雨中,有的跪拜,有的欢

  • 太康失国以后复国的是谁 太康失国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康失国

    太康是启的儿子,他即位后不勤于政事,内部矛盾日益突出,外部忧患又没有解决,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则乘机掌握了夏国实权。“太康失国”让夏朝的统治中断约40余年,直至后来少康复国才重夺王位。太康失国以后复国的是谁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共约六七十年。这六七十年的前二三十年是后羿掌权,

  • 东北易帜的背景原因 东北易帜事件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称为新的“东北王”,日本人步步逼紧,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实现了统一,史称“东北易帜”。东北易帜的背景原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是指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

  • 辛酉政变发生过程 辛酉政变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辛酉政变

    慈禧,一个统治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她从幕后走到台前,是什么给了她一个女人这样的权利?发生于1861年的辛酉政变正是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辛酉政变发生过程17日,咸丰皇帝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