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学琴的图片是怎样的

孔子学琴的图片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09 更新时间:2024/1/1 3:03:00

孔子图片

这张图片主要是关于孔子学琴的故事,故事出自于《史记》。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图中有几个人在学习弹琴,其中一人是孔子,还有一人是教导孔子的老师师襄子,这两人就是孔子学琴这个故事的主角。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的故事主要是这样的:孔子拜善琴的师襄子为师学习弹琴,然而自他学琴开始已经十天了还没有学什么新曲子,师襄子对孔子说:“现在可以学习别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虽然对曲子的形式已经熟悉了,但是还没掌握弹奏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师襄子觉得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习别的内容了,然而孔子说自己还没有领会到乐曲所包含的意境。又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告诉孔子已经领悟到意境了,可以学习别的了,然而你孔子又说他还不够了解曲子的作者。在这之后又一段时间过后,孔子对于弹琴的造诣更上了一层,他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感悟和理解说出了真正的乐曲作者,师襄子听后对着孔子施了一礼,以示敬佩之意。

从孔子学琴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示:不论是学习什么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专一认真,并且要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或道理,这样才会有更加深切的体会,体会到学习中更多的乐趣。同时学习不如半途而废,要坚持,要一直持有探索研究的精神,这样才能在掌握到更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那些知识。

孔子拜师

孔子并不是从出生后就是圣人,他也曾经拜师学习。年轻的时候他曾拜在大思想家老子门下学习学问,并且据传,他还曾拜一个被人称为神童的七岁儿童为师,虚心其学习,而孔子作为圣人却不耻下问的举动也被世人所敬重和传颂。

孔子拜七岁孩童为师

孔子年轻时即使已经是非有名的老师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为拜师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找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与洛阳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孔子一路风尘仆仆,日夜赶路,终于在几个月后走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站在马车旁的七十多岁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孔子觉得这样的老人大概就是他所想要找的老师了,就上前行礼并询问老人是否是老子先生。老子对于自己一眼就被人认出来很纳闷,在听到孔子说想要拜他为师学习学问时,更为纳闷,就问孔子的学问不比自己差,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孔子听后再次行了一次礼,回答老子学无止境,老子先生学识渊博,拜先生为师,自己肯定会有所进步。从此,孔子每天都跟老子在一起,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他的疑问,而作为老师的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全部教授给了孔子。

不论是孔子拜学问不比他差的老子为师,还是在传闻中他拜一个七岁孩童为师,在孔子的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不耻下问的品德,以及他对学问的热衷追求。

孔子闻韶处

孔子是中国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思想对整个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推崇孔子的热潮一波盖过一波,从未消退,与孔子相关的一切都成为人们了解孔子学习孔子的直达票。清嘉庆时,挖掘出来一个古碑,上面刻着孔子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照片

孔子闻韶处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早在嘉庆时就挖掘出土了这块古碑,继续挖掘挖出了好几块石磐,出土的地方位于枣园村,后来因为挖出了带有孔子闻韶处字样的古碑,于是改名叫做韶院村。到了宣统时期,古碑消失了,当地的老板姓害怕古迹没有传承,于是于1911年另立了一个石碑,石碑上面仍旧刻着孔子闻韶处这五个字。

标签: 孔子学子学图片怎样孔子图片这张要是关于孔子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简介,西施,简介,中国

    西施简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有名的女子。首先是她的美丽,在很多史书上都有描述。其次是她人生的传奇性。她原为一个普通村子的浣纱女,女儿继承了母亲的事业,父亲也是一个普通的砍柴为生的老头。西施像但因长得美丽,被选为进献给吴王的妃子,从此成为了越国的内应,帮助越王完成复国大业。西施自小就有动人的容颜

  • 古诗《嫦娥》表达了极致孤独的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诗,嫦娥,表达,极致,孤独,感情,嫦娥,古诗,这首,唐代

    嫦娥古诗《嫦娥》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讲的是在云母装饰的屏风后,那烛光渐渐地黯淡了下去。那闪亮的银河也一点点的消失了,就连那闪烁的星星也在晨曦里不见了踪影。那广寒宫里的嫦娥只怕也在想当初若没有偷后羿的长生不老药,如今也不会只有湛蓝的海和蓝色的天陪伴着她那颗孤独的心。诗词总是能刻画一个人的形象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发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发生了,什么,故事,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出自史记,司马迁著作,是我国历史上三个杰出军事家的合传,主要由孙子传、孙膑传、吴起传组成。本文全篇内容以兵法作首尾,内文中穿插兵法加以联结。吴起画像孙子传,即吴宫教战的典故,讲述的是当年吴王读了孙子的兵书后,决心考验一下他是否真的如书中一样会带兵。孙武问可否用妇女练兵,皇

  • 庄周家贫故事 庄周家贫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庄周,家贫,故事,什么,含义,庄周,家贫,生活,贫穷,只是

    庄周家贫生活贫穷不只是说说,而是真正现实生活里吃穿用度的匮乏,庄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既能过得了清贫日子,又能写出万千思想巨著,这样一对比,更加反衬出庄子思想超越平常三九六学说的伟大。庄子雕像庄周家贫是一个寓言故事,出自庄子著作。作者就是庄子他擅长用自然之物寓意现实生活,阐述道理。庄周很穷,缺了粮食

  • 秦甘罗是怎么来的 秦甘罗十二岁被封为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甘罗,怎么,二岁,封为,丞相,秦甘罗,二岁,封相,故事,一

    秦甘罗秦甘罗十二岁封相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甘罗是秦国重臣的孙子,后来成为了吕不韦的谋士。甘罗经常出使外国,自我介绍总是会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故国,因此他也常常被称为秦甘罗。甘罗画像甘罗在十二岁的那年被封为了宰相。吕不韦举荐自己的门客甘罗出使赵国,秦王想要见一见甘罗。甘罗眉清目秀,秦王第一次见到他

  • 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故事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七十二,之首,颜回,故事,概述,颜回,故事,孔子,学生,存世

    颜回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在颜回存世的短短四十年里,大部分的时间是作为孔子的学生,追随着孔子走在寻求儒家思想实现的路上,颜回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也没有做过官,其言行大多是在记载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论语》中,用现在世俗的眼光来看,颜回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颜回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孔子与颜回剧照颜

  • 齐宣王使人吹竽的典故启示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齐宣,王使人,使人,吹竽,典故,启示,结局,齐宣,王使人,使

    齐宣王使人吹竽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滥竽充数,竟然也能拿到和乐队成员一样的赏赐,但是到了要到自己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只有逃跑的份了。齐宣王使人吹竽漫画齐宣王讲求排场,每次听音乐的时候,都要找一大帮人一起演奏,齐宣王听吹竽的时候,一定要找三百个人一起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样能

  • 盘点纪念屈原的诗主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盘点,纪念,屈原,诗主,要有,哪些,纪念,屈原,生于,横则秦

    纪念屈原的诗屈原生于“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战国末期,七国割据,正是门客和贤人的用武之地。最初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屈原,最后却以文人的身份闻名于世。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离骚》,还是初次拜读的《九歌》都能让我感受到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屈原画像“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九歌·云中君》里有他深深的

  • 管仲破厚葬了吗 管仲为什么要破厚葬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管仲,厚葬,为什么,习俗,管仲,厚葬,春秋战国,晚期,齐国

    管仲破厚葬在春秋战国晚期,齐国十分流行厚葬,齐桓公十分担心着一个情况会愈演愈烈,于是就跟管仲说:如果厚葬之礼再这样继续下去,齐国的衣帛就全部都用来做丧服,齐国的树木就全部用来做棺材了,应该怎么样去解决这一个问题?管仲像管仲对齐桓公说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厚葬,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益,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 爱国诗人屈原的资料 屈原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爱国,诗人,屈原,资料,下了,哪些,作品,屈原,资料,出生于

    屈原的资料屈原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平,字原。他被称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都说“乱世出英雄”,身处乱世,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屈原画像在大浪起伏的人世红尘里,有的人成功了,实现人生抱负;有的人却郁郁不得志,潦倒一生,成败参半,全看个人造化。说到这里,我看向屈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