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府院之争的由来及实质 美日在府院之争中的影响

府院之争的由来及实质 美日在府院之争中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46 更新时间:2024/4/5 19:08:12

早在府院之争之前,段祺瑞黎元洪之间就存在很激烈的权力斗争,所以第一次府院之争就是来自于二人之间的权力冲突。致使第一次府院之争最终激化的事件是段祺瑞和黎元洪在对德问题上,而美国和日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府院之争的发生,虽然是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的结果,但就个人来说,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权力斗争的结果;就集团利益来说,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争权夺利。其实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权力冲突由来已久。

早在袁世凯时期,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就已构恶了。当时黎元洪是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并实际控制湖北,而段祺瑞则是袁世凯的亲信,是北洋派中坐第二把交椅的权力人物。1913年底,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段祺瑞将黎元洪从武汉赶到了北京,使黎元洪失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到北京的黎元洪赤手空拳,再加上他生性软弱,畏段祺瑞如虎,而作为强权人物的段祺瑞一直看不起黎元洪,根本不把这位副总统放在眼里,因此,在袁世凯时期,作为副总统的黎元洪与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之间关系紧张。

袁世凯死后,两人关系一度趋缓。当时,段祺瑞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决定利用黎元洪,他不但说服北洋众将让黎元洪继任总统,而且对黎元洪的组阁意见表现了足够的宽容和尊重。但是当内阁信任案在国会顺利通过后,作为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地位越来越稳固,他的真正面目也开始暴露出来,段派势力控制下的国务院根本不把总统黎元洪(总统府里湖北人一统天下)放在眼里。黎元洪起先一直忍气吞声,但总统府的幕僚们愤愤不平,国会中的反段力量也支持黎元洪,其他派系军阀也反对段祺瑞,于是黎元洪感到有了靠山,便不甘逆来顺受,就提出划分府院权限方案,企图收回兵权,于是府院之间发生权力之争。但是后来两者之间却没有公开决裂。这是因为段祺瑞虽然一心想大权独揽,不把黎元洪放在眼里,但当时的局势却逼得他不得不利用黎元洪,而黎元洪尽管对段祺瑞不满,不甘心做傀儡,但他没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他的勇气也没有足够到敢于和段祺瑞公开决裂,正是在这种现实和心理的条件的支配下,双方都有心缓解矛盾和冲突,最后都作了一些让步,暂时缓解了府院之间的矛盾。虽然这一次公开决裂的危机过去了,但府院之间的冲突已经形成,并且继续走激化。

1917年,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因为对德问题再次爆发了尖锐的政争,其实参战本身对黎元洪和段祺瑞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要紧的是双方都想利用这件事得到外交上的支持和援助,以扩充自己的势力,因此,事情的关键不在于参战与否,而是在于由谁来主持参战。由于美国放弃了对参战的支持,走日本路线的段祺瑞占了上风,原来走美国路线的黎元洪当然不能坐视,就极力反对参战,这使得他与段祺瑞之间的关系顿时紧张起来,总统府与国务院围绕参战之事也再次形成水火不容的两大阵营,双方最终破裂,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性的政局大动荡。

在府院之争走向激化并最终决裂的问题上,美国和日本起了推波助澜、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在中国是否对德宣战问题上出尔反尔,就充分证明,美国和日本都想利用对德问题来谋求对中国的霸权。

美国于1917年2月准备对德宣战,并希望中国能够在对德问题上与其采取一致行动,因此美国支持亲美派的黎元洪总统,想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在中国的霸权,抵制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扩张。而日本则看准了段祺瑞,一心利用其总理的实力来实现控制中国的梦想,在这场美日之间的明争暗斗中,由于黎元洪的软弱无能,美国开始明显地居于下风。如果中国参战则变得有利于日本而无益于美国,于是美国出于本国利益的需要,改变了其原先的态度,不希望中国参战。这就使得原先要求参战的黎元洪也出尔反尔,变得坚决反对参战了。

而日本对于中国是否参战态度也是前后不一。原先日本对中国参战是坚决反对的。战争爆发后,英法俄都试图积极拉拢中国的袁世凯参战,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企图借参战之名从中国掠夺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外,主要是为了防止日本乘欧战之机独霸中国。假如中国能加入参战国的行列,英法俄等国对中国问题就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从而使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制约,因此,中国这时候参战对日本的利益十分不利,日本表示坚决反对中国参战。袁世凯虽然亲英,但由于其正忙于筹办帝制,而日本当时在中国的势力要超过英法俄,他不敢得罪日本,因而袁世凯时期中国没有参加一战。但到了1917年,日本对中国参战问题又由反对突然转而支持,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时候日本在华地位逐渐得到加强和巩固,英法俄又答应了日本在中国的一些特殊权益,特别是这时北京政府的实权派段祺瑞是力主亲日的,中国参战不仅可以由日本来单独操纵,而且日本可以通过军援、经援更有效地达到控制的目的,显然中国这时参战已由不利于日本而转为有利于日本了,因此日本力主中国参战,这就使得走日本路线且想通过参战扩大势力的段祺瑞坚决要求参战了。

由此可知,府院之争由来已久,它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以及他们分别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对立态度最终导致了这一事件的发生,因此其实质是美日在中国的争夺

标签: 府院之争

更多文章

  • 府院之争的演变 民初府院之争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府院之争

    民初政府的设立和制度的建立为之后的府院之争埋下了祸根。民国法律确立了所谓的内阁制度,但这一制度在民初的中国由于水土不服发生了变异,以至于演变成为民国初年的府院之争。那么,民初的府院之争究竟是如何演变的?府院之争的产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一、府院之争的演变(一)袁世凯总统时期的府院之争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

  • 第二次府院之争是怎么回事 第二次府院之争的要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府院之争愈演愈烈,第一次府院之争以黎元洪的辞职和冯国璋的上台结束,第二次府院之争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上演。这次的主角是总理段祺瑞和总统冯国璋。那么,第二次府院之争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的要害又是什么呢?第二次府院之争是指冯国璋和段祺瑞之争。张勋复辟中,黎元洪流亡使馆区,冯国璋副总统在南京

  • 北洋军阀为何会兴起和覆灭:从军事经济角度谈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在中国近代兴起又覆灭,一段风云诡谲的民国历史就是以它为序章的,所以要读懂这部民国史自然要对北洋军阀的兴衰历史有所了解。北洋军阀兴起和覆灭的原因涉及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从军事经济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北洋军阀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军阀。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

  •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谁点燃的 徐世昌在五四运动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四运动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但这根导火索到燃烧起来还需要有人提供火种,而点燃这根的导火索的其实就是当时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徐世昌。那么,徐世昌究竟为什么会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索的点燃者?他在五四运动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1919年5月4日中午,总统徐世昌正在中南海的总统府内

  • 北洋和北洋时代如何界定 北洋军阀和北洋政府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洋军阀

    中国近代史上帝制被推翻之后有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就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人对这一时期绝对不会陌生,但如果问及北洋究竟是什么,大部分的人都答不上来。研究这段历史必须要对一些专有的名词进行澄清,比如北洋、北洋时代、北洋军阀以及北洋政府。北洋一词的说法历史沿革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

  • 曹丕篡汉时间介绍 曹丕篡汉背景是什么 曹丕篡汉的评价 曹丕篡汉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丕

    曹丕篡汉时间介绍曹丕篡汉背景是什么曹丕篡汉时间曹丕篡汉是说曹魏国开国国君曹丕取代汉献帝自立为王的事件。曹丕篡汉图那么曹丕篡汉时间在什么时候呢?曹丕篡汉的时间要从东汉末年开始说起。当时各强权豪霸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逐渐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再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

  •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什么相同点 胡惟庸案死了多少人 胡惟庸案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胡惟庸案,蓝玉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什么相同点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

  • 司马睿重建晋朝背景 司马睿重建晋朝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睿

    司马睿重建晋朝背景司马睿重建晋朝的功臣司马睿重建晋朝背景司马睿重建晋朝背景是有多个方面的,首先是西晋的灭亡,只有前一个朝代灭亡司马睿会重建晋朝,否则司马睿便没有这个机会,在当时西晋社会混乱,统治阶级的地位十分不稳固,虽然西晋也做了一系列的挽救工作,可这并没有挽回西晋灭亡的局面。社会上混乱了一段时间后

  • 西周分封制的前提是疆域的扩大吗 西周分封制的弊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周,分封制

    确实,西周分封制度的实施需要广大的土地,也就是疆域,但这并不能构成其前提。西周分封制以宗法制度为基础,所以宗法制才是其真正的前提。西周分封制的弊端其实也和它这一前提脱不了关系,宗法制以血缘维系,而血缘并不是稳定不变,相反,它代代相传,只会越来越单薄,最后导致王室和诸侯之间关系的疏远,那么就不难想象诸

  • 西周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意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分封制

    周朝刚开始只是商的一个小诸侯国,武王伐纣成功之后,周王只占据中原地区,武庚叛乱平定之后,周初统治者开始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所以,西周分封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西周的统治,其意义自然也和目的分不开,因为这一制度确实卓有成效。西周分封制的目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