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辽历史介绍 西辽历代皇帝列表 西辽是怎么灭亡的 AD1124-AD1218

西辽历史介绍 西辽历代皇帝列表 西辽是怎么灭亡的 AD1124-AD1218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3/12 15:20:04

西辽(1124年-1218年),又称喀喇契丹,是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国家。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以少胜多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蒙古帝国崛起后,1218年,西辽被蒙古帝国灭亡。

1

简介

西辽和金、南宋对峙示意图10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在中国北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辽。这个王朝存在二百多年,称霸东亚。辽朝疆域东濒太平洋;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与喀喇汗王朝、西洲回鹘为邻;北至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一线;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高丽、西夏或向辽朝缴纳“岁币”,换取名义上的独立,或干脆称藩受封,作为附庸。所以在穆斯林文献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而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则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分别读音为Kitay,Kita1a,Cathay)。

2

历史

起源

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字重德,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生于1087年。他幼年时受过很好的契丹族的传统骑射训练和文化教育,又接受过汉族的文化教育。1115年考中进士,取得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不久,他又迁升翰林承旨。契丹语把翰林称为林牙,所以人们称他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耶律大石踏上仕途之时,正是辽国开始覆没的时候:1116年金军占领辽东京,耶律大石出任泰州刺史,后又调任祥州刺史;1120年辽失上京,中京陷入危机,北宋也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耶律大石调任辽兴军节度使,守卫南京道。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攻下中京、泽州。辽天祚帝从南京撤退,途中受到金军的偷袭,仓皇逃奔,“乘轻骑入夹山”,与外界消息隔绝。当天祚帝出走南京时,诏留宰相张琳、李处温与秦晋国王耶律淳守南京。至是,数日命令不至,李处温便与南京都统萧干、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大石等立耶律淳为帝,据有燕、云、平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史称这一短命政权为“北辽”。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

1122年耶律大石打败了南线北宋军队的两次进攻,但是北线的金军又逼近长城。这时耶律淳已忧惧而死,其妻萧德妃称制,料难以抵挡金军,便逃离南京(今北京),同耶律大石去投奔辽天祚帝。耶律大石说服辽天祚帝赦免参与立耶律淳为帝的全部人员,天祚帝赐予酒食,任耶律大石为都统。

1123年耶律大石率军袭击金朝军队,战败被俘。次年耶律大石逃归,并带回一支军队。天祚帝得到这支军队,又得到阴山室韦谟葛失的支持,自谓天助,再谋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不可,说:“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但是天祚帝不能采纳,坚持出兵。耶律大石知其不可能成就恢复大业,便杀掉悻臣萧乙薛和坡里括,率铁骑二百,夜间离开天祚帝大营。他走后,天祚帝出兵,先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很快被金军打败,1125年春,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俘虏,辽亡,此时距耶律大石出走只有半年。

皇族耶律大石在新疆建立政权,先后合并高昌回鹘王国、东西两部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建立起强大的西辽,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Khitay)或喀喇契丹。西辽王朝统治虽仅94年,但在中亚历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

出走自立

耶律大石出走时,自立为王,设置北南面官属。他们一行二百人从夹山(今呼和浩特西北的吴公坝以北)出发,北行三日过黑水(今蒙古国爱毕哈河,或译为艾卜盖河),遇到白鞑靼首领床古儿。床古儿献马四百匹,骆驼二十头,羊若干。耶律大石一行穿越沙漠,到达辽朝北疆重镇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可敦城。他立即召开七州、十八部的长官、首领和部众开会,号召重建辽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于是耶律大石从这些首领的手中得到了一万余精兵,在这里创立了简单的政府,开始任命官员,立排甲,具器仗。“松漠以北旧马,皆为大石林牙所有”,西辽的国家规模初具。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掌握实权后,并未像他所说的那样,去“救君父、济生民”,而是贯彻他的既定方针“养兵待时而动”。这块根据地有水草丰茂的牧场,广有牛羊,给人们提供了主要食品,同时又有一定的粮食作物,补给人们一些淀粉食品。这为耶律大石政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其南部有宽阔的沙漠地带,成为自然防线,便于耶律大石政权休养生息。在这期间,耶律大石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争取金国的敌国,同南宋、西夏都有联系。

创立

耶律大石政权经过五年,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决定向外发展。重建辽国,固然是耶律大石和臣下最向往的,但是新兴的金国处于全面上升时期,实力很强。当时西域的情况则相反,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进入衰落时期,忙于内争,无力对外。于是耶律大石政权决定先向西发展,扩大领域,建立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然后再来消灭金朝,光复辽国。

辽仁宗

辽仁宗1130年2月22日,耶律大石按照契丹族传统,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祖宗,整旅西行。他率军队进入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利吉思地区,向这里的部族发动进攻,这些部族反过来也袭扰耶律大石的军队。耶律大石率军离开这里,向西征进,进入翼只水(今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也迷里河(今新疆额敏河)地区。

1132年,耶律大石西征军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并在此修筑城池,招抚当地突厥部族。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宜于放牧;但是处于高山、沙漠包围之中,地面狭小,不可能长期供养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一个威摄中亚的国家。于是耶律大石决定通过高昌回鹘王国,向西扩展。他率军出发之前给回鹘毕勒哥送去书信,说辽朝“与尔国非一日之好”“今我将西至大食,假道尔国,其勿致疑”。回鹘王收到这封信后,耶律大石的军队已兵临城下,只好大开城门,把耶律大石迎进宫中,大宴三日,在耶律大石临行时又献马六百匹、骆驼一百头、羊三千只,并表示愿送质子孙,作为附庸,并一直把耶律大石及其军队送到境外。

耶律大石率领军队翻过天山后,向西推进。东喀喇汗王朝的阿赫马德汗集合军队进行抵抗。耶律大石的军队被击溃,退至高昌回鹘王国。但这次回鹘王毕勒哥却再不迎接,而是掩杀、追袭,俘虏了耶律大石的将领撒八、迪里、突迭等。耶律大石带领败兵回到叶密立后,接受了这次出征的教训,继续“养兵待时而动”。耶律大石率领主力部队西征后,金朝西北前线很快得到情报。第二年,即1131年,金军元帅粘罕发燕云汉军和女真军一万人令右都监耶律余睹率领,北攻可敦城;又发燕云、河东夫运粮随行。金军的这次进攻却因为沙漠的阻挡而以失败告终,《大金国志》记载:“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西辽耶律大石在东线击败了金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西征喀喇汗王朝虽遭惨败,但及时调整了方针,与民休息,得到了当地突厥各部族的拥护,户数达到四万,疆域空前扩大,东起土兀刺河(今土拉河),西至也迷里河。1132年2月5日,耶律大石在文武百官的拥戴下,在叶密立城登基称皇帝。号菊儿汗(或译为古儿汗),意为“大汗”或“汗中之汗”。群臣又上汉尊号“天志皇帝”,建元“延庆”。至此,西辽王朝创立完成。

西辽王朝建立后,由于深受汉文化和中原政权典章制度的影响,虽然僻处西域,耶律大石依然仿照辽国旧制,上尊号为“天佑皇帝”,并改元为“延庆”,册立皇妃萧氏为“昭德皇后”;同时规定王朝官方语言为汉语。作为附属国的喀什噶尔东部喀喇汗朝无也深受影响。由于西辽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宽容伏待政策,喀什噶尔在西辽统治期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相当的发展。据12世纪末期阿拉伯史学家依宾·艾尔阿梯尔记载,西辽在征服喀什噶尔后,并不干涉当地的治理,仅征收当地百姓每户每年一个迪纳尔的金币,各地首领只要在衣带上系一个西辽颁发的银制腰牌,就算西辽政权派驻当地的官吏了。[1]

对外扩张

耶律大石称帝后,开始大规模地对外扩张。十年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1132年,当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巩固住地位之后,开始扩大领域,他首先率领军队南下,再次进入高昌回鹘王国。国王没有组织抵抗,便归顺了西辽。耶律大石把高昌回鹘王国并入西辽版图,但仍让它继续统治这一地区。1130年耶律大石进攻东部喀喇汗王朝的喀什噶尔地区失败之后,把进攻目标转向七河地区。

西辽早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前,在喀喇汗王朝的边境上已住着一万六千帐从辽朝来的突厥契丹人,东部喀喇汗王朝委派他们守卫边疆,赐给他们份地和奖赏。以后东部喀喇汗王朝与这些突厥契丹人发生矛盾,强迫他们与妻子隔离,想使他们从此绝后。这些突厥契丹人自然不愿意,双方多次发生冲突。后来这一支突厥契丹人与耶律大石的部队会合,但耶律大石并没有率领军队向前挺进,而是驻扎在边境上等待时机。

东部喀喇汗王朝阿赫马德汗死后,儿子易卜拉欣继位,他是一个无能的人,葛逻禄和康里不再服从他,而且经常欺凌他,袭击他的部属和牲畜,他也无法控制局势。1134年初,易卜拉欣听说耶律大石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便派出使臣,请求他到他的都城巴拉沙衮去。耶律大石接到请求后,便率领大军开进巴拉沙衮。耶律大石把易卜拉欣汗降封为王,保存了东部喀喇汗王朝对喀什噶尔与和田的统治,作为附庸国;同时也对这些地区派出军队。巴拉沙衮地区,是可耕可牧的“善地”。于是耶律大石决定建都巴拉沙衮,后将其改名为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他把沙黑纳(意为监督官)派往各地,康里人也服从了他的统治。

东征金国

在兵不血刃而归并东部喀喇汗王朝的1134年3月,耶律大石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为兵马都元帅,敌刺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刺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金国。出征部队举行誓师大会,以青牛白马祭天。但是东征部队“行程万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

西辽的这次东征再次引起了金朝的注意,金熙宗继位后,1135年,命粘罕再征西辽。金军进入沙漠后,被西辽的伏兵多次攻击,共三昼夜,胜负未分。金军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很多。副将外家得本来是契丹人,得知父兄妻子都在西辽军中,率部下起义。金军在西辽军和起义军的夹击下,大败而归。

西辽在西方的扩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东方也击退了金军的进犯,王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根据穆斯林史籍的记载,西辽对其归并的地域的城乡居民的所有权没有做任何改变,耕地仍归居民耕种。居民只交很轻的税,每户纳一个狄纳尔(中亚地区金币,重约7~8克)。不久,百姓兴旺,牲畜肥壮。在政治上,西辽对归属他的国王让他们继续统治本土,发给他们一块银牌做为归顺的标志;西辽政府满足于征收一小笔年贡和把一名沙黑纳派驻在那里。这些附庸国王一般都受到菊儿汗的礼遇。因此西辽整个社会安定,“军势日盛,锐气日倍”。

第二次扩展

1137年西辽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向外扩展。它首先进入费尔干纳谷地,在这里大概没有遇上什么抵抗;继续向西推进,到达忽毡。在这里遇上西部喀喇汗王朝的马赫穆德汗的抵抗。两军交战,喀喇汗王朝军队被击溃,马赫穆德汗逃回首都撒马尔罕。然而西辽军队却没有乘胜前进,而是停下来巩固新地盘,等待更好的战机。

1141年,喀喇汗王朝又爆发了康里人与葛逻禄人之间的民族冲突。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向自己的宗主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桑贾尔求援。在此之前,马赫穆德汗被西辽军队打败逃回撒马尔罕后,已经苏丹桑贾尔派出使臣求援,说穆斯林遇上了灾难,鼓动他保卫穆斯林。呼罗珊、西吉斯坦、伽兹纳(里海西南),马赞兰德(里海南岸)和古尔(阿富汗中南部)的国王们都带兵加入。桑贾尔集中了十万多骑兵,1141年7月渡过阿姆河。当他听到马赫穆德汗关于发生冲突的情况后,便向葛逻禄人进攻。

葛逻禄人派人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给桑贾尔写信,为葛逻禄说情。不可一世的桑贾尔不但没有接受说情,反而要耶律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否则就要武力解决。耶律大石下令进军,他率领军队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与敌相遇。耶律大石在达尔加姆狭谷立营,并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二千五百攻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枢密副使萧查刺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领兵二千五百攻其左翼,自率其余部队攻其中军。桑贾尔军队的右翼是将军库马吉,左翼是西吉斯坦国王,中军由自己亲率。

1141年9月9日会战。桑贾尔军虽先声夺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西辽军队越战越猛,桑贾尔的妻子、两翼指挥官及著名伊斯兰法学家胡萨德·奥玛尔被俘,桑贾尔侥幸逃脱。桑贾尔军队伤亡惨重,死亡总数达三万人。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并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

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带着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仓皇逃奔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捷尔梅兹),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从此塞尔柱王朝退出河中地区。耶律大石领兵进入撒马尔罕。耶律大石让西部喀喇汗王朝继续统治河中地区,并封马赫穆德汗的弟弟伊卜拉欣为桃花石汗,留下一名沙黑纳,监督其统治。耶律大石把西部喀喇汗王朝变为自己的附庸之后,便派大将额儿布思进军花剌子模国。额儿布思进入花剌子模后,大肆屠杀平民,洗劫村落,迫使花剌子模的沙阿即思投降。阿即思向他表示愿效忠菊儿汗和交纳年贡三万金狄纳尔及其他贡品。缔结条约后,额儿布思从花剌子模撤军。

耶律大石于康国十年(1143年)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耶律大石是辽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起初为挽救辽朝覆亡,转战长城内外,尽心竭力,后来审时度势,率众西征。建立起另一个新的帝国。疆域东起土拉河,西尽咸海,左右中亚形势近百年;在戎马倥偬中,总结辽朝衰亡教训,吸收土著统治经验,创建和制定了一套体制和政策,对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穆斯林史学家称赞耶律大石是“一位公正的君主,因为公正和才干而受到崇敬。”在蒙古征服中亚时,随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的耶律楚材说:耶律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耶律大石死时,儿子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氏,名塔不烟。她比辽朝历史上一些皇太后更厉害,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感天皇后”。但她这种做法,并未引起皇族和大臣的反对。看来她在耶律大石创建西辽帝国的过程中定有功劳,而且本人也有相当统治能力,使臣下驯服,社会安定。他的去世代表着西辽由对外扩张的时期转变为加强对内统治的时期。

初期统治

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儿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她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感天皇后”。她本人也有相当统治能力,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继续发展。

1144年回鹘遣使向金朝进贡,说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韩奴武义将军衔,出使西辽。1146年粘割韩奴经由高昌回鹘王国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正值感天后萧塔不烟到野外,粘割韩奴对感天后十分无礼,粘割韩奴回答说:“我上国使也,奉天子之命来招汝降,汝当下马听诏。”感天后说:“汝单使来,欲事口舌耶!”叫人拉下马来,命他下跪。韩奴大骂:“反贼,天子不忍于尔加兵,遣招汝。尔纵不能面缚请罪阙下,亦当尽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感天后怒,杀粘割韩奴。感天后怒杀金朝使臣是不对的,但是这件史实却能告诉我们,西辽当时是国力相当强大的王朝,非南宋、西夏之可比;而金朝及其使臣仍以“上国”的态度对待它,那粘割韩奴碰壁以至遭杀都是咎由自取。

感天后“权国”七年后,于1150年把政权交给儿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后,改元“绍兴”。绍兴元年(1151年)西辽进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岁以上,得户八万四千五百户。”这充分表明了西辽的强盛。后来,西辽还令东部喀喇汗王朝出兵支援西部喀喇汗王朝平定葛逻禄首领的叛乱。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于1163年去世,庙号仁宗,儿子都年幼,“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耶律普速完也“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标签: 西辽

更多文章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辛亥革命给了封建专制统治沉重的一击。统治了中国古代260多年的清王朝就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从此结束。同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也加快了历史前进的脚步。辛亥革命让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

  • 满洲里界约的赔款是多少 满洲里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满洲里界约

    满洲里界约的赔款是多少满洲里界约,签订于1911年12月20日,是清朝政府继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条约后的又一个耻辱条约。签订双方分别是清朝和沙俄政府,双方就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与俄罗斯毗连的地区边界重新勘定,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大约1400平方公里的领土。满洲里界约界碑图满洲里界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的后代有哪些成就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秦孝公时期,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视,在秦国开始了变法运动。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运动,共分为两个阶段实行。商鞅画像在农业上,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广大农民开垦荒地,大面积的种植粮食,除此之外,商鞅废除了井田制,这一做法,极大的鼓舞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

  •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 黄花岗起义的背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黄花岗起义

    解析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仔细追究起来肯定很多,这些时候同盟会内部的领导阶层也做过深刻的检讨。但是相较于黄花岗起义失败的结果,这次起义的深远影响更加有意义。谁都不能否认黄花岗中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彻底唤醒了国人的革命热情。黄花岗起义照片简单总结起来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可以分

  •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教训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什么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于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指的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在广义上,辛亥革命指的是从同盟会创立辛亥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绘图由于清政府日益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越发猖狂,在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际,中国初步成长的民

  •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究竟是什么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太大的好处,反而由于三武一宗灭佛实行的手段太过残酷,杀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从政治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因为当时3个皇帝采取的手段非常毒辣

  • 李渊起兵背景 李渊起兵的评价 晋阳起兵时有多少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

    李渊起兵背景世界上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前兆,这就是战争爆发的背景。作为引起朝代更迭,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极为重要的战争,李渊起兵同样有着特殊的前兆,那么李渊起兵背景是怎样的,李渊起兵背景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李渊起兵背景的分析,是否可以作为李渊起兵时机判断的标准?李渊起兵为弄清楚李渊起兵的前兆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历史介绍 吐谷浑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吐谷浑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一支,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蕃驱赶至河东,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现已与各民族融合。1简介吐(tǔ)谷(yù)浑(hún),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 五胡乱华是指什么 五胡乱华死的汉人数目 五胡乱华究竟是哪五个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指什么东汉末期,王室衰败,天下各地起兵谋反,经历了长期的混战,暂时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地方势力相互平衡的局面。几十年后,魏国又被晋国取代。到了西晋时期,出现了八王内乱。经历长时间的朝代更迭,百姓没有足够的时间安心生产,西晋时期的国力极其衰弱,人口凋敝,生产落后。胡人石像这时期北方交界的少数

  • 洪宪帝制失败原因 洪宪帝制国旗 洪宪帝制朝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宪帝制

    洪宪帝制失败原因洪宪帝制存在的时间不过百余天便匆匆取消了,在历史上只留下了仓促的一笔。关于洪宪帝制为什么失败,可以说是各方面因素综合。郑则仕饰演的袁世凯我们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乎当时的国情,很显然,帝制并不适合那时的中国。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后,虽然传统儒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并没有收到太大的冲击,但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