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四时期的社团组织: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到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的社团组织: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到新民学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4/1/15 18:29:40

五四运动催生了不少学生社团组织,从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北京工读互助团、全国学联成立到武昌学生团、武汉学生联合会、觉悟社以及新潮社、新民学会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这些社团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都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和贡献,非常值得后人深入了解和研究。

“五四”爱国运动的先声《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

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活动,是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日学生救国团”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声。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早在一战时期已经开始。1914年日本借对德宣战之机出兵占领我国山东,1915年1月又提出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急于称帝、为此需要得到日本支持的袁世凯不惜卖国求荣,竟于1915年5月9日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留日学生的极大愤慨,他们召开留日学生总会会议,推举当时在日留学的李大钊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袁世凯订立卖国条约;5、6月间,又派留学生代表团回国,集会演讲,号召国内各阶层民众行动起来。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压力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放弃帝制,不久忧惧而死,“二十一条”也因此搁置。

北京工读互助团

1919年3月,北京工读互助团正式成立。该团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王光祈等17人联合发起并募集经费。目的是组织工读互助团帮助北京的青年实行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该团规定:第一,团员须每天工作4小时。第二,团员生活必需之衣、食、住,由团体供给;团员所需的教育费、医药费、书籍费,由团体供给;唯书籍为团体公用。第三,工作所得归团体公有。北京工读团成立后分为4组。第一组设在北京大学附近;第二组设在北京专门工业学校、法文专修馆、北京师范学校附近;第三组设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近;团员全是妇女,称“女子工读互助团”;第四组设在景山东松公府夹道8号。北京工读互助团成立后,上海、天津、南京、武昌、广州和扬州等地也开始成立各种名称的工读互助团。

全国学联成立

1919年6月16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河南等地的数十名学联代表,在上海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学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

5月9日,上海学生一致罢课后,各校代表集会复旦大学,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复旦学生何葆仁被推为上海学联会长。学联发表宣言,申明要“联合全国青年学生之能力,唤起国民之爱国心,用切实方法,挽救危亡。”与此同时,京、津、汉、宁、杭等大中城市的学生也先后成立了地方学联。北京学联5月6日成立,黄日葵、许德珩南下串联,两人经津、济、汉、浔、宁,于27日到达上海。

6月1日,沪、京、津、宁等地及留日的学生代表共18人,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召开全国学联筹备会,决定致电各地学联,于两星期内各派代表2名来沪,共同商订学联章程,并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总会”。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及其早期活动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全国早期建立的几个青年团组织之一。在中国革命的早期阶段,北京成了北方革命的中心。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亲自领导下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但成立时间早,而且人数多,活动频繁,影响范围广,对于推动当时的北方革命乃至全国的革命运动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早期北京青年团的主要活动:(一)密切与少共国际关系。(二)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三)深入工人群众。(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五)向各地输送革命骨干。

到团的一大前夕,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已成为对北方革命颇有影响的青年团组织。他的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是“五四”以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继续。

天津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广大青年的觉醒,也促进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一)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0年8月,上海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各地团组织也相继成立。同年11月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天津北洋大学学生张太雷参加了这个小组。10月底或11月初,在李大钊领导下,张太雷创建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不久官立中学学生于方舟,也建立了一个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创建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址在今建国道九十一号。该团宗旨是“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其宗旨的方法是:“(1)帮助工人组织起来,并对工人进行教育工作;(2)调查工人的状况;(3)散发文献书籍;(4)基础的宣传鼓动;(5)组织讨论;(6)出版文献读物;(7)邀请名人讲演;(8)组织研究社会;(9)协助组织罢工。”团的宗旨决定了该团的成份,参加团的主要是青年学生和各类工人,凡经两名团员介绍均可加入。团员如果作出危害其他团员的行动,或有不道德的行为,为严肃团纪,可以开除。他们还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不久,经酝酿研究,于1921年1月4日,在天津公开出版了一份八开的以工人为对象、指导工人运动的报纸《来报》。后来这个团组织迁出租界到中国地,由天津教育界爱国人士马千里帮助起草了呈文,用《津报》的名义重新出版,继续战斗。到1925年夏天,随着五卅运动的爆发,党领导天津人民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帝革命高潮,广大团员、青年在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充分发挥了革命先锋作用。

(载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问题论文集》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1984年编印)

上海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

上海学生联合会创建于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创建后便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包括上海各高校和中等学校的学生会和学生。到1990年,团体会员有全市54所高校、946所中等学校的学生会,会员共计约60万人。市学联下设研究生、大学生、中专生、中学生和留学生5个工作委员会。

民国8年(1919年)北京学生“五四”示威游行的消息传到上海后,5月6日,复旦学生举行集会,决定组织上海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当晚,由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大同学院、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省立第二师范、南洋商业专门学校、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南洋路矿学校、省立第一商校、神州医药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留日学生救国团、寰球中国学生会、澄衷中学、浦东中学、南洋中学等33个学校及学生团体,以上海全体学生名义向北京政府通电抗议。这些学校和团体成为后来上海学生联合会的发起者和主要成员。

上海学联成立后,积极领导上海学生展开活动。5月19日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各校派代表分赴外埠,联络全国学界。罢课后除演讲、散发传单、调查日货、组织义勇团外,还须每日自修34小时。26日上午,中等以上52个学校的2.5万余名学生在公共体育场举行集会,宣布总罢课。并致函商界,希望联络全国商界一同行动(联合会会址寰球中国学生会静安寺路51号被公共租界工部局于6月10日封闭)。

武昌学生团、武汉学生联合会

1919年5月9日,为响应和支持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武昌各大中学校学生在中华大学集会,决定以武昌学生团的名义,向北京学生致电声援。12日,武汉学生团成立。17日,在武昌中华大学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武汉学生联合会,会址设在中华大学。6月16日全国学联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林育南代表武汉学联宣读关于学联组织的意见书,得到大会一致赞成,使武汉学联为全国学生界所关注。

1923年1月30日晚,武汉学联代表同武汉地区30多个工团、新闻界代表160多人在林育南、陈潭秋、施洋、李求实、李汉俊、林育英、许白昊等带领下,赴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武汉学生向总工会赠送了礼物,武昌商专学生向总工会赠送了一条写有“大辂椎轮”的红绫;武昌高师4名学生买来红绫,请施洋写上“大地赤化”几个字。2月4日总同盟罢工开始后,武汉地区各大、中学校纷纷组织学生慰问队到江岸车站慰问声援。2月6日,武汉18个工会和武汉学联约1.5万人,在汉口江岸举行万人慰问大会,武汉学联发表了演说。“二七”惨案发生后,武汉学联向全国发出通电。何恐、刘愚真、张绍康3名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武汉学联代表名义,联名向全国发出呼吁。

觉悟社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天津男女学生的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于是,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诞生了。当时社员有21人,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谌志笃等。这个组织比较严密,发展新社员必须有三名以上社员介绍,由全体社员讨论决定。社团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办法决定每人的代号,如周恩来抓到五号,代号就是“伍豪”;邓颖超抓到一号,代号就是“逸豪”。1920年1月该社创刊《觉悟》,只出了一期。其中的《觉悟的宣言》等,是由周恩来撰写的。不久,周恩来、郭隆真等因领导学生运动被捕,觉悟社便转入了地下。

新潮社

新潮社是北大学生组织的一个社团,主要发起人是傅斯年、罗家伦。该社于1918年1月19日开始成立,1919年元旦创刊《新潮》月刊,1920年8月15日正式改成学会。成立时会员21人,1919年底发展到37人。《新潮》创刊后,协助《新青年》大力宣传“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它宣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潮》第一卷在一年内曾重印3次,可见其当时的影响是不小的。但是这个刊物也存在着严重的改良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对民族文化遗产完全采取虚无主义态度。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化,傅斯年、罗家伦等跟着胡适进一步向右转。“五四”后不久,傅、罗先后出国留学,新潮社便渐渐地销声匿迹了。(原载《神州》)

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出现较早的一个社团,其成员虽然都是湖南青年,但影响远远超出了湖南省界。1918年4月14日成立时,基本会员有21人,1920年底发展到70余人。

标签: 中华民国

更多文章

  • 西原借款为何条件优厚:日方借款的的目的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尽管一直被后世指摘为卖国,但实际上,和民国时期历届“革命”抑或“反动”政府所借外债相比,这笔借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条件最优厚的外债。那么,日方为何会提出如此优厚的借款呢?实际上,日方是为了确保自己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利益。1、日方借款,其经济目的,在

  • 西原借款是什么 促成西原借款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期间,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借款就被称为西原借款,其名称来自于日本人西原龟三,他也是这笔借款的经手人。段祺瑞政府之所以会向日本人借贷这笔巨款是有一定历史条件的,当时中日双方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一排结合,于是达成了这一借款。西原借款是什么1917年至1918

  • 越王勾践称霸后都做了哪些事,越国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勾践

    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越王勾践称霸后都做了哪些事,越国的结局怎么样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越王勾践一直被史书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但是第一,人家实力在当时确实很强,不仅灭掉了刚坐上盟主宝座的吴国,连传统的强国楚国和晋国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第二,人家还有周天子的任命书,起码有上级的委任

  • 王敦起义目的到底是什么 王敦之乱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敦起义

    王敦之乱起因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很快就打败了朝廷派出的军队,在此之后成为了当时的丞相,诛杀了一些原来的重要大臣,还在武昌地区对朝政进行控制,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明帝继承了王位之后王敦方面很快就面临着失败。也许

  • 秃发树机能之乱结局:秃发树机能是谁打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秃发树机能

    秃发树机能之乱泰始五年,晋武帝任命大将出征襄阳,等待攻打吴国的战机,不料这时,一个叫秃发树机能的鲜卑族首领,起兵造反。秃发树机能之乱秃发树机能之乱是这样的,相传秃发树机能的祖父是鲜卑族的首领,妻子在被子里生下孩子,当时鲜卑语的被子叫秃发,所以这个姓氏就这样被确认下来,儿子长大后虽然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 如何评价黄巾起义 关于黄巾起义的正反两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巾起义

    历史上有一群头包着黄巾的人,他们是游民、是贫农、是无产者,他们整日饥肠辘辘,每天都在为生存绞尽脑汁。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不在接受现实的奴役,他们决定反抗一切剥削。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西元一八四年),冀州爆发农民起义,随后蔓延至全国各地。于是,东汉帝国乱局初定,灭亡只需时日。在起义军队伍中,涌现出一些杰

  • 东吴是怎么灭亡的?东吴灭亡的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吴

    曹操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其对孙权的欣赏。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被称为“吴大帝”,然而孙权死后,东吴陷入内乱,不久也被司马家族给灭掉了。东吴怎么灭亡的?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但由于后方鲜卑作乱,贾充等反对立即伐吴,使伐吴

  • 蜀汉为什么灭亡 蜀汉为什么是三国中最早亡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

    蜀汉是汉室子孙刘备于公元221年建立的政权,也是三国中最早亡国的。那么蜀汉为什么会灭亡,且它为何是三个政权中最早被消灭的?蜀汉灭亡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

  • 东吴为什么没有五虎将 东吴有哪些天才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吴

    在三国这种纷争年代,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基本上每天都在打来打去。都说乱世出英雄,一个军队除了优秀的指挥者,还要有出色的将领。不过似乎没听过东吴有什么五虎将这种出名的将领?东吴为什么没有五虎将?同为三国鼎立之主要角色的东吴,人才培养氛围要优于蜀汉与曹魏,立国初期,猛将兄即有数十位之多,为何《三国志

  • 东吴军事制度 东吴武将军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东吴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对赤壁之战印象深刻,这场精彩的战役也是古代中国著名战役之一。那么三国之一的东吴,有着什么样的军事制度?又有哪些军职呢?东吴军事制度孙吴的兵制特点有六:异族兵数量众多,兵种复杂,世兵制,世袭领兵制,屯戍活动的众多,奉邑和将领待遇的优渥。孙吴的部队建制分为五类,即中央兵、地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