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复会的历史功绩 如何评价光复会

光复会的历史功绩 如何评价光复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02 更新时间:2024/1/19 6:27:03

光复会作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团体,曾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诸多原因,光复会后来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以至于后人对这一组织的了解非常少。那么,光复会究竟为中国革命有哪些功绩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光复会呢?

光复会的历史功绩

在现存的辛亥革命史著作和研究中,人们较多地强调湖北日知会、共进社,科学补习所,以及中部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而往往忽视光复会所起的重要作用。上述革命团体在推动武昌起义及各省区的独立中确实功不可没。但光复会的底定东南也是“厥功甚伟”。武昌首义后,湖南等省首先响应之

后,上海响应起义。上海的光复又连带推动了江苏和浙江的独立,而江浙联军会攻南京的胜利则为日后民主共和政治的实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切均与光复会分不开。正如日本历史学家中村哲夫教授指出的:光复会在上海响应鄂省独立,连带推动江苏、浙江的独立,“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清朝日后的倾覆”。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装起义始终放在两广和西南地区。1911年4月,“同盟会自广州起义失败后,即己趋于涣散,而至武昌起义后,几乎陷于瓦解状态”。(吴云章《辛亥革命》)以宋教仁为首的一部分同盟会领导人认为“天下事断非珠江流域所能成,主张长江革命最力”。广州起义失败后,发起成立了中部同盟会,决定以长江中下游为突破口,争取革命的胜利。中部同盟会从成立到武昌起义爆发,只有短短的半年,其间虽然也开展了争取新军、发动会党的不少工作,但当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江、浙、皖一带,革命势力最大的还是光复会。由于光复会的不懈努力,这一带革命声势最为高涨,为江、浙、沪、皖日后光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前,光复会在浙江的绍兴、杭州和上海均设有秘密指挥机关。秋瑾牺牲后,绍兴的机关被破坏。杭州的机关设在西湖边上的白云庵内。因浙江新军第二标标统蒋尊簋是同盟会员,其部下多为光复会员,所以,杭州的光复会员与同盟会合作得较好。浙江的光复会员除来自会党外,相当数量是新军中的官兵。他们是后来浙江独立的主要力量。光复会在上海的秘密机关设在法租界平济利路良善里的锐俊学社内。锐俊学社是以光复会员尹锐志和尹维峻姊妹二人的名字命名的,是丁未起义失败后实际负责光复会对外通讯联络和侦查工作的总机关。

1911年6月,陶成章去南洋募款,光复会的日常工作实际由尹氏姊妹主持。10月武昌起义爆发,尹氏姊妹力谋响应,以陶成章名义运动沪上各界人士,联络沪军管带陈某、吴淞海军朱庭燎、陆军黄汉湘参加光复会,共同策划革命。不久,李燮和从南洋回到上海,任光复军总司令。上海制造局的沪军反正后,同盟会员陈其美提出拥有制造局所存枪械的大部分、平分制造局存银、在制造局设立沪军都督府、由他任沪军都督、光复军总司令部移驻吴淞等要求,尹锐志都一一答应。(周亚卫《辛亥革命亲历记》)

上海、吴淞光复后,尹锐志等又派人前往苏州,游说江苏都督程德全,程权衡形势后表示同意,江苏遂宣告独立。上海、江苏独立后,浙江巡抚增韫仍负隅顽抗,尹锐志率部亲往杭州,会同朱瑞、吕公望等商谋浙省光复,发动起义。起义中年仅17岁的尹维峻手持炸弹、带领敢死队率先冲进巡抚衙门。至此,江、浙、沪连为一片,不仅巩固了上游湖北的独立,而且推动了长江沿岸安徽、江西及其他省区的独立,从而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

南京是两江总督驻节之地。上海、江苏光复后,两江总督张人骏命令提督张勋在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对抗革命。革命党人潜入南京,联络第9镇统制徐绍祯和巡防营、督署卫队起义失利。徐氏前往上海乞师求援。光复军派出黎天才所部,会同浙军、沪军、苏军,组成江浙联军,以徐绍祯为总司令,从东、南、北三面向南京清军守军发起进攻,于12月10日攻下南京。在攻夺南京的战斗中,光复军“在诸军中最号称能战者矣”。南京光复后,革命势力完全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其时,适逢汉阳失守,武昌形势孤危;黄兴急至上海,要求江浙派兵增援武昌。经江、浙、沪三都督协商,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受命为援鄂军总司令,统兵四标,炮队二营,前往武昌,为保卫武昌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京光复后,南北议和在上海进行。因袁世凯坚持帝制,清帝迟迟不肯退位,革命党人决定挥师北伐,武力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1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任命李燮和为北伐军总司令。3月初,李燮和设兵站于青岛。正当光复军挥师北伐,这时传来南北和议告成的消息,北伐行动遂即中止。

纵观光复会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不难看出它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底定东南、巩固武汉和推进北伐,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如何评价光复会

光复会在清末存在了8年,从它8年的斗争历史来看,它无愧为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其宗旨虽有缺陷,但始终以推翻满族建立的封建统治、推翻民族压迫、寻求汉民族的独立为己任;其领导人如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的斗争活动虽存在一些不足,但大节无亏,为了推翻封建统治他们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而他们是爱国者。和所有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团体一样,光复会亦将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为后人所肯定。

标签: 光复会

更多文章

  • 保路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保路运动如何导致清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人心中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受到冲击,极大鼓舞了民主革命党人的士气,除此之外,它牵制了清廷的大量兵力,对当时中国的局势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这样的影响让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意义非凡。保路运动的影响1、保路运动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经历了清政府长达200多年的封建统

  • 金宣宗南迁最终下场是什么 金宣宗年号 金朝使用货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宣宗

    金宣宗南迁最终下场是什么金宣宗南迁金宣宗是金国的第八任皇帝,他在位期间让国家一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主张极其强硬,丝毫不顾及大臣的意见,尤其是金宣宗南迁事件,将金国推向了灭亡。金宣宗照片金宣宗南迁在历史上又称为“贞佑南迁”,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部落逐渐的强大

  • 商朝晚期的都城是殷墟还是朝歌:两地都曾是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

    关于商朝晚期的都城究竟是殷墟还是朝歌一直存在争议,虽然随着大量甲骨文的出土,殷墟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商朝晚期的都城。但是《封神演义》的记载也并非空穴来风,根据郭沫若等人的研究及相关史料记载的推断,恐怕殷墟和朝歌都是商朝晚期的都城也未可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因甲骨文的大量出土而被认定为商代晚期的都城。对

  • 孟津观兵究竟去了多少诸侯 八百诸侯会孟津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孟津观兵

    中国有一个典故叫“八百诸侯会孟津”其实就是“孟津观兵”。从字面上看,所谓孟津观兵似乎声势浩大,八百诸侯再加上诸侯各自的军队,规模惊人。那么,历史上孟津观兵究竟去了多少诸侯呢?真的有八百个?有句话叫“天下兴亡看洛阳,九朝古都半孟津。&rdqu

  • 安史之乱全过程是怎样的 安史之乱的过程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叛乱之战(中国,755~763年)安史叛乱之战,起于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11月,迄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前后历时7年零2个月。唐代自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对内励精图治,革除前朝积敝,对外破降契丹、突厥,击败吐蕃,使唐太宗所开创的贞观局面得以复振,出现了所谓开元盛世。但到开元20年

  • 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 文景之治的影响 文景之治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文景之治的影响文景之治是哪个皇帝文景之治是指西汉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做出的治世。因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的四十年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所以后世人才将他俩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刘恒剧照文景之治中的“文”是指汉文帝刘恒。刘恒是

  • 中国在蒙古的主权如何沦为宗主权 蒙古如何沦为中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古

    沙皇俄国一直对中国当时的蒙古地区充满意图,国内动荡不安,国外列强环伺,中国不得不在通过和外国列强妥协以保住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在多次妥协后,中国在蒙古的主权也一步步沦为宗主权,而蒙古也逐渐成为中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地方。清末边疆改革措施的失当与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的动荡,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兴风作浪提供

  •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历史原因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性质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香港海员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的香港海员一直备受英国帝国主义的盘剥。他们努力出卖劳动力,生活却十分艰难,甚至随时面临失业的危机。而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阶级觉悟,于是才有了大罢工的爆发。那么,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性质如何?这场罢工的意义又是怎样的

  • 香港海员大罢工名词解释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持续时间和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香港海员大罢工

    从1842年到1898年,中国先后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以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致使整个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人民由此开始生活在英国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但有压迫必然会有反抗,香港海员大罢工就是这样的一次反抗。香港海员大罢工名词解释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

  • 中俄蒙协约的主要内容 中俄蒙协约原文全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俄蒙协约

    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的呢?实际上,从中国近代开始,俄罗斯就和中国在蒙古这块土地上有过争执。要深入研究这些关系,《中俄蒙协约》是非常重要的一份文件。所谓弱国无外交,面对当时近代化水平非常高的俄罗斯,中国在谈判中一直处于弱势,所以这份协约中体现了中国的很多无奈的妥协。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