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奸臣秦桧作的两句诗,如今广泛流传,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大奸臣秦桧作的两句诗,如今广泛流传,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95 更新时间:2024/1/24 5:30:32

在代表大宋与金朝谈判的过程中,秦桧却一改当初的立场,反而投降金朝,并向金朝献上大量财物和人口,这一举动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叛国行为。秦桧的背叛不仅使金朝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也导致了大量的宋朝士兵和百姓的死亡和受难。

在被问及为何要投降金朝时,秦桧曾说过一句名言:“受人钦佩的志向,蒙蔽了我的良心。我不想成为宰相,只想做个有钱人。” 这句话暴露了他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也揭示了他背叛国家的原因。

秦桧的行为受到了广泛的谴责和批评,后世的人们用他的名字来比喻背叛国家的人,称之为“秦桧之徒”。

然而,这样一位千古罪人,早年间居然还当过老师,甚至在教书育人时,秦桧随口说出的两句诗,成为了现在老师最常用的口头禅。

教书育人留下两句诗

秦桧是北宋末年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曾是一位廉洁的县令,但这并没有为秦桧带来太多好处。家境清贫,为了生计,他只能入私塾当教书先生。每天面对一群年幼的孩童,他传授圣人之道,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无聊和压抑。

某天,在课间休息时,秦桧来到教室外的空地上,他看着远方的良田,突然心生感慨:“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他想象着自己能够拥有广阔的田地,过上富足的生活,不再为生计而忧愁。

可见,少年时的秦桧并没有成为汉奸的打算。他曾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但在不断受挫和沮丧的打击下,他逐渐失去了信仰和追求,迷失在自己的欲望中。而秦桧的这两句诗,也被现在的老师拿来当做口头禅,以表示自己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时的无奈。

秦桧年仅二十五岁就高中进士,被授予太学学正的官职。他是一个聪明才智、学富五车的年轻人,备受皇帝信任和重用。但是,他也有着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原则。

在靖康元年,金兵侵略中原,汴梁城被包围,形势十分危急。官员们分成两派,一派希望投降,以求保命,另一派则主张抗争到底。秦桧坚定地站在主战派的一边,他相信只有用力量来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才能体现一个真正的国家尊严。他迫切想向皇帝表达他的观点,但是皇帝却无动于衷。

面对金兵的进攻,汴梁城内粮食匮乏,人心惶惶。秦桧深知危机的严重性,便主动策划筹集粮草,并安排护卫护送运输。他不仅全力支持抗战,还为皇帝出谋划策,希望皇帝能够采纳他的建议。但是,皇帝却固执地认为只有向金人割让领土才能够保全国家。

秦桧深感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为汴梁城里的百姓筹集粮草,并且密切关注战局,尽管他已经在大势已定的时刻坚持着抗争的信念,但他也深知最终的结果。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一度是华夏的霸主,但命运多舛,最终被金朝灭亡。当时,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朝侵略者紧咬不放,横扫大江南北,最终攻下了汴梁城。这座曾经的繁华之地在金军的摧残下,荒芜了一片,曾经的繁华与辉煌成了昨日的风景。

北宋的宣告灭亡,让举国上下措手不及,不知所措。而此时,一个背锅侠的人选被提了出来,他就是身处金军大营的张邦昌。虽然他身负重任,但内心却无比矛盾,这个任务对他而言,是莫大的荣耀,同时也是巨大的负担。

而在御史中丞秦桧的心中,对于皇室的忠诚始终没有改变。他毫不犹豫地反对张邦昌作为傀儡帝,更坚定地表示,只有赵氏才是正统的皇室。他的话语在朝堂上引起巨大的反响,众人的眼神都落在了秦桧的身上。他的忠诚和正义感让人感动,也让人不由自主地佩服他的勇气。尽管如此,张邦昌仍旧被选为傀儡帝,而秦桧的反对声也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秦桧成为奸臣

在靖康二年四月的那个日子,金兵凯旋而归,赵家一万多俘虏和秦桧一同被掳走,远离了他们的家园。秦桧此时只能默默地想念着自己的家人和家乡,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在那漫长的囚禁生涯中,秦桧深刻地感受到了失去自由的痛苦和孤独。他不断地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回想着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反思和审视。或许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机智和精明,让他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在金国生存下去。

秦桧开始了他的出色表演,他善于溜须拍马,见风使舵,很快就得到了金国贵族完颜宗翰的青睐。他不断地向完颜宗翰献上财物,言辞甜言蜜语,最终成为了完颜宗翰的心腹。他在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1130年,秦桧带着满身疲惫和一家子老小归来。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日子,据他所说,他趁金国看守不备,逃出了囚笼,乘船沿水路南下,一路跋涉千里,带着残破的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国土。然而,秦桧的这番话却引起了朝臣们的疑虑,他们怀疑他可能是金国派来的内奸。

然而,赵构却相信了秦桧的话。赵构是个内心脆弱的皇帝,他在金兵的追击中惊魂未定,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登上了皇位,但皇位的稳定却让他无法安心。他的哥哥和父亲仍被金国俘虏,这使得赵构在位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心有余悸。

秦桧给了赵构一个支持和平谈判的理由,而这正是赵构渴望的。赵构内心向往安稳的生活,他厌恶战争,对于岳飞等将领在前线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他并无兴趣,他心里想的只是如何向金国妥协,换取自己的地位和安宁。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桧携家眷回国的故事愈发引人入胜。赵构信任秦桧,任命他为要职,而他们共同寻求的和平之路,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秦桧心怀鬼胎,施展一套充满争议的策略。他试图将北方不愿向金国投降的人,打包交给金国;同时,生于北方的南方人则让他们返回南方。然而,这无疑是一桩有损于南宋的交易。

南宋军队中有很多北方将士,按照秦桧的计划,难道要将他们交给金国吗?当时北方本就南方人寥寥无几,金国未必会遵守协议,让南方人回归故土。更重要的是,金国根本不想和南宋和谈,而是企图一举吞并南宋。秦桧的策略最终破产,他在担任宰相的头一年就被罢免。

六年后,南宋的前线防线在岳飞的努力下逐渐变得坚如磐石。金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吞下南宋,于是转变想法,接受了赵构的投降。这时,秦桧再次成为宰相,成为投降派的代表,负责与金国议和的事宜。

在秦桧的操控与劝说下,南宋最终沦为金国的附庸国。每年不得不向金国交纳大量的银子和绢匹,作为交换,金国将占领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归还给南宋。

这一消息传回南宋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朝臣纷纷反对这一决策,枢密院编修胡铨义愤填膺,要求将秦桧处以极刑。然而,秦桧与赵构却对胡铨的反抗深感不满。胡铨因此被贬谪至岭南,最后流放至海南儋州。

其他坚持抵抗的朝臣也未能幸免,力主抗争的赵鼎被一路贬谪至海南。在饱受屈辱之后,赵鼎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绝食离世。

然而,最令人扼腕叹息的遭遇莫过于岳飞。在南宋与金国达成议和协议两年后,金兵再度南侵。岳飞等将领勇猛善战,屡次击败金军主力。当他们即将收复开封时,却被来自皇宫的十二道金牌召回。

赵构与秦桧为了和金国议和,甚至答应了杀害岳飞的条件。这位英勇忠诚的将领,在毫无罪行的情况下被冤枉并处以死刑,时年仅39岁。

在宋朝历史长河中,有一种不杀大臣的传统。对于失德的大臣,朝廷往往选择贬谪至岭南蛮荒之地,作为最严厉的惩罚。然而,在两宋三百年间,岳飞成为了唯一被宋廷以官方名义下罪处死的大臣,这一悲剧成为了后世无尽的惋惜与诟病。

在这乱世之际,操控权术,八面玲珑地保全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然而,坚定信仰,忠诚至死,才是一种更为可贵的品质。秦桧代表了前者,他的权谋和背叛使其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奸臣典型;而岳飞,则是后者的典范,他忠诚无畏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君子楷模。

结语

让我们回溯历史,重新审视这段故事。秦桧居高位,操纵朝政,不择手段地将忠臣良将置于死地。而岳飞则身处困境,坚守信仰,为国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鲜明对比的画卷。

然而,正是这场悲剧,让岳飞的名字被永远铭记。他的英勇与忠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耀眼的光辉。而秦桧的谋权与背叛,则使其成为了千古遗臭的奸臣象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靖康之变”后宋朝南迁,对古代经济、文化及精神塑造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南迁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南宋的建立,使政治中心南移,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同时,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的重心也随之南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南北格局。毫无疑问,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影响深远,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最终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宋朝南迁对经济的影响?宋朝南

  • 在朱元璋称帝后,他的兄弟姐妹还有哪些人在世?他对之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称帝建国之后,对待哥哥姐姐们那绝对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也展现了朱元璋这个冷酷的皇帝极具温情的一面。 朱元璋对待二姐夫犹如父亲一般 朱元璋自幼家贫,家中时常揭不开锅,所以他的两个姐姐很早就嫁人了,大姐嫁给了外乡的农民王七一,二姐则嫁给了邻村的农民李贞。由于朱元璋的大姐嫁到了外乡,而且王七一家庭

  • 没有关陇集团的支持,李渊能顺利建立唐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唐李渊简介,唐朝关陇和河北的矛盾,李渊属于关陇集团吗

    其实隋朝的时候在隋文帝的时候就开始想削弱关陇集团的势力了。这个是必然的,因为国家家里之后总不能允许一个强大、还不听自己的势力的存在。不过最厉害的时候就是隋炀帝。隋炀帝为了对这个集团的依赖,修建大运河、开科举。下江南,换皇后。都是为了减少对这个集团的依赖。不过这个集团后来发现各地人民都开始造反了,感觉

  • 明英宗朱祁镇的两大污点:打错一仗,杀错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朱祁镇被后世称为英宗,但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打错一仗,杀错一人”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两大污点。 第一个污点:打错一仗 众所周知,这里的“一仗”指的就是土木之变,它发生在1449年。当时是朱祁镇当皇帝的第十四个年头,也是“正统”这个年号存在的最后一年。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频频入侵明朝,朱祁镇在

  • 盘点西辽历史上的6位皇帝,揭开这个传奇国度的神秘面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一个十分冷门的城市,叫做虎思斡耳朵,在中世纪时期,该城市曾是西辽王朝的都城。这个城市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西辽的开国皇帝,叫做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原本是中原辽朝贵族,他入仕为官的时候正赶上辽朝衰败,辽朝末代皇帝耶律延禧不谙国事,整天吃喝玩乐造,因此辽朝很快被草原上的后起之秀,也

  • 赵匡胤生前两次没能攻下的地方,武则天的祖籍,今天是历史名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说这个地方有山有河,动不得太行山,吕梁山,还有汾河。它的位置就好像人的肩和背,居于高处。太原所在的这块区域也位于黄河以东,所以是古代的河东这块区域的根本。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曾经说到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是一对矛盾,而祸与福之间是可以相互

  • 南宋比南明更耐打?南宋能延续150年,而南明却撑不过20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为什么不承认南明,南明与南宋的历史,南宋与南明有什么区别

    南明比不过南宋是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当然耐打可能也是一方面,因为南宋在上下一心上虽然也不太行,单比南明还是好太多,因此像南明那样望风而降的情况少了很多。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要知道明朝此时的情况是比宋朝时期要好很多的,起码明朝的陪都南京应天府还有一整套政治核心班子在,也就是说如果

  • ?洪武之治是史上有名的治世,百姓安居乐业,多亏了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朱元璋的统治之下,百姓得到了休憩,国家的状态也慢慢的复原,渐渐开始了国泰明安的盛世景象,朱元璋在政时期的治世便是历史有名的洪武之治了。在前朝的废墟之中,朱元璋是如何开启盛世的呢?元朝统治时期,元其实并不是中土人的朝廷,元朝的统治者都是外蒙古人,异族统治民不聊生,贪官横行。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的第一件

  • 北宋与西夏交战:原本占据绝对优势,却接连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和西夏交战,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北宋西夏是现在哪里

    当时的北宋王朝,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人口数量,与西夏相比都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在北宋与西夏的交战过程中,却是北宋接连败退,这是为何呢?探究历史资料可以分析出,其实这和宋太祖当时实施了一些错误政策和宋王朝的观念态度有很大关系。一.兵权政策松垮北宋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败给了西夏,其实和宋太祖登基之后实施的

  • 为什么慈安、慈禧没有和咸丰葬在一起,而是要另起陵墓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青冢白骨死共穴咸丰皇帝在清代各帝中,还是很出名的,今天的人们,凡是提到咸丰皇帝,首先是想到《火烧圆明园》,立即又联想到那位兰贵人;不错,这是一位著名的“战乱皇帝、“卖国天子”。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病逝于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享年31岁。十月份,咸丰帝的梓宫运回京师。同治小皇帝登基后的