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介绍:中国最古老的军衔制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介绍:中国最古老的军衔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4/1/22 2:59:25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分裂的局面。秦灭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方面,适应了历史发展,国力大增。

特别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在统一战争中,横扫六国。秦军战斗力主要来源秦国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据有秦国特色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战斗力上发挥了其作用。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候,20彻候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商鞅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秦军战斗力。

为奖励军功,商鞅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的宗室也是这样。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拥有爵位。

禁止私斗,商鞅认为,在战场上,士兵为国家而战。奋勇杀敌,是应当的。乡里打斗。为私而斗。于国无力。禁止私斗,违反规定者将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作用秦国鼓励军功的具体制度。使秦军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建立了一支所向无敌,横行天下的虎狼之师.作为荣誉,军功爵位基本具备现代军衔的特点,“秦军中。国尉,上将军,将军,陴将军,都尉,郎中,军侯,是军官职务名称”

授予标准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的人头(首级)。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用证据。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

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惩处

主要是贬值,夺禄,降职。表现不好的,还有失职行为的官吏。国家降低其爵位。消减部分,[所有]俸禄。降低职务。

秦国刑法严苛。实行轻罪重罚.方法很多。

【具体处罚】

鞭打,最轻的处罚。数量不一。

肉刑,伤害人的肢体。使人残废。

刖刑,把罪犯的脚砍下来。

嚜刑,在罪犯脸上刻字。

鼻刑,把罪犯的鼻子割下来。

宫刑,把罪犯去势,当太监

【死刑--种类很多】

赐死,是惩处高级军官时常使用。

生埋,也叫坑之.把人活埋,秦军对战俘常使用。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

车裂,把人四肢分别绑在几辆车上。撕裂。

弃市,在闹市斩首,还要陈尸数日,不准罪犯家属收尸。

腰斩,把罪犯拦腰砍成两半。短时间人死不了。

株连,士兵几人一组。一人犯法,一起惩处。军人犯罪。家属连同处罚。

处理刑法的官员是廷尉。管监察的官员是御史。军队外出打仗。御史随行,进行监视。

待遇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上造”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当爵位到到五大夫可衣食300户的租税。如果军功杰出,衣食600户的。可以养士“自己的家臣与武士”

俸禄,以实物的形式向各级官吏发放俸禄。主要是粟米。可兑换布匹。还有的时侯,国君会发给一些官吏,以钱币,黄金,但数量少。不属于正常俸禄。

俸禄发放的时间单位。秦国以年为单位发放俸禄,叫岁俸。及一年发放一次。

俸禄,主要是粟米的记量单位是‘石。秦1石=30.75公斤

爵位岁俸(石)

1公士50

2上造100

3簪袅150

4不更200

5大夫250

6官大夫300

7公大夫350

8公乘400

9五大夫450

10左庶长500

11右庶长550

12左更600

13中更650

14右更700

15少上造750

16大上造800

17驷车850

18大庶长900

19关内候950

20彻候1000

标志

由于年代久远,古籍中无详尽记载。对秦军的详细情况无法了解。是否还有可以识别的军衔标致。不详尽。70年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成为研究的难得资料。可以仔细观察这支军队,发现士兵装束和发式各不相同。

考古学家认为,这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而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古籍中记载,秦军是‘科头既不带起防护作用的头盔,作战。步兵兵马俑戴着麻布做的尖顶圆帽,和军官俑戴着的板冠明显起不到防护作用,只能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兵马俑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布衣,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无铠甲。他们是很可能拥有一级军功爵位“公士”,的军人。

身穿铠甲、梳着发辫的步兵是普通士兵。身穿铠甲,戴着麻布做的尖顶圆帽的步兵是拥有二级军功爵位“上造”的军人。

秦军军官又是什么样子,如何划分级别。

秦军一辆战车左右两人使弓箭,戈,战斗。中间的驾驶员,是车长叫驭手。主管一辆战车。

根据史书记载,驾驶一辆战车的驭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从兵马俑的驭手俑板冠来看是最基层的军官。

还有的军官俑,他们戴的也是板冠。但板冠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

还有的将军俑。双手按剑、板冠样式复杂。身穿两重战袍,外罩铠甲。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可见秦军将军除板冠外,前胸和后背都有的花结,起到划分级别的作用。

关于秦军的编制,体系。目前还无法详细的了解,但可以认定。秦军有效的管理制度使秦军的战斗力远远高于其它六国。

基本上,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做到了商鞅初创时的目的。为达到秦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一只纵横天下的虎狼之师。古典里这样描写秦国的士兵。“赤裸上身的秦军士兵,一手拿着长剑,一手夹着一个俘虏,腰间挂着几个人头。”不难想象,其他六国的军队在面对这样的一只军队是很能取胜的。

同时,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也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当时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下。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全新的封建制度保证了秦国最终战胜了其它对手。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封建制度下,俸禄制取代世禄制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官员等级评定建立在其客观贡献的基础上。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与民Z性的。提高了人民的进取精神。

不过在信奉法家治国的秦代统一天下之后,显然没有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秦二世提出[以杀人众者为忠臣]。在秦代统一天下之后,以军功选拔官员的方法,其积极意义以远不如统一前了。强化武夫当政的制度,对于要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是有十分的必要的。但在统一之后,社会基本安定,就需要有善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人才了。这时还是照办过去的办法,只重视武力,从军人中选官,按军功定级。使大量能怔惯战的军人担任各级官吏。只会激化社会矛盾,秦代残暴害民的名声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

秦代的暴政很快导致了其的灭亡。取代其的汉王朝沿用了秦代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汉代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候,20彻候。--完全继承了秦制。到汉武帝刘彻时期,为避皇帝名。彻候改叫通候或列候。

楚霸王项羽的失败和汉帝国的胜利的垓下之战中,项羽自殺,王翳取其头.分得其遗体的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他们几个人全被封为侯.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这是汉代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中最著名的一次封赏了。以对手的首级与遗体为证据记功也是军功爵位制度的特点。

到了信奉“犯强汉者,随远必诛”的汉武帝刘彻时期,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中军功爵位制度再一次发挥作用。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以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这是军功爵位制度中享受第19级关内候待遇的爵位。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李广难封”的感叹!飞将军李广在汉的边疆与匈奴作战,作战经验丰富,威望也很高。但运气不佳,没有能封为军功爵位制度中侯。还有过因战败罢官的经历。象后起之秀的卫青,霍去病封为军功侯的时候。李广依然没有得到自己渴望的军功爵位。这也体现了军功爵位制度的特点。只有实际的军功才能得到军功爵。不论是元老,声明显赫的军人。你没有敌军的首级为军功,就得不到军功爵。

从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中我们看到了祖先的尚武精神。历史事实有力的反驳了现在一些别有用心者,所谓的中原农耕民族,儒弱,无能的乱弹。什么中原农耕民族只能遭受外来侵略的命运。在战国時期是一个质慧与武功幷重的年代。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只秦国一家所独有!不是很能説明秦国统一的必然了!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不论在秦和汉时期。它都激励着人们建功立业。祖先的尚武精神是我们值得继承的一大笔精神财富。

标签: 爵位制度

更多文章

  • 周朝灭亡的原因 周朝为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朝

    周幽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前后延续近八百年,那么周朝是如何灭亡的呢?公元前781年,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引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

  • 什么是分封制 周朝分封制的作用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分封制

    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

  • 什么是国野制度 周朝的国野制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国野制度

    什么是国野制度周灭商后,在大分封的过程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周王朝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和剥削方法。"国野制"就是这种统治方法的具体体现。"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是周王室在分

  • 周朝礼乐制度: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朝,礼乐制度

    周朝礼乐制度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

  • 晋国为什么灭亡 晋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国

    三家分晋晋国是周王朝姬姓诸侯国,也是曾经的中原霸主、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是这样一个综合实力强国最终“三家分晋”,走上灭亡之路,这是为什么呢?晋幽公元年(前433年),幽公立,此时晋公室独有绛、曲沃两邑为奉祀,馀皆入韩、赵、魏三家之手,幽公

  • 晋国国号从何而来 晋国疆域面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国

    晋国地图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国君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晋国国号叔虞因受封于故唐地,其国故初名为唐,其亦号唐叔虞。至其子燮父继位徙治晋水,乃更国号为晋。一说因善射改名。关于晋国的立国有两个传说,互为依托:

  • 春秋时期晋国官员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国

    晋国官员晋国在文公以前的官职有司徒、司空、司马、太师、太傅。司徒在西周时为执政,后为因晋厘侯名为司徒,为避讳便被废置。司空为掌管军法的官员,司空则主要管理军营和后勤。文公以后,晋国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文公时设卿,卿又称将军,他既是文职,也是三军的长官。六卿也称六正或六将军,其中中军长官为众卿之长

  • 晋国行政区划介绍 晋国国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

    晋国古城遗址晋国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也是春秋五霸之一,是老牌的中原大国,一度称霸诸侯国。然而,三家分晋开启了战国的序幕,也使得晋国不复存在。行政区划晋国早期的地方行政为都、邑两种。“都”是指有宗庙的城市,没有宗庙的都称为邑。随晋国土地的不断增长,到春秋初期又兴起一种名为&l

  • 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几个诸侯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名气不用说了,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各诸侯国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周天子名存实亡。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个诸侯国呢?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

  • “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尊王攘夷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尊王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