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参养志都做了什么事情

曾参养志都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24 更新时间:2023/12/18 4:47:51

曾参养志

曾子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在现在看来一些行为可能有愚孝的成分,他曾经因为妻子给自己母亲做饭做的不好就将妻子休了,并且再也没有将妻子接回来,他自长大后要接他也不愿意。

曾子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是过犹不及。曾子和父亲都拜在孔子的门下学习,并且孝敬父母,尊敬乡邻,他提出顺应父母的意思,赡养老人,听从他们的派遣,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孝敬父母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来,例如在平生活中,曾子会在吃饭的时候仔细观察父母的口味和吃饭的习惯,并且牢牢记在心里,这样每次就能给父母做出符合他们口味的食物。

曾子深受父亲的教诲,乐善好施,虽然自己的生活条件也不太好,但是还是尽自己所能的接济乡邻,因为父亲有这个习惯,做儿子的也要秉承这一点。

曾子的父亲喜欢吃羊枣,于是每一次上山打柴的时候都要趁机多给父母带一点,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但是后来父亲因病去世,他睹物思人,每每看到羊枣就痛哭流涕,自己再也不吃冬枣了。

曾子对父母孝顺,也教导他的妻儿孝顺,有一次,曾子的母亲咳嗽,曾子便让妻子给母亲煮梨茶,但是妻子没有煮熟便给母亲端过去了,曾子知道之后非常生气,然后把妻子赶出家门,觉得妻子对母亲不孝顺。后来一纸休书将妻子休了,从此曾子一生没有再取。他对待自己的儿子教育也很严格,儿子也很孝顺,长大后想把母亲接回来,但是曾子没有同意,说道:“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持家,她没有做好。”

曾子是谁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钵传给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践行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点,被后世称为宗圣先师。他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修。

曾子像

曾子的孝道主张对华夏子孙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具有社会意义和实用意义。是现如今建立和谐社会思想的源头,他参与编纂了《论语》,并且自己主编了《孝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成就为他建了宗圣庙堂,地位几乎与孔庙齐平,读书人经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欢读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艰苦学习,跟随父亲读了很多圣贤书。他十六岁的时候拜在孔子门下,曾子23岁的时候,颜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学生,陪他出门游学。没过几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

三十岁的时候,守孝期满,孔子门下人认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质,纷纷来请他接替师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没有同意,他认为孔子的光环就像太阳,他就是一个萤火虫,怎么能因为样貌相似就妄加揣测。

曾子特别孝顺,在母亲和父亲死后坚持为他们服丧,经常哭的昏过去,水米不打牙,内心充满悲痛。他认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曾子故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曾子墓

明朝时期曾经就曾子故里位置进行了考证,关于他的故乡是嘉祥县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确认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间。

嘉靖十二年,有一个在朝的吏部官员叫做顾鼎臣,他一直对曾子很敬佩。但是历史上曾子的荣誉很少,曾子曾经颜回、子思传道,但是颜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独曾子没有什么名号。于是他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对曾子进行加封,皇帝同意了,于是派人进行论证,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经历了七朝皇帝之后在山东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么的都和颜回、子思一样。从此,曾子故里在家乡已然成了定论。

标签: 曾参养志做了什么事情曾参养志一个出了孝子

更多文章

  • 文景之治的措施有哪几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景之,措施,几种,文景之,措施,西汉,王朝,后来,发展,做

    文景之治的措施文景之治对西汉王朝后来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强硬的铺垫,那么汉文帝和汉景帝究竟是做了什么才能创造出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呢?文景之治的措施又有哪些?汉文帝剧照汉文帝和汉景帝面对当时经济衰微的西汉,为了能够增强国力,促进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他们采纳黄老之学,做了如下举措:第一,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 揭秘顾太清为何被逐出家门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揭秘,顾太清,为何,逐出,家门,原因,顾太清,为何,逐出,家

    顾太清为何被逐出家门顾太清是乾隆的儿子永琪的孙子奕绘的侧福晋,本姓西林觉罗氏,为了和奕绘结婚改姓顾。顾太清在清朝是个非常出名的女子,因为她不仅有着绝美的容颜还是个才女,被称为是清朝第一女词人。顾太清画像顾太清和奕绘结婚后,生活很是幸福美满,二人感情很好,在奕绘去世后,顾太清却被逐出家门,很多人感到不

  • 北宋大诗人陆游的故事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诗人,陆游,故事,欣赏,陆游,故事,出生于,公元,一二

    陆游的故事陆游,出生于公元一一二五年,当时正处于北宋灭亡时期,陆游一直亲眼看着国家的衰败,心中对于国家的贫弱十分担忧,为此,陆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诗句,成了千古诗人,他现存的诗作很多,是留下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陆游画像陆游从小就从父亲那里听了不少关于金掠夺宋的故事,所以一直以来他就心怀国家大事。

  • 清代第一女词人顾太清身世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代,一女,词人,顾太清,身世,介绍,顾太清,身世,就是,男

    顾太清身世顾太清就是“男中有容若,女中有太春”中的太春,春是顾太清的本名,她本姓是西林觉罗氏,这样的名号就让很多人对顾太清身世产生了很大的好奇,那么顾太清身世到底是怎样的呢?顾太清画像顾太清是鄂实峰的长女,名春,字子春,道号太清,晚年又号云槎外史,是满洲镶蓝旗人。顾太清的祖父是清代非常出名的大学士鄂

  • 文景之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景之,本质,究竟,是什么,文景之,本质,中国,历史上,出现

    文景之治的本质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和平昌盛之世,每一个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一个本质的原因,那么“文景之治”这个治世的本质是什么呢?景帝刘启剧照文景之治的创造是皇帝,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文景之治的本质就是维护中央集权,巩固汉室政权。“文景之治”能

  •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下学,历史,意义,是什么,下学,历史,意义,始建于,战国,时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稷下学宫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是齐威王变法的产物。随着齐国的灭亡,稷下学宫也在这世界上消失。它只存在了大约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但是尽管只有短短的一百五十年,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仍然是重大的。稷下学宫遗址照片稷下学宫自身就有着很多功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可以为国君出谋划策,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 文景之治的结果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景之,结果是,文景之,结果,汉文帝,汉景,在位,对于,治理

    文景之治的结果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对于治理西汉王朝采取的措施,能被后人概括为“文景之治”,并赞扬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可见文景之治的结果是很好的。那么文景之治究竟为西汉的发展带去了怎样的结果呢?景帝刘启剧照西汉初年的时候,大的诸侯国内的人口数量差不多是一万户左多,小的不过五六百户。然而

  • 大宋才子黄庭坚号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宋,才子,黄庭坚,什么,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

    黄庭坚号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书法艺术家,诗人,词人,字鲁直。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生卒年间1045年-1105年,是和苏轼齐名的大文学家,被世人并称为“苏黄”。黄庭坚书法在书法方面,黄庭坚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传世的诗词,书法作品有很多,而且

  • 陆游写给唐婉的诗《钗头凤》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陆游,写给,唐婉,钗头凤,欣赏,陆游,写给,唐婉,众所周知

    陆游写给唐婉的诗众所周知,陆游是一位爱国系民的诗人,他留存至今的诗作众多,大多是诉说着自己的爱国情义,然而其中有一首《钗头凤》却向后人诉说了陆游与唐婉的前尘之缘。陆游《钗头凤》画像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 诗经讽刺卫宣公什么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诗经,讽刺,卫宣,什么,丑闻,诗经,讽刺,卫宣,春秋,时期

    诗经讽刺卫宣公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一个极为昏淫无度的国君卫宣公,在他还没有即位卫国国君的时候,就和父亲的姬妾夷姜乱伦,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急子。卫宣公将急子托给右公子抚养,待到卫宣公即位后,才将急子接回来。后来卫宣公意欲找个儿媳妇,但是他垂涎儿媳宣姜的美色,竟然将她在黄河边截下来,占为己有。当时卫国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