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历史: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介绍

隋朝历史: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48 更新时间:2024/1/19 6:52:42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纷纷加入,势力渐强。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发生严重的内讧,李密杀翟让,并坚持在东都城外与隋军相峙的错误战略。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归,在洛阳城下与瓦岗军相遇,瓦岗军被宇文化及军和王世充军前后夹击,大败。九月,李密西走,降于唐朝,瓦岗起事军队终于溃散。

瓦岗军简介

徐世绩建议西上郑、宋(今郑州商丘一带)发展。

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伯当引荐曾参加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加入瓦岗军。李密有胆略,多智谋,在他的策划下,瓦岗军很快就壮大起来,并成为中原地区起事军队的主力。及后瓦岗军攻克了荥阳(今河南郑州)诸县,又战死了前来镇压的隋将张须陀,声威大振。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瓦岗军攻克了兴洛仓,并将贮存的大批粮食分给民众。隋留守东都的越王侗急忙派刘长恭、斐仁基兵分两路合击瓦岗军。李密先击破刘军,后又招降了裴仁基。由是李密成了瓦岗军首领,统众至数十万人,几乎控制了河南全境。四月,瓦岗军进逼东都,炀帝遂派王世充坚守之。但这时瓦岗军却发生了严重的内讧,李密杀了翟让,并坚持在东都城外与隋军相峙的错误战略。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引兵西归,在洛阳城下与瓦岗军相遇,瓦岗军被宇文化及军和王世充军前后夹击,大败。九月,李密西走,降于唐朝,瓦岗起事军队终于溃散。

瓦岗军起事

翟让出逃率众起义

大业七年(611),东郡法曹翟让因犯罪而被下狱,狱吏黄君汉私自释放了他。于是,他逃亡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聚众起义。同郡的单雄信、徐世绩也都前往参加。他们在永济渠沿岸劫夺来往船只,以致“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起义队伍逐步扩大起来。

李密投奔瓦岗军战杀张须陀

大业十二年(616),贵族出身的李密,在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投奔瓦岗军。李密较有政治眼光,他建议翟让积极发展势力,扩大影响。翟让重视李密的建议,首先攻取了荥阳。

荥阳是中原的战略要地,向东是一片平原,向西是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的巩县有隋的大粮仓洛口仓。取得洛口仓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而且已逼近东都洛阳。可见,夺取荥阳是瓦岗军发展势力的重要一步。

面临强大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无可奈何,隋炀帝特派“号为名将”、“威振东夏”的张须陀为荥阳通守,镇压瓦岗军。李密认为张须陀勇而无谋,遂建议翟让与张须陀正面接战,佯败而北走。李密率精兵埋伏在荥阳以北的大海寺附近,张须陀紧跟翟让十余里,到大海寺以北的林间时,李密伏兵四起,隋军陷入重围。张须陀为了救被瓦岗军包围的部下,几度杀回重围,最后,力竭而死。张须陀战败,隋军“昼夜号哭,数日不止”。可见,这次瓦岗军的胜利是对隋炀帝政权的沉重打击。

瓦岗军开仓放粮

攻破兴洛仓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瓦岗军攻取洛口仓,并开仓放粮。洛口仓也叫做兴洛仓,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城里挖了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这都是隋王朝的战略储备粮。翟让、李密两人带七千名精兵攻打兴洛仓。这些兵士原是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农民,一听得攻打粮仓,个个摩拳擦掌,勇气百倍。他们向兴洛仓发起猛攻。驻守在兴洛仓的隋军虽奋力抵抗,但是怎么也抵挡不住像插翅猛虎一般的瓦岗军。兴洛仓被攻破了。瓦岗军攻破兴洛仓以后,立刻发布命令,开仓放粮。兵士们打开一口口粮窖,让老百姓尽情地拿。受饥挨饿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拥向粮仓,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到背着孩子的妇女,前来领粮。大伙对瓦岗军的感激心情,就不用提了。贫苦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

隋朝在洛阳的越王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率军二万五千人前往镇压。翟让、李密预先侦知了隋军的动向,作了周密的部署。刘长恭对瓦岗军的情况则一无所知,表面看到瓦岗军的人数不多,遂麻痹大意起来,瓦岗军乘隋军初来乍到,饿饥疲惫之时,大举进攻,隋军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仓皇逃回东都。瓦岗军得到大量的辎重器甲,力量壮大,声威大振。

攻破回洛仓与黎阳仓

四月,瓦岗军逼近东都城郊,攻破回洛仓(在今河南洛阳东北),致使东都粮食缺乏,陷入困境。九月,瓦岗军又攻破黎阳仓(在今河南浚县东南),开仓放粮,起义军增加了二十多万。这时,瓦岗军有数十万之众,控制了中原广大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瓦岗军还公开宣布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表示要推翻隋朝政权。

瓦岗军兵败

翟让被杀内部矛盾激化

正当瓦岗军日益强大的时候,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了。

由于李密在屡次作战中所发挥的作用较大,其威望也就越来越高,翟让遂主动把领导权让给了李密。后来,翟让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信等人又劝翟让夺回领导权,这样一来,矛盾日益激化,以致最后李密杀了翟让。

全面溃败李密降唐

瓦岗军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义宁元年(618)六月,宇文化及率江都隋军北上,瓦岗军虽然对宇文化及作战取得胜利,但也损失严重。九月,东都隋军乘机发动进攻,瓦岗军全面失败,李密走投无路,于十月奔赴长安,向新建的唐朝投降,瓦岗军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军队伍,在中原消灭了大量的政府军,割断了江都与洛阳的联系,迫使隋炀帝陷入江都孤岛,不能控制全国。最后虽然也走向失败,但仅有的洛阳隋军残余势力也已面临末日了。

义宁元年(公元618年)十月,瓦岗军在王世充率领的隋军打击下全面失败,李密走投无路,奔赴长安,向新建的唐政权投降.不久被杀。

标签: 瓦岗军

更多文章

  • 庆历新政历史资料介绍 庆历新政为何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rdquo

  •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参与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桥兵变,赵匡胤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前夕所进行的一场政变。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赵匡胤即宋太祖(927--976),宋

  • 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呢?宋朝走向灭亡的最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后人看前朝历史,正如事后诸葛亮,挑起来错误百出。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封建时代的皇帝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

  • 汉桓帝汉灵帝时候出现党锢之祸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桓帝,汉灵帝,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出现的党锢之祸的原因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依仗皇上为非作歹的权贵和清廉的有识之士之间的斗争,这样的斗争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东汉党锢之祸就是其中之一。党锢之祸原因不是别的,就是由于宦官凭着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皇帝赋予自己的权利,欺压百姓、败坏社会,引起了朝内那些真正为国家和百姓考虑的士大

  • 慈禧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慈禧为何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动用私刑屠杀了大量信徒、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引发八国联军远征。慈禧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1898年(光绪24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通过政变重新垂帘听政。但慈禧对于屡屡反抗自己意愿的光绪皇帝仍然非常不满,打算另

  • 义和团曾烧毁1800多家店铺 义和团为什么号称“刀枪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义和团

    义和团要“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号称“刀枪不入”,实则愚昧至极,10~30万义和团成员在此次义和团运动中死伤无数。义和团曾烧毁1800多家店铺物极必反。1900年6月16日(五月二十),义和拳在焚烧“老德记”西药房等洋货铺的时候,连

  • 义和团运动寡妇兵所向披靡 义和团红灯照“圣母”是妓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红灯照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由支持利用义和团转变为镇压绞杀义和团,最终义和团运动失败、死伤不计其数,八国联军取得胜利。义和团运动的寡妇兵所向披靡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和团其实挺忌讳跟女人有什么瓜葛的。按说他们都是零件齐全而且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男人,理应于男女之事有所想法,但是他们什么都没干过;在村里

  • 义和团运动要杀的“一龙二虎三百羊”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1900年之前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刚开始,大家是为了反抗洋人和“教民”的欺凌。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义和团运动中要杀的“一龙二虎三百羊”是谁?一龙,指的是光绪皇帝;二虎,指的是当时主和的李鸿章和庆

  • 袁世凯为什么镇压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首领朱红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袁世凯,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虽然是一场“扶清灭洋”的农民运动,但最终却在清政府和洋人的合力绞杀下灭亡。但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是大臣袁世凯,他为什么要镇压义和团呢?袁世凯为什么镇压义和团袁世凯无疑是一个亲外的自保派,他始终都能在一片混乱的局势中揣摩谁才是力量强大的那一方,对于国际局势的冷

  •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在哪里 义和团运动带来什么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在最初的时候义和团运动的地点主要在山东地区流行,这个团体本身就带有一些神秘性和封建性,许多人还认为和当时的白莲教有关。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与它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在哪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是这场运动最终不能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而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