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有哪些名言 有什么特殊意义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有哪些名言 有什么特殊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602 更新时间:2024/1/27 21:26:10

吴承恩图片

吴承恩的一生虽然经历坎坷、境遇拮据、生活困顿,但他历时7年完成的著作《西游记》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然而这位明代杰出的小说家留存于世的肖像图却并不多,更多的还是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在荧幕上创造出的各种生动鲜活的作品形象以及人物形象。

吴承恩古代画像图

从现在流传最广的一幅吴承恩古代画像图来看,他的形象是头帽子,两边的眉稍稍上挑,眼睛微睁,鼻梁不高,嘴唇紧闭,下巴长有一撮胡子。他的面容不若一般的人物像那样给人以严肃拘谨之感,反倒是神态平静,眼神温和,透出一股睿智以及淡然。再结合他的经历,仿佛能让人透过画像看到他平凡却又伟大一生。他在生活和官场上可以说是失败的,经历的生活困顿和科举腐败都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从而不得不对现实生活充满失望。可他在小说上的成就无疑又是巨大的,《西游记》的诞生对当时乃至后世小说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纪念他,2010年播出了一部名为《吴承恩与西游记》的电视剧,里面由六小龄童扮演吴承恩,演绎他的一生,使得观众更加了解这位写就《西游记》的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经历。此后,提到吴承恩,并不再止于单纯的古代人物画像了,他的形象在大众面前愈加生动丰满起来。

吴承恩名言

吴承恩是明代有名的小说家,虽然他自幼就体现出了自身的聪慧与才气,但最终使他被大众所知晓的原因还是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这部小说除了故事情节令人印象深刻,推动了古代小说的蓬勃发展之外,作者在书中留下的许多名言也被世人牢记在心。其中,“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是一句饱含深意,富有哲学意义的经典名言。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句话是小说中的人物唐僧说出来的。当众僧得知唐僧要前往西天取经时,纷纷告诉他路上可能会遭遇到的种种艰难,这时候,唐僧就说了这句话,意在表达只要心中见佛祖,求真经的信念是坚定的,那么就路上的困难就不足以阻挡他。相反,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害怕了,那么种种心魔油然而生,则会越来越不敢前进。

现在这句俗语还有了另一层意思,即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情时,选择了编一个谎言来遮掩它,之后就可能为了圆一个谎而不停地撒谎,从而离真实的道路越来越远,内心也会愈加疲惫,这就是所谓的“心生种种魔生”。但是,如果你在做错事情的时候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去承担责任与后果,吸取教训,那么内心会轻松很多,也就是“心灭种种魔灭”。

这句出自吴承恩《西游记》的名言将世人内心的选择、恐惧真实地表达出来,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警醒意义。

吴承恩的故事

很多的海内外人士都知道《西游记》,也大多看过《西游记》,无论是听故事、看书,还是欣赏与之相关的众多影视版本,也通过这部小说知道了他的作者是吴承恩。但是了解吴承恩一生经历的人却并不多,那么,这位明代杰出的小说家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际遇和故事呢?

吴承恩雕像

吴承恩是淮安府山阳县人士,自幼家境清贫。但他本人非聪慧,十分喜爱涉猎稗官野史和志怪小说,也经常听老人讲述各种神话故事,因此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小说素材。在他念书时期,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博览群书,得到了当时龙溪书院创建人葛木的赏识。然而,尽管吴承恩才华过人,但明朝的由盛转衰以及科考和官场的日益腐败,让他在多次科举考试中失利。这样的打击再加上生活困顿所带来的讥笑和漠,吴承恩对封建社会和黑暗现实越来越失望。《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时长达7年完成的。

更多文章

  • 吴承恩真实容貌复原图 吴承恩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承恩,真实,容貌,原图,生的,故事,吴承恩,原图,明代,杰

    吴承恩复原图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文学家,他写下的小说《西游记》是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因此,对于作者吴承恩和他的一些作品,也成为了很多读者、专家研究的对象。吴承恩复原图最开始,大众了解的关于吴承恩的肖像,大多来自于吴承恩的古代人像图以及众多的影视作品在大荧幕上呈现给观众的形象。然而,在200

  • 李自成的谋士李岩是谁 为何李自成要杀李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自成,自成,谋士,李岩,为何,杀李,李自成,自成,谋士,明

    李自成的谋士明末风头最盛的闯王李自成麾下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现今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谋士就只有李岩和牛金星这二人。李岩画像李岩,出身与官宦之家,父亲李精白曾官至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但因为“魏忠贤逆案”的牵连,被削职为民。李岩少时中举,文武全才,爱好打抱不平,时常接济穷人,在家乡的名声极好。

  • 李自成进京很可能是一场误会 这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自成,进京,很可能,一场,误会,这是,真的,李自成

    李自成进京很可能是一场误会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七年,与大明对抗多年的闯王李自成带领着几十万大顺军队,终于站在了这个曾令天下之人人人向往的帝都。今天,他将带领手下的将士们开创一个新的王朝,一个属于他的王朝。此时的李自成心中是愉悦的,是豪气干云的,但他也有一点小忐忑,因为大顺军队的入京是自己也

  • 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渊源 吴承恩为什么要写西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承恩,西游,记的,渊源,为什么,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作

    吴承恩与西游记吴承恩作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流传于后世的作品其实并不多,最脍炙人口也最经典的当数他的《西游记》了,其余的作品只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以及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后者目前已经失传,这不得不说是古代小说文学发展的一大遗憾。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剧照吴承恩写《西游记》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欢

  • 同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李自成张献忠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同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成,张献忠,有何,不同

    李自成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各种起义首领数不胜数,但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作为两个同一时期的英雄人物,后世也多将两人进行比较。这两个人一个建立了大顺政权,一个建立了大西政权,对于两人的比较,这里笔者给出一个自己的想法。张献忠塑像首先我们来说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相同之处。这两个人最大

  • 吴承恩怎么死的 吴承恩墓被盗过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承恩,怎么,死的,被盗,几次,吴承恩,简介,中国,明代,有

    吴承恩简介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有名的小说家,他所著的《西游记》是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对当时以及后世小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吴承恩人物像吴承恩出生于150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士,家境清贫。年幼时聪慧过人,阅读过非常多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说,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也造就了他深

  • 李自成称帝时的国号是什么 有何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自成,帝时,国号,是什么,有何,说法,李自成,自成

    李自成称帝李自成在1644年这一年的时间里两次称帝,第一次是一月份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第二次是6月份在北京武英殿登基为帝,这一次是宣传自己的正统地位。武英殿1641年1月,李自成攻破洛阳城,诛杀福王,然后开仓赈灾,接济饥民,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农民军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2月,李自成

  • 刘伯温有什么样的预言 刘伯温如何预言毛泽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伯温,伯温,什么样,预言,如何,毛泽东,刘伯温,伯温,预言

    刘伯温预言毛泽东据传,明朝的刘伯温,他能够推知未来之事。他的《烧饼歌》颇为灵验,甚至能够推测到了“女抱幼儿作主张”慈禧太后亲政的局面。万众瞩目的毛泽东到了中国现代,有人流行这么一句歇后语:“一牛生二尾,反手掌乾坤”,前面那句的意思就是说在牛的下面加一撇一捺,看起来就好像是两个尾巴一样,但合起来就是朱

  • 李自成传奇的人生 李自成为什么要叫闯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自成,传奇,人生,为什么,叫闯,李自成,自成,传奇

    李自成传奇有关闯王李自成的传奇故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有2个,一个是李自成烹煮福王,制成所谓的“福禄宴”,另一个是李自成在洛阳的洒金试人心。众民拥护的李自成传言李自成有好吃人的毛病,导致他的手下也有了吃人的习惯,甚至连他手下的战马由于长期吃人肉的关系,看到对面的士兵都会双眼泛红,兴奋异常。传说,他在

  • 李自成为何会成为千古罪人的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自成,为何,成为,千古,人的,揭秘,李自成,自成,千

    李自成千古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历史资料的解密,人民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李自成在民众的心中不仅仅只是一个领袖人物,在有些人看来,李自成也可以称为千古罪人,那么李自成千古罪人之名是否“名不副实”呢?李自成说李自成是千古罪人的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作为农民起义,他所代表的就是农民阶级的利益。农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