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怒族历史介绍 怒族民风民俗 怒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怒族历史介绍 怒族民风民俗 怒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4/2/6 7:12:02

怒族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人口为2.8万人(2000年)。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字,大都使用汉文。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几乎不能通话。但由于与傈僳族期共处,多数人会讲傈僳语。

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怒苏”、“怒”、“阿龙”等自称,后统称为怒族。

怒族族名来自于其民族居住于怒江两岸,是怒江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由早期居于今云南省福贡、贡山的土著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从八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统治。从17世纪开始,怒族除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知府所属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干总和喇嘛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

辛亥革命后,1913年在兰坪县的营盘街设立怒俅殖边总局,先后设置菖蒲桶(贡山)行政委员署及(福贡)、知罗(碧江)2个殖民公署;1918年,统一改为行政委员公署。1933年国民党政府又将3个公署改为贡山、福贡、碧江3个设治局,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

怒族文

怒族的传统信仰是民族的原始图腾,但也有的信仰藏传佛教以及基督教。

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

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不论男女,都能豪饮,而且饮酒必歌,每饮必醉。唯历史(www.weilishi.org)

怒族服饰与图腾

图腾:达比亚

中华全家福之怒族全家福

标签: 怒族

更多文章

  • 普米族历史介绍 普米族民风民俗 普米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丽江市的宁蒗、玉龙、永胜等地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2000年人口为33600人。普米族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汉文史书称之为“西番”、“巴苴”等。其自称

  • 羌族历史介绍 羌族民风民俗 羌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羌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自称尔玛。“羌”是他称,因其以羊为图腾,“西戎牧羊人”(《史记.西羌传》)。今天的羌族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震后,总人口不足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人”分为“先古羌”

  • 撒拉族历史介绍 撒拉族民风民俗 撒拉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撒拉族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骨子里就是突厥人。撒拉族,正式名称为撒拉尔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的后裔,现主要聚居在中国青海省循化与甘肃省积石山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有人口10.4万人(2000年)。中国撒拉族古称Salor,这个部落名起源于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被土库曼

  • 畲族历史介绍 畲族民风民俗 畲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畲族

    畲族,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中国大陆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数民族。畲族世居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和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集中。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

  • 水族历史介绍 水族民风民俗 水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水族

    水族是中国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在广西省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人口约为40.7万人(2000年统计)。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

  • 塔吉克族历史介绍 塔吉克族民风民俗 塔吉克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塔吉克族

    塔吉克民族分为平原塔吉克人和高原塔吉克人两部分。塔吉克共和国的主要民族为平原塔吉克人。塔吉克人也分布在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等地。塔吉克人大多说塔吉克语。中国的塔吉克族则为高原塔吉克人,主要说帕米尔语的方言。塔吉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分布于帕米尔东西操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塞种(高原塔吉克

  • 土家族历史介绍 土家族民风民俗 土家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037,014人(2000年人口普查)。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土家族自称&ldqu

  • 东突厥历史介绍 东突厥汗国是如何灭亡的?东突厥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突厥

    一、东突厥的辖区与属部突厥汗国分裂以后,东突厥大体上以金山(今阿尔泰山脉)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但是,随着两国势力的消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在东突厥汗国内,突厥分布在南部,铁勒诸部则在北方。据《隋书·铁勒传》记载:独洛河(今蒙古国上拉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统(即回纥)、拔

  • 匈奴历史介绍 匈奴是如何灭亡的?匈奴族起源 匈奴族后人 匈奴国历任单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匈奴,单于

    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我国正处于战国末期,中原七国为争夺霸权苦斗不休,而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却趁势在大漠南北悄然兴起。“匈奴”之名,最早见于《逸周书》、《山海经》等先秦典籍,但异名颇多。司马迁著《史记·匈奴列传》,详细追述了匈奴族早期的历史,始定名为匈奴。从此,这

  • 鲜卑历史介绍 鲜卑族建立了哪些政权 鲜卑如何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鲜卑

    鲜卑,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属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有慕容、乞伏、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