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王朗怎么死的 王朗传中真实的王朗如何

三国演义王朗怎么死的 王朗传中真实的王朗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04 更新时间:2024/1/25 3:05:32

三国演义王朗

王朗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虽然现实中的王朗与《三国演义》中的会有所不同,但是王朗的很多性格以及其他方面还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很多人记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王朗,而不是历史上记载的那个王朗。

三国演义王朗剧照

一提起王朗,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在《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故事。而且最能证明诸葛亮的口才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舌战群儒,另一个就是骂死王朗。在《三国演义》中,王朗之所以会被诸葛亮骂死,第一个原因是虽然王朗很有才华,但是与诸葛亮相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第二个原因是王朗太过自负,一定认为自己能够劝服诸葛亮;第三个原因是在这次会战中,王朗是不顾自己76岁的高龄上战场的,人老了,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死亡,王朗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而猝死。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是在武乡侯被诸葛亮骂死。其实,在历史的记载中,并没有王朗死亡原因的记载,只有死亡地的记载。王朗是在许昌去世的,这与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不一样。然而,作者罗贯中将王朗能够做这样的安排,一定有他的理由:第一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王朗还在魏国做司空一职;第二王朗是在228年去世,正好与诸葛亮出祁山的时间相符。王朗的去世虽与历史事实不符合,但是作者罗贯中让王朗死在诸葛亮的手中,也算是值得吧。

王朗怎么死的

王朗是东海郯人,字景兴,本名王严,汉末三国时期的经学家,曾在魏国担任重要职位,且被重用。王朗拜太尉杨赐为老师,因为通晓经书,被任命为郎中。后来,王朗的老师杨赐去世了,王朗也就不再做郎中,虽然王朗被举荐为孝廉,但是他却没有答应做孝廉这个职位。

三国演义王朗剧照

徐州刺史陶谦举荐他为茂才,在做茂才的期间因为表现出色,去做了会稽太守。在王朗做太守期间,孙策带兵攻打会稽,并成功拿下会稽,王朗在逃亡的过程中投降。孙策因为尊重王朗就没有为难王朗。

后来,王朗为曹操效力。辗转几年,王朗逐渐被重用。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王朗不顾76岁的高龄,还是要去和诸葛亮一较高下。在打战前,王朗与诸葛亮发生了口角,诸葛亮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将王朗气得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这一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然而,说王朗是被骂死的,是不正确。在史书《三国志》中,并没有诸葛亮骂死王朗的记载。很明显,在《三国演义》中武乡侯骂死王朗是作者杜撰。作者会有这样的安排,第一个原因是诸葛亮出祁山的时候,王朗还是魏国的司空;第二个原因是王朗确实在228年去世,正好与诸葛亮出祁山的时间相符。但是,对于王朗真正的死亡原因,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只知道是在许昌去世的。

王朗传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对于王朗的出生,我们可以根据《三国演义》推算出来,生年为公元152年。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是成侯。

王朗画像

在《三国志》的王朗传中,王朗以为通晓经书,担任了郎中职位,并拜太尉杨赐为师傅。杨赐死后,王朗也辞去了郎中的职位。后来,被举荐为孝廉,但是王朗没有答应。直到徐州刺史推荐王朗为茂才,王朗才又登上了政治舞台,升官至会稽的太守。在做太守后,因为当时的局势,孙策带兵讨伐会稽,王朗在逃亡的过程中投降。

更多文章

  • 霍光家族在西汉地位多高 霍光家族为何被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霍光,家族,西汉,地位,多高,为何,灭族,霍光,家族,辅佐

    霍光家族辅佐过三代皇帝的霍光,位高权重,最后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名副其实的三朝老臣。霍光作为一代权臣,其家族在西汉时期也是显赫一时的。但霍光家族在最后却被灭族,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大司马霍光根据史料可考,霍光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个哥哥便是当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霍去病的扶持下,霍光十余岁便

  • 赞美诸葛亮的诗有哪些 陆游写诸葛亮的诗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赞美,诸葛亮的,诸葛,亮的,哪些,陆游,赏析,赞美,诸葛亮的

    赞美诸葛亮的诗谈及诸葛亮,中国人是没有不知道的,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还有许多文人骚客写下很多精彩绝伦的诗句篇幅,来赞美诸葛亮。《三国》诸葛亮剧照首先诗圣杜甫有一首描写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在前两句描绘了诸葛亮的共鸣,后两句描写了诸葛亮兵败东吴,造成千古遗恨。

  • 航海家郑和纪念馆在哪 郑和下西洋地图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航海家,郑和,纪念馆,在哪,西洋,地图,怎样,郑和,纪念馆

    郑和纪念馆郑和是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中国与邻国和周边国家的和平外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郑和的这次壮举也开启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郑和带到世界各地的中国特色的产品也对中国对外的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郑和纪念馆因此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也

  • 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吗 管宁华歆割席绝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宁,华歆,好朋友,割席,绝交,管宁,华歆,北海,朱虚人,字

    管宁与华歆管宁是北海朱虚人,字幼安,春秋时期政治学家管仲的后代。东汉末年,朝廷局势动荡,避难于辽宁三十多个年头。在三国时期,到了魏国,很多次想要管宁入仕,他都没有答应,一直做着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直到死去。华歆是平原高唐人,字子鱼。在东汉末年,曾做过尚书令。在三国时期,到了魏国,做到了太尉一职,为官

  • 郑和下西洋时间是何时 郑和下西洋共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西洋,时间,何时,几次,郑和,西洋,时间,第一次,是在

    郑和下西洋时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后,郑和一行人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郑和画像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

  • 魏国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华歆拒赠故事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国华,国华,是个,怎样,华歆,拒赠,故事,解读,华歆,是个

    华歆是个怎样的人华歆,字子鱼,汉末三国时期人。在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臣,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人。生于157年,死于232年,享年85岁。三国演义华歆剧照相信很多人,对于华歆会有熟悉的感觉,因为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关于华歆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华歆与管宁有一个割席

  • 铁路专家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故居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铁路,专家,天佑,简介,故居,在哪里,天佑,简介,2005年

    詹天佑简介2005年秋,京张铁路开工百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铜像的揭幕仪式,亦在张家口南站的隆重举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这座近三米高的铜像醒目地矗立在车站前,象征着詹天佑这位近代最功勋卓著的爱国铁路工程师,其精神和功业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詹天佑画像作为中

  • 揭秘华歆与王朗的关系 华歆王朗性格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华歆,王朗,关系,性格,对比,华歆,王朗,三国,时期

    华歆与王朗在三国时期,华歆和王朗都效力于魏国。同时,两人都被重用,是魏国的重臣。两人和钟繇称为曹魏三公,是魏国当时的最高的官位。很多事情,都要与曹魏三公商量,权利只在一人之下。王朗与华歆画像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关于华歆和王朗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华歆与王朗一同在一条船上避难,有一个人

  • 诸葛亮用兵料事如神 诸葛亮用兵的歇后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用兵,料事如神,歇后语,诸葛亮,用兵,歇后语,神出鬼

    诸葛亮用兵的歇后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又可以称为料事如神。诸葛亮像神出鬼没是出自于《淮南子·兵略训》,主要是指像鬼神那样出没的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也指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用这句话来形容诸葛亮的用兵,真的是再正确不过。现在有很多影视剧、文学作品中有关于诸葛亮用兵的介绍,比如说:草船借箭、巧

  • 诸葛亮皱眉头有何深意 诸葛亮皱眉头歇后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皱眉头,有何,深意,歇后语,诸葛亮,皱眉头,歇后语

    诸葛亮皱眉头歇后语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一般人的皱眉正常情况下都是指有什么不好事情要发生,或者不愿意发生什么事情。但是诸葛亮在世人眼中往往都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一皱眉,就代表着计谋已经想好,生动形象的突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诸葛亮画像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位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善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