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保路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保路运动如何导致清朝灭亡

保路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保路运动如何导致清朝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1/15 16:56:51

保路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人心中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受到冲击,极大鼓舞了民主革命党人的士气,除此之外,它牵制了清廷的大量兵力,对当时中国的局势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这样的影响让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

保路运动的影响

1、保路运动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在经历了清政府长达200多年的封建统治,到了清朝末期,人民思想早已被禁锢,软弱臣服的概念深入人心,普通老百姓更无从谈及抗议和反对,只是任劳任怨。清末时期,由于之前众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的欺辱,中国人民逐渐看清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与国家的衰败,开始希望挽救国家,从思想上逐渐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但付诸行动者甚少。而由清政府宣布的“铁路国有”政策,彻底击垮了人民的底线。

清政府的政策通过电邮后,各地纷纷发出不平之声,其中以湖广川最为强烈,湖南最早成立了群众性的革命组织,各地有志人士的演讲更让人民的封建思想逐渐土崩瓦解。

在大约100年前,成都召开了在省股东和各团体联合大会,到会者有二千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学生和做手艺的年轻人,好象更多些。都朝一个方在走,一条不很宽的三倒拐街变成了人的河流”。会长罗纶致开会词,指出川路收归国有和朝廷借款合同,性质违法丧权;介绍了各股东、法团和各方面人士多次恳请抗争而为了无所获的情况,以及“歌电”夺路、丧权、吞款与民为敌的顽固性和反动实质。接着,邓孝可、刘声元、程莹度等人,又登台激昂慷慨地发表演说。会上,还当场成立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四川保路同志会”,公推立宪派蒲殿俊为会长,罗纶为副会长,同时设立了总务、牍、讲演、交涉四个部。

由于这场演讲大会,成都人民的反抗热情被深深的鼓舞了,许多忍受压迫的民众都加入同志会,参与了这场直接推动辛亥革命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使得人们拥有了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意识,它使起初只能忍受压迫的人民在思想上有所解放。由于公然的反对清政府,使民众看到了清朝并不是神,更让人民看到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丑陋表象。由于这是一场场群众性的反抗革命运动,也让那些胆小懦弱的民众对国家改革增添了信心。

2、保路运动对局势的影响

在保路运动过程中,四川地方政府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对峙,这种对峙不仅导致清政府坐失了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的良机,而且打乱了中央政府的全局部署,牵制了清廷大量兵力。

保路运动一开始,革命党人就采取“外以保路之名,内行革命之实”的策略,参加到运动中来,利用保路同志会作为合法的斗争工具。5月,革命党人在成都四圣祠法政专科学堂开会,商议同盟会在保路运动中的作用、立场和方略。成都会议的第一个成果是吸引了大批哥老会成员进入保路同志会,并且他们“在保路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革命党人还不失时机地策动属于封建地主和地方士绅领导下的民团参加到保路运动中来。为了进一步把保路运动引向革命,同盟会还采取了两个重大步骤,即召开新津会议和罗泉井会议。这两次会议不仅加强了同盟会与会党的联合,巩固了同盟会在联合战线中的领导地位,而且也筹议了四川革命的进程。

当9月8日,武装起义的枪声在成都打响,革命烈火迅速燃遍巴蜀大地;9月28日,辛亥革命时期由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成立,清政府的统治在四川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清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夕之将至。

另一方面,为了镇压日趋激烈的川省保路运动,清廷手忙脚乱地从粤、鄂、湘、黔、滇、陕等六省调集大批军队入川助剿,削弱了这些省的反动武装力量。然而清政府看到保路运动势如破竹,便调集大量武昌驻军入川镇压,从而造成武昌防守空虚。这就为湖北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大大减轻了军事上的压力,武昌起义也正是在此条件下爆发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此,从保路运动对现实的作用来看,与其说它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不如说它加速了清政府的覆亡进程。若无四川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对峙这一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事件的发生,武昌起义以及清廷垮台又必然呈现另一种状貌。

保路运动的历史意义

保路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统治,而且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为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而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四川人民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他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百年,但四川保路运动的爱国精神和四川人民的爱国热情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提醒着人们要珍惜革命胜利果实和美好生活,成为推动四川乃至全国人民奋进努力的一个精神基石。

标签: 保路运动

更多文章

  • 金宣宗南迁最终下场是什么 金宣宗年号 金朝使用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宣宗

    金宣宗南迁最终下场是什么金宣宗南迁金宣宗是金国的第八任皇帝,他在位期间让国家一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主张极其强硬,丝毫不顾及大臣的意见,尤其是金宣宗南迁事件,将金国推向了灭亡。金宣宗照片金宣宗南迁在历史上又称为“贞佑南迁”,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部落逐渐的强大

  • 商朝晚期的都城是殷墟还是朝歌:两地都曾是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

    关于商朝晚期的都城究竟是殷墟还是朝歌一直存在争议,虽然随着大量甲骨文的出土,殷墟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商朝晚期的都城。但是《封神演义》的记载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郭沫若等人的研究及相关史料记载的推断,恐怕殷墟和朝歌都是商朝晚期的都城也未可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因甲骨文的大量出土而被认定为商代晚期的都城。对

  • 孟津观兵究竟去了多少诸侯 八百诸侯会孟津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津观兵

    中国有一个典故叫“八百诸侯会孟津”其实就是“孟津观兵”。从字面上看,所谓孟津观兵似乎声势浩大,八百诸侯再加上诸侯各自的军队,规模惊人。那么,历史上孟津观兵究竟去了多少诸侯呢?真的有八百个?有句话叫“天下兴亡看洛阳,九朝古都半孟津。&rdqu

  • 安史之乱全过程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的过程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叛乱之战(中国,755~763年)安史叛乱之战,起于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11月,迄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前后历时7年零2个月。唐代自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前朝积敝,对外破降契丹、突厥,击败吐蕃,使唐太宗所开创的贞观局面得以复振,出现了所谓开元盛世。但到开元20年

  • 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 文景之治的影响 文景之治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文景之治的影响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文景之治是指西汉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做出的治世。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的四十年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所以后世人才将他俩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刘恒剧照文景之治中的“文”是指汉文帝刘恒。刘恒是

  • 中国在蒙古的主权如何沦为宗主权 蒙古如何沦为中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

    沙皇俄国一直对中国当时的蒙古地区充满意图,国内动荡不安,国外列强环伺,中国不得不在通过和外国列强妥协以保住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在多次妥协后,中国在蒙古的主权也一步步沦为宗主权,而蒙古也逐渐成为中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地方。清末边疆改革措施的失当与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的动荡,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兴风作浪提供

  •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原因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性质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的香港海员一直备受英国帝国主义的盘剥。他们努力出卖劳动力,生活却十分艰难,甚至随时面临失业的危机。而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阶级觉悟,于是才有了大罢工的爆发。那么,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性质如何?这场罢工的意义又是怎样的

  • 香港海员大罢工名词解释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持续时间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香港海员大罢工

    从1842年到1898年,中国先后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以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致使整个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人民由此开始生活在英国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但有压迫必然会有反抗,香港海员大罢工就是这样的一次反抗。香港海员大罢工名词解释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

  • 中俄蒙协约的主要内容 中俄蒙协约原文全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俄蒙协约

    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的呢?实际上,从中国近代开始,俄罗斯就和中国在蒙古这块土地上有过争执。要深入研究这些关系,《中俄蒙协约》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文件。所谓弱国无外交,面对当时近代化水平非常高的俄罗斯,中国在谈判中一直处于弱势,所以这份协约中体现了中国的很多无奈的妥协。那么,

  • 中俄蒙协约是什么 中俄蒙协约的签约背景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俄蒙协约

    民国初年,中国国内动荡,包括沙皇俄国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中俄蒙协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那么,《中俄蒙协约》究竟是什么?《中俄蒙协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中俄蒙协约是什么《中俄蒙协约》是1915年6月7日中国北洋政府及外蒙自治当局与沙皇俄国在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