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人每天都干些啥?食无肉不欢 战占卜吉凶

商朝人每天都干些啥?食无肉不欢 战占卜吉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01 更新时间:2024/1/13 4:13:14

一坨陶块,表面布满横竖交织的凹痕。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内,亲眼看到这坨名叫“㼽”(音同“爽”)的陶块之前,你一定想不到,3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已经懂得搓澡这么精致、讲究的生活。商朝人的生活的确远超我们的想像,就让出土的殷墟破译的甲骨文告诉我们,商朝人每天都干点啥。

食无肉不欢嗜酒如命

对于商朝人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家养的、野生的……没有他们的胃不能消化的。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中,出土动物残肉、各类动物肢骨和肉

甲骨文中动不动记载成百上千地杀牛杀羊祭祀神祖,专家分析说,祭祀后的牛羊肉自然也祭了活人的“五脏庙”。甲骨文还记载,当时人们有饭后剔牙洁齿的习惯,估计跟吃肉有很大关系。

商朝人的烹饪手法已颇为精妙,燔、炙、炮、烙、蒸、煮、爆、烧、炖、烩、熬、脯、羹……从这些字的偏旁可以看出,商朝人的吃法是以火热食,而且殷墟出土的许多器物,底部都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商朝时酒精度数不高,相当于今天的啤酒、米酒。1983年,考古人员在安阳郭家庄发掘殷商墓葬时,发现一个铜卣中有白色液体,经化验含乙醇成分,应该是殷商时期遗留下的酒。

由于商朝人爱酒,粮食也有了贵贱之分。当时人们吃“五谷”黍、粟、麦、稻、高粱,最见的是黍和粟,但地位有天壤之别。黍是酿酒原料,格外受奴隶主贵族待见,平民等闲享用不到,社会上弥漫着“贵黍贱粟”之风。

住排水发达杀婴安宅

商朝人的住宅既有宫墙文画、堂崇三尺的大型宫殿建筑,也有平地挖坑、修饰简略的穴居住房。据甲骨文记载,殷商时期的建筑名目众多,有宫、宗、家、庭、寝、门、户等,而“文室”、“丽室”等室名,可以让人想像房屋有多么华美。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当时的排水技术已相当发达。1975年白家坟西地出土了商代的陶制地下排水管道,共28节,表面有细小的绳纹,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殷商时期尊神重鬼气息浓郁,建造宫室殿堂通常要举行祭祀仪式,以达到镇宅安居的目的。考古人员曾在祭奠坑中发现装有婴儿骨骼的陶罐,商朝人认为,建房前杀死婴儿埋在地下有良好寓意,这种民风相当残暴血腥。除了婴儿,建房或造城所用的牺牲还包括牛、羊、犬等。

战占卜吉凶人头祭祀

商朝人遇到疑难困惑都去问鬼神,占卜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人最熟悉的一片甲骨曾先后出现在历史教科书和邮票上。连续占卜11次,都是问同一个问题,“商田猎有灾祸吗?”由于这片牛肩胛骨明显缺了右下角的部分,有专家推测,可能占卜结果是有灾祸,所以把答案切掉了。

商朝人认为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祭祀与战争。战争与祭祀往往交织在一起,而且有不少今天看来十分残忍的举动。殷墟博物馆有两件青铜甗装着蒸过的人头,可能是来自敌对国家的首领。商王朝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用很有地位的敌国首领的人头来祭祀神灵,告慰祖先。

除文物和甲骨透露了当时的生活讯息外,商朝人还留给后人认识自己最直观、简便的物件人头像。2003年殷墟孝民屯发掘出了陶制人头像,高颧骨、尖下巴,是典型的蒙古人种。

标签: 商朝

更多文章

  • 苗族历史介绍 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苗族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中国有苗族8,945,538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0.72%,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名为赫蒙族(越南语:Hm?0?0ng)[3],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

  • 仫佬族历史介绍 仫佬族民风民俗 仫佬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仫佬族

    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仫佬族是由

  • 纳西族历史介绍 纳西族民风民俗 纳西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纳西族

    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分布省份。中国(中国大陆)有纳西族总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27大民族,其中云南295,464人,占纳西族人口的95.5%,其余省市区均有分布。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

  • 怒族历史介绍 怒族民风民俗 怒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怒族

    怒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人口约为2.8万人(2000年)。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大都使用汉文。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几乎不能通话。但由于与傈僳族长期共处,多数人会讲傈僳语。此外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及西藏的察隅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是该族的自称,另外还有&ldquo

  • 普米族历史介绍 普米族民风民俗 普米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丽江市的宁蒗、玉龙、永胜等地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2000年人口为33600人。普米族是中国古代民族氐羌的后裔,汉文史书称之为“西番”、“巴苴”等。其自称

  • 羌族历史介绍 羌族民风民俗 羌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羌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自称尔玛。“羌”是他称,因其以羊为图腾,“西戎牧羊人”(《史记.西羌传》)。今天的羌族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震后,总人口不足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人”分为“先古羌”

  • 撒拉族历史介绍 撒拉族民风民俗 撒拉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撒拉族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骨子里就是突厥人。撒拉族,正式名称为撒拉尔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的后裔,现主要聚居在中国青海省循化与甘肃省积石山自治县及其毗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有人口10.4万人(2000年)。中国撒拉族古称Salor,这个部落名起源于传说中的乌古斯可汗(被土库曼

  • 畲族历史介绍 畲族民风民俗 畲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畲族

    畲族,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中国大陆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数民族。畲族世居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和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集中。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

  • 水族历史介绍 水族民风民俗 水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水族

    水族是中国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在广西省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人口约为40.7万人(2000年统计)。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

  • 塔吉克族历史介绍 塔吉克族民风民俗 塔吉克族服饰特点及图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塔吉克族

    塔吉克民族分为平原塔吉克人和高原塔吉克人两部分。塔吉克共和国的主要民族为平原塔吉克人。塔吉克人也分布在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等地。塔吉克人大多说塔吉克语。中国的塔吉克族则为高原塔吉克人,主要说帕米尔语的方言。塔吉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分布于帕米尔东西操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塞种(高原塔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